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佈置不能草草了事!掌握“6+4”,為面試增亮點

作業是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鞏固已學知識,培養學生掌握知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重要平臺。作業的佈置,是教師的教學思想與教育機智的綜合體現,它的難度和容量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和老師的教學,因此,教師設計作業一定要全面思考、精心設計,不能草草了事。

作業佈置的原則

作業的佈置,是教師的教學思想與教育機智的體現,其容量和難易程度都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教師要全面思考、精心設計,不能草草了事。作業的佈置要遵循以下原則:

1. 目的性

作業的佈置應體現課堂教學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學生通過作業能進一步鞏固知識,使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

2. 針對性

針對教材和學生實際,教師要精心選擇作業題。太難會使學生無從下手,太簡單則會降低了教學的要求,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把握。

3. 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吸引自制力尚處在薄弱階段的學生,讓他們以愉快的心情完成每次作業。

4.層次性

因為學生的學習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這就要求老師在作業的佈置上要體現出層次性。

5. 多樣性

作業的形式要新穎靈活、不拘一格。除了傳統的手寫作業外,應適當地運用口頭練習(複述、講故事等)、表演練習(小品、話劇)、實際操作(課外實驗、觀察、測量、製作)等多種作業形式。

6. 開放性

新課程要求大部分作業應突出開放性和探究性,也就是學生解答問題時要有一定的思考和實踐,作業答案要有一定的開放性。

作業佈置的要求

1.變封閉性作業為開放性作業,調動學生的主動積極性

開放性作業是指突破書本狹小知識範圍的限制而佈置的作業。這種類型的作業沒有統一的答案,不能單靠機械性記憶來完成,給予了學生一定的自我發揮空間,能較好地激發學生對作業的興趣,實現開拓學生思維的教學目標。

2.變規範、統一的作業為自主的、個性化的作業

這一點主要是針對學生的個人差異和個性特長而言的,作業內容的設計、形式的要求可以給學生留下自主選擇的空間,讓學生在作業的進行過程中找到成就感和自豪感。

3.變獨立完成的作業為合作完成的作業

新課程標準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應該是貫穿於整個學習過程的,在作業的佈置中也應有所體現。學生面臨的開放性、探究性作業越來越多,往往不是靠一個人的思維就能完成的,所以需要與他人合作,當然,合作並不一定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還可以有學生與家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合作。

4.作業佈置要有可行性

佈置作業時不能一味求異求新、一味拔高,而要尊重學生實際情況、遵循教學目標,佈置可完成、可操作的作業。

從課堂提問到結課,再到作業佈置

士博君告訴你那麼多實用原則和小技巧

大家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

靈活運用到自己的課堂中去

畢竟,光說不練假把式

行動起來才能看到效果,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