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陽縣城關小學“四新四大”工作經驗做法

合陽縣城關小學是陝西省示範小學。多年來,城小高擎“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的大旗,勇立潮頭,銳意改革,創新德育模式,力推教研教改,特別是學校的儀式立德和詩意課堂打造上效果顯著,引人注目。

儀式立德,讓德育直擊孩子心靈

近年來,城關小學結合學校校情,多次研討策劃、多方探索實踐,形成了“1248”德育體系。一個核心目標:注重規範生成 培養優雅師生。兩條主線:框架構建,彰顯雅學情懷;全員參與,讓愛處處綻放。四塊陣地:學校、班級、家庭、社會。八個渠道:學科滲德、儀式立德、書香潤德、活動蘊德、五早樹德、三操聚德、藝術修德、環境養德。

特別是在儀式立德的設計和立意上,學校力求通過莊嚴隆重的儀式,對學生心靈進行衝擊和洗禮。從每週一次的主題升旗儀式到每月一次的少隊主題隊會,從新生入學儀式到畢業生畢業典禮,從每學期的開學典禮到期末的結業典禮,我們都提前進行精心策劃,每次莊嚴隆重的儀式都讓孩子們內心得到震撼,心靈得到洗滌。

每月一次的主題大隊會更是精心策劃:“三節主題教育”“感恩你我”“紅領巾心向黨接收新隊員儀式”“綠色環保我先行”“詩韻話清明 傳承革命精神”系列活動等。活動中,從出旗到唱隊歌到呼號、退旗,每一項都經過嚴格的訓練,旗手們整齊劃一的步伐、端正的站姿,代表著城小學子朝氣蓬勃的形象;唱隊歌時,師生們統一的節奏、整齊的動作,代表著對少先隊、對祖國的熱愛以及建設祖國的信心和決心;配樂講故事、配樂朗誦等,帶領孩子們回憶歷史、緬懷英雄、瞭解知識;呼號時全體少先隊員洪亮的口號聲,是少先隊員們隊旗下莊嚴的宣誓,更是孩子們立志好好學習、為國爭光的決心。

每一次喜聞樂見的活動都是德育教育的舞臺,孩子們在活動中學習知識,修養身心,得到心靈的啟迪。

立足教研教改,打造詩意課堂

(一)校本研修

學校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關鍵是教師。城小把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作為一個永恆的話題。為了給教師專業成長注入源頭活水,引領教師不斷髮掘並實現自身價值,城小多途徑開展校本研修,不斷提高教師質量。

2、校外培訓。學校先後派40餘人次出外培訓,培訓費已超學校經費的11.5%。受訓教師返校後,以專題講座、上示範課的形式把先進的教育思想傳遞給大家,實現優質資源共享。

3、校本培訓。每週利用全乾會前10分鐘組織教師培訓,主題來自教學一線需要,如新課標解析,一體機應用,微課製作等,培訓講師由校內學科帶頭人擔任,培訓以案例剖析為主要形式,幫助教師更好地將培訓收穫轉化成生產力。

4、在線培訓。學校每年組織廣大教師積極參加各類國培學習,在繼教網裡,大家吸收先進教改理念,觀摩經典教學案例,上傳作業,交流互動,在虛擬的空間獲得真實的進步。

5、學習資料培訓。學校每年為各部門、教研組、備課組訂閱專業類書報雜誌,督促教師在工作的零頭布時間裡,用先進教育理念不斷武裝頭腦。

6、課例研修。教學修為是質量提升的關鍵因素。城小堅持兩週一次“課例+研討”主題研修活動。學區教師齊聚一堂,縣教研員親臨指導,直面課堂情態,共同評析把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暢所欲言。主題研修悄然改變著城小的教學生態。

(二)課堂改革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城小不斷優化教學改革,改良課堂生態,為高效課堂解碼,從40分鐘要質量。

2007年,數學學科的縣級課題《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結題推廣後,實踐發現學生的課業負擔加重了,當堂清中的“清”對於後進生望塵莫及。於是,2012年底,學校提出《預學—交流—拓展》教學模式,由於老師們在預學環節,設置問題的針對性、實效性欠缺,教科組受張志偉教授的啟發,將優化問題設計作為教學模式的實施重點,教師在踐行模式中因課制宜,以生為本,不斷微調,到2015年底,提出了“問題三步式”課堂教學模式,更加註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課改帶來了紅利,本校教學質量一直穩居縣直學校榜首。

校本課改的步子不容停滯,不然老套的經驗會淪為教學發展的桎梏。漸漸地,老師們發現,“三步式”以不變應萬變,忽視了教材、教師風格的多面性,怎樣兼具包容,為教師教學特性鬆綁,城小在詩教文化的引領下,提出了“詩意課堂”的課改願景,每兩週一次 “詩意引領”教研組活動。活動緊扣學科主線,以“課例+研討”的基本模式,引領教師共同締造詩意的生態課堂。語文學科以“課內外閱讀有效鏈接”為主線,在感知和延伸中彰顯“詩”的情感和審美,數學學科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抓手,在學習能力中突出“詩”的格律和想象,英語學科緊扣“會話訓練”,在展示和交流中體現“詩”的畫面和韻律。教師在原來教學模式的基礎上,保留符合新課標的做法,剔除不符合的做法,滲透創新性的教法,我們期待更多的教師在鍥而不捨的打磨中,早日步入和諧、舒服、溫暖、浪漫的詩意教學境界。

(三)課題研究

問題意識是專業進步的動力。城小堅持課題帶動戰略,倡導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課堂即陣地,行動即方法,用課題研究促進教書匠向專家型教師轉變,實現教與學的雙贏。目前,國家級、省、市、縣、校級科研課題共80個,各學科圍繞各級課題研究內容,突破各科教學瓶頸,為高效課堂注入了強大活力。

四、構建“1238”教務發展框架

為了促進教研活動規範化、常態化開展,更好地激發教研、備課組長的工作激情和創新能力,2018年城小教導處總結、梳理以前工作,推出了“1238”教務發展框架:即1個“陽光童年,詩意城小”的文化主張;教師和學生兩個層面的目標引領;以教導處為運轉中心,上接包級領導,下接教研、備課組的三級聯動體系;做好“詩意引領、詩意督導、詩意探究、詩意素養、詩意課堂、詩意讀寫、詩意延展、詩意研學”八個項目。通過一系列以傳承經典為主的詩意教學活動,切實提升教師素養,打造詩意課堂的教改理念,做到高效減負。目前,教務框架已經在實際工作中落地,特別是八項目之一的“詩意引領”活動,已成了一線教師自覺打造高效生本課堂的課改超市。

天道酬勤。在城小人共同努力下,其儀式立德活動中,“我在陽光下長大”主題大隊會受到來自全市各地德育工作同行的高度好評,並作為創新德育範例上報團中央少工委。主題升旗儀式和主題大隊會多次被省市媒體宣傳報道。近年來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教師專業化建設實驗單位,陝西省骨幹教師專業成長學校,渭南市高效課堂示範校,合陽縣教育教學先進單位。校刊《城小教研》已出版7期,學生習作集《雛鷹飛翔》出版了5期,《龍檜新綠》出版1期。學校現有省市縣教學能手、教學新秀31 人。

德育沒有邊界,教改沒有盡頭,我們有信心在新時代精神的引領下,在城小一班人的努力下,一定會書寫新的更大的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