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美石美村:鄉愁滋味 且向古街深巷尋

角美石美村:乡愁滋味 且向古街深巷寻

漳州臺商投資區角美鎮有個古村叫石美村,它歷史悠久,文物古蹟眾多,至今仍有古街、古渡口、古厝、古廟、古宗祠等古建築,其中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兩處,“三普文物點”八處。石美村曾經作為廈漳水路中轉站而繁華一時,還留下華僑抗日愛國的歷史故事。如今,漳州臺商投資區把古村列為富美鄉村建設示範點,挖掘文化歷史資源,將建成特色文化旅遊景區之一。

角美石美村:乡愁滋味 且向古街深巷寻

一排排古大厝在石美村隨處可見

角美石美村:乡愁滋味 且向古街深巷寻

石美村巴薩街一角

【古街】

“巴薩”街建於上世紀三十年代

“亞細亞公司”牌匾還保留著

在石美老街,當地人又叫“巴薩”,聽起來洋氣十足,經考證,“巴薩”是馬來西亞語,譯成中文為“市場”。巴薩街建於上世紀三十年代。街道長約250米,由外街和內街組成,街道不寬,典型閩南特色的騎樓、菜市場、木質理髮椅,依然可以感受到其歷史的厚重感。

根據《石美鄉土史》的記載,抗戰時期,石美村很多人下南洋發展回來,聚在一起開會,為石美街取了個“洋”名字。原來這裡留下諸多石美人漂洋過海的往事。新中國成立前,一些鐵船都可以直接停靠在石美村口,一些南洋的產品,如番仔火(火柴)、肥皂等從這裡輸送進來。這裡成為漳州上世紀較大的“進口”商品的集散市場之一。早期這裡飲食店、旅館、金店、打鐵鋪、裁縫店等應有盡有,繁華一時。

街上有個店鋪之前是亞細亞公司的店面,店鋪上的“亞細亞公司”牌匾還保留著,字跡還清晰可見,原是專門賣火油的店鋪,當年生意十分興隆。亞細亞公司是英荷殼牌石油公司的子公司,曾壟斷亞洲特別是19世紀上半葉中國“火油”的銷售市場,直到1951年,亞細亞火油公司在中國內地的業務才宣告結束。

角美石美村:乡愁滋味 且向古街深巷寻

明清古厝保留著精美的雕刻

角美石美村:乡愁滋味 且向古街深巷寻

古大厝內的庭院

角美石美村:乡愁滋味 且向古街深巷寻

古厝之間的一線天奇景

角美石美村:乡愁滋味 且向古街深巷寻

古大厝全木質窗戶

角美石美村:乡愁滋味 且向古街深巷寻

有的大厝結構如北京四合院

角美石美村:乡愁滋味 且向古街深巷寻

五百年前的古井還可用

【古厝】

全村古民居

保留百多座數百間

石美村古民居遍佈全村,據不完全統計,有百多座數百間,多為具有閩南風格的明清古建築;而巴薩街多為騎樓式紅磚建築,有的為番仔樓風格。其中,吳氏古民居群和陳氏古民居群均被列為“三普文物點”。吳氏古民居位於石美村北門,始建於清代,佔地面積1580平方米,建築面積1260平方米,中間三座大厝,兩邊護厝。懸山頂抬梁穿鬥混合式樑架,梁、坊、窗、門、木雕、石雕、磚雕精美,是典型閩南風格古大厝。

關於古厝,還留下一段美談。據《同安縣志》記載,陳維衡居住石美,有祖厝一座,年久失修。鄰居黃姓看中這個陳氏祖厝舊址想便宜佔有,找陳維衡要以三百金了事。維衡不同意,黃氏強行要建,於是產生了糾紛,告到官府。剛好維衡親弟陳夢球以翰林奉敕巡海,路過家鄉,地方官知道後查實要治黃氏的罪,維衡請求說:“吾與黃為同鄉,只求斷歸原主,不願推究其罪。”族親個個憤憤不平,維衡說:“是非汝所知也,盛衰有時,今日何難盡法,後日可長保也。”而黃氏自以為大禍臨頭,可能有不測,沒想到竟得以免罪,非常慚愧。從此兩家互敬互讓至今。

