在澜沧,他用几瓶啤酒,换回了两块战国时期的文物

俗话说的好,隔行如隔山,这个世界上的很多行业,看上去是一团和气,深耕下去才可能触及到其中的秘密。就比如:广告里常说的不锈钢保温杯其实是会锈蚀的;做酒品鉴职业的人不一定就要求酒量好,因为品鉴不用喝下去,尝一尝,过嘴以后吐掉就好;石油是从岩石的孔隙中被采出来的,地下没有石油湖等等。最近,我们特意走访了一趟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博物馆,同样带回了一些有意思的小秘密迫不及待要分享。


在澜沧,他用几瓶啤酒,换回了两块战国时期的文物


这些故事,只讲给到场的人听

穿过葫芦广场,走进博物馆。一楼作为临时展厅,介绍一些实时展览,在其中一个展厅,向游客们展示着各种各样的葫芦,让观者叹为观止,葫芦作为拉祜族的民族图腾,具有特殊的意义,根据拉祜族的创世神话《牡帕密帕》记载,拉祜族是诞生于葫芦之中,二楼的右展厅便详细讲述了厄莎的诞生与人类诞生的故事。

在澜沧,他用几瓶啤酒,换回了两块战国时期的文物

二楼的左侧展厅主要展示的是景迈山和邦崴古茶、糯福教堂、芦笙舞等国家、省、市、县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跟随着博物馆讲解员的步伐来到三楼,整个三楼的展览布局主要有红色革命战争历史,以及拉祜族为主体的8个世居民族从原始社会以来的建筑、劳动生活场景、各种生活生产劳动工具、生活习俗、人文风情、婚丧习俗、饮食文化、饮茶文化、宗教文化、古迹文物等构成。

在澜沧,他用几瓶啤酒,换回了两块战国时期的文物

在博物馆的四楼,收藏有一块战国时期的石范,据澜沧博物馆馆长李勇介绍,那是当年他用啤酒跟人换回来的藏品。

当时,李勇的一位朋友在小学里当老师,他去找这位朋友吃饭的时候,发现在他的窗台上放了一块造型奇特的“石头”,凭借着自己多年的专业知识,李勇一眼认出那绝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拿在手上仔细琢磨之后,他确定那是一块远古时代制作金属生产工具所需要用到的模具,在石范的最外层还有明显的痕迹,证明这块石范曾经被人使用过,但是通常石范都是成对出现的,李勇低头一看,窗子下面果然还有另外一半,但是已经有明显的破损。他当机立断,跟朋友商量说:“我今天就用酒跟你换这两块石头怎么样?”小学老师爽快地同意了。这,便是澜沧博物馆内“啤酒换文物”的故事。

在澜沧,他用几瓶啤酒,换回了两块战国时期的文物

除此之外,这样的故事在澜沧博物馆内还有很多很多,如:馆长如何花200块钱买回了民族起义家杜文秀的印章;明朝时期的鎏金佛像怎样从盗墓者的手里最终来到博物馆;拉祜族女性的头饰上可以说就是大写加粗着“勇敢”两个字……这些故事,如果不亲自去到博物馆,又怎会轻易听得到。

在澜沧,他用几瓶啤酒,换回了两块战国时期的文物


当你放弃走进博物馆,你放弃了什么?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过:“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以人类短暂如尘埃的生命,企图独自理解万物兴衰、文明涨落、宇宙运行的规律,不依赖前人积累,根本不可能办到,因此,便有了博物馆的诞生。

在澜沧,他用几瓶啤酒,换回了两块战国时期的文物

博物馆,也是一个陈列人类智慧的地方。它能够很好地折射出一个国度、一个地域和一个城市的精神文化厚度。对于一个身在他乡的仓促旅者,博物馆是了解一个陌生之地最简便也是最高效的去处;而对有着丰裕支配时间的游客,博物馆更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代表着当地历史文化风味的所在。有时候,当你放弃了走进一个地方的博物馆去感受和体会,也许就意味着你放弃了用心去和这个地方交流,汲取当地的精神养分。

在澜沧,他用几瓶啤酒,换回了两块战国时期的文物

澜沧博物馆内有“盗墓”背景的鎏金像


在澜沧,他用几瓶啤酒,换回了两块战国时期的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