角美石美村:乡愁滋味 且向古街深巷寻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西昆慈濟宮

角美石美村:乡愁滋味 且向古街深巷寻

規模宏大的關帝廟

【古廟】

慈濟宮存有海防館功德碑

山美廟保存較多石雕刻

石美村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比較出名的有西門西昆慈濟宮、北門山美廟、北門後山廟、東門東庵關帝廟等。其中,西昆慈濟宮1992年10月就被列入龍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西門西昆慈濟宮,俗稱西門庵,位於石美村西門社,始建於元末明初,上世紀九十年代重修後仍較完整地保留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宮坐東北朝西南,二進三開間中一亭,環廊重簷歇山頂抬梁式木構架,磚木結構,佔地面積1332平方米,建築面積300平方米。廊牆側壁的石浮雕為原物,柱聯為“柱抱雄龍撐八極,窗環雌虎抱三壺”。正殿主祀保生大帝,主殿內陪祀有印劍童子、中壇元帥,右廂奉註生娘娘,左廂奉黑虎將軍、張聖者、趙元帥、康元帥,左側奉關聖大帝,右側奉輔勝將軍,三十六員官將兩邊排。廟內外存明清題刻多塊。其中廟左側保留的“石美城新設海防館功德碑”具有文史價值,碑高3.2米,寬1.17米,厚0.2米,證實石美在明崇禎時期設有海防館。

北門山美廟俗名北門廟,重修於清光緒甲申年(1884年),坐東朝西,二進三開間,前後兩殿,佔地面積600平方米,建築面積390平方米。主殿祀唐朝開漳聖王陳元光軍師輔德將軍李伯瑤及金德夫人(媽婆祖),左側配祀大使哥及其夫人,右側配祀三使哥,天井兩側配有大、二太保,門口左右各配奉一尊威武的馬將牽著一頭高頭大馬。此外,廟裡還供奉有魚刺公(三哥元帥)、中壇爺、李哪吒與虎將公。存古石獅一對、道光八年和光緒乙酉年石香爐各一個、光緒十年龍柱兩對以及古雕花石柱一對、清光緒甲申年(1884年)《重興北門廟碑記》二通。

【古渡口】

曾是漳廈水運中轉碼頭

抗日戰爭時期發揮作用

在歷史的長河中,石美的水運曾經極為發達,不僅有到鼓浪嶼的班船,還有許多烏篷船。如今,連接巴薩街的小港口和碼頭還保存了下來,也有小漁船停泊,只是疏於管理顯得又髒又亂。

漳州學者黃文英曾撰文回憶,抗戰期間,由於當時金門、廈門淪陷,內陸公路,包括漳廈公路,均因戰爭而破壞無遺。為此,龍溪縣政府只得僱用汽船一艘,停泊在石美江邊,備作迎賓專輪。1940年初秋,陳嘉庚先生率領南僑回國慰問團一行到漳視察,黃文英作為漳州各界代表之一,專程去接陳嘉庚一行。他在文中說道,他們趕到角尾鎮時,陳嘉庚也剛進入角尾鎮,角尾與石美兩鎮之間,相距約數里,有一條小河相連,於是便和陳嘉庚一行在華僑旅社略進茶點之後,一起來到鎮外河畔,分別登上幾條平底小篷船,向石美鎮緩緩劃去,到石美登陸後稍作休息,便再登電船沿九龍江往漳州駛去。

53歲的村民黃白皮對石美老街的歷史頗有研究,黃先生說,他的岳父生前採集撰寫了文字,形成《石美鄉土史》。文中講述,抗戰期間,陳嘉庚號召華僑捐資救國,曾兩次從廈門搭船到石美組織抗日救國會。愛國華僑回來後,問到哪裡開會,陳嘉庚就說到“巴薩”開會。陳嘉庚每次到石美都會住一個晚上,第二天再出發前往鼓浪嶼。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陸路交通的發展,繁榮一時的石美老街開始慢慢衰落。

角美石美村:乡愁滋味 且向古街深巷寻

篁坑黃氏大宗

【古宗祠】

“迪光堂”為數十社黃氏總祖祠

“寶鏡堂”為臺灣“三傑”之一陳永華祖祠

石美村姓氏多,宗祠自然也較多,建築物較為考究的就有東門黃氏“迪光堂”、北門徐氏“慤誠堂”、北門陳氏“寶鏡堂”、北門陳氏“格承堂”,其中,黃氏“迪光堂”等宗祠被列為“三普文物點”。

“迪光堂” 又名黃氏大宗,堂號“篁坑”。位於東門宅仔頂,始建於明朝,2010年重修,是石美“篁坑”黃氏派下數十社黃氏的總祖祠,臺灣及東南亞等地區黃氏後裔每年都組織團隊到此拜祖。大宗佔地面積1080平方米,建築面積200多平方米。“迪光堂”後靠後壁山,三進三開間,懸山式,前後兩座,中一深井,前座為宗祠,後座為祖厝,祀開基祖至九世列祖,柱聯為“源分江夏文韜武略久推漳郡名家,派衍河南祖德宗功韋啟篁坑全緒。”祠內懸有“進士”、“文魁”、“武魁”等匾。

陳氏“寶鏡堂” 稱“美女梳妝”寶地,位於北門厚山社,始建於1850年,2014年重建。宗祠二進三開間,依次為前堂、中深井、後正堂,懸山頂磚木結構,還有大埕。原堂上懸“節義文章”、“海天柱石”等共8個匾,分別為崇禎、康熙御筆題寫。據載,陳鼎,明天啟七年(1627年)舉人,同安教諭。清軍攻克同安城,自縊於明倫堂。陳永華,臺灣明鄭時期的“東寧總制使”,後稱當時臺灣“三傑”之一。陳永華說服鄭經建聖廟,立學校,興教育,包括高山族聚居的山區。他重經濟,鼓勵明鄭將領開展軍屯,以糧、以甘蔗為綱,引進大陸的淋滷曬鹽法,生產海鹽;廣種甘蔗煉製砂糖,推動臺灣發展。近代史學家連橫對其有高度的評價,其中把陳永華的“器識功業”與諸葛武侯等列,感嘆說雖無法輔佐鄭氏成功恢復明室,“然開物成務,體仁長人,(臺灣)至今猶受其賜,澤深哉!”

角美石美村:乡愁滋味 且向古街深巷寻

千餘年前的黃都護墓

【古墓】

衣冠冢唐墓屬漳州罕見

石碑題刻印證開漳歷史

黃都護墓,為唐墓葬,屬漳州罕見,位於石美村西門社。經考證,墓系衣冠冢,佔地面積80平方米,坐北向南,龜背形墓丘面闊7米,進深9米,墓丘前立墓碑、圓首,高1.2米,寬2.5米,上刻“唐欽點故兵部員外郎轉安南副都護充經略招討使兼福建八路大提點事,敕賜紫金魚袋黃公之墓”,印證開漳歷史。墓邊建一座涼亭。1987年,古墓就被列為龍海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文史資料記載,墓主黃興嗣,為開漳聖王陳元光部將黃傑後裔。唐元和十五年(806年),黃傑四世孫黃文虁任漳鎮雲霄總管,住龍溪篁坑(今石美東門),成為篁坑黃姓的開基祖。黃文夔生三子:傳度、傳護、傳保。傳護(公元817年-936年)生了兒子慎,慎之子興嗣。據明嘉靖《龍溪縣誌》載,黃興嗣號鑑湖,字世昌(公元897年-936年),官至安南都護,賜紫金魚袋兼福建八路大提點。興嗣後裔分衍角美鎮石厝、壺嶼、錦宅,還有紫泥鎮世甲社,龍文區郭坑鎮黃坑社,華安縣良埔社及廈門鼎美社等地。裔孫播遷臺灣以及今菲律賓、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海外地區。

角美石美村:乡愁滋味 且向古街深巷寻

石美村全貌

【名片】

石美村

古地名叫“篁坑”,位於九龍江北溪入海口、漳州臺商投資區角美鎮東南部,一萬年前,捕魚為生的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公元925年就有村落,現為聞名的僑村和臺胞祖籍地。全村總面積16平方公里,有東門、西門、北門三個社,住戶1425戶,人口5700人。姓氏分為黃、陳、徐、林、王、張、施、蔡等50多個,其中黃姓最多。石美村是明鄭時期“臺灣三傑”之一陳永華的故里,也是唐入漳黃氏一派的始祖地之一。

【交通】

●自駕

馬青路-龍池角海路-渤海傢俱-角江路-萬達廣場對面左拐-石美村。

國道324線海滄東孚(或瀋海高速海滄出口)-國道324線-角美三角點(紅綠燈)右拐-國道324線-中閩大道-左角江路-石美村。

●公交

廈漳專線:角美邦臣酒店或國道324線洪岱路口下車後轉車;

公交853路:起點濱海大廈站,角美鎮政府下車後轉車;

公交827路:起點嵩嶼公交場站,角美萬達下車後轉車;

公交709路:起點海滄房產站,角美下車後轉車;

公交830路:起點海滄農客站,角美下車後轉車。

【特產】

●海蠣

石美靠近出海口,水產特別鮮美豐盛,很多村民都以養殖海蠣為生,蚵仔煎、海蠣面線、土筍凍都是這裡的特色小吃,不少外地人慕名前來品嚐。

●石美糕點

如意食品廠生產軟硬貢糖、蓮花糖、米香、麻嘍酥、五層糖、綠豆糕、花生糕、香脯糕、奶糕、蛋卷、盒餅、油蘇餅等產品,遠銷北京、烏魯木齊等地。黃天南喜糖糕餅食品廠生產的肉餅、豆蓉餅、貢糖、花生糖、蓮仔酥、米香遠銷各地。

角美石美村:乡愁滋味 且向古街深巷寻
角美石美村:乡愁滋味 且向古街深巷寻

往期精選回顧

角美石美村:乡愁滋味 且向古街深巷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