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大哥来了!莫言的这些事,我是第一次听!

说起莫言,也许你知道的是:

莫言原名管谟业,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蛙》获得茅盾文学奖……

莫言的大哥来了!莫言的这些事,我是第一次听!

但是,光环后背后的莫言,

你又了解多少?

你知道莫言作品中的故事原型都来自哪里吗?

生活中他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你想知道《透明的红萝卜》《丰乳肥臀》等背后的故事吗?

……

这一次,莫言的大哥管谟贤来了

他做客浙师大第38期“真人图书馆”

带来了你最想知道的关于莫言的那些故事

莫言的大哥来了!莫言的这些事,我是第一次听!

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

以亲人的独特视角,走近莫言

走进莫言成长、文学创作背后

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莫言的大哥来了!莫言的这些事,我是第一次听!

管谟贤

1943年生,山东高密东北乡人,莫言的大哥。1963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1968年毕业。在沈阳军区旅大警备区守备三师锻炼一年,后在湖南浦沅工程机械厂工作十七年,当过工人、子弟学校教师、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1987年调回高密一中,任副校长、党委副书记。《莫言研究》编委。著有《大哥说莫言》《莫言与红高粱家族》等。作为莫言文学创作的第一导师和引路人,他从独特的角度,深刻而精彩地介入了中国当代文学和批评理论的建构之中。在山东电视台、山大、北师大等做学术演讲数十场,深受听众好评。

“没有高密就没有莫言的一切”

“莫言的创作,与在农村生活20多年的经历是分不开的。”管谟贤说道:“我们小时候就是在高粱地边上,听着老一辈的故事,听着‘茂腔’长大的。”“茂腔”是流传于高密一带的小戏,在莫言的长篇小说《檀香刑》与《生死疲劳》中,曾多次提到“茂腔”

莫言的大哥来了!莫言的这些事,我是第一次听!

莫言与其旧居。

“没有高密就没有莫言的一切。”莫言的大部分作品中的故事,都发生在高密东北乡。高密东北乡被莫言称为“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凡脱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它已成为莫言作品的一种文学背景的代名词

。“研究莫言得考察我们的家乡高密,得从齐文化里寻根。

莫言的大哥来了!莫言的这些事,我是第一次听!

齐文化浪漫奇诡,神魔鬼怪、民风民俗、政治经济、历史等都可在齐地的民间故事里觅得影踪,写《聊斋志异》的蒲松龄就是高密人。“大爷爷(爷爷的哥哥)很会讲这些故事,从三皇五帝至明清民国的历史变迁、改朝换代的名人轶事,到神仙鬼怪故事、名人名胜的传说,他都信手拈来。

天炕头上,夏天河堤旁,我和莫言就是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

莫言的大哥来了!莫言的这些事,我是第一次听!

莫言与管谟贤的合影。

辍学后,莫言又继续和乡里的说书人们打交道,这些来自农村、扎根乡土的故事传说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莫言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源泉。“我统计过,莫言作品中出现的、光是

从爷爷们口中听到的故事就有三四十个。”管谟贤认为,尽管莫言的作品被定位为“魔幻现实主义”,但仍可用‘真实’这两个字来形容。“莫言的作品几乎都有原型,几乎都是现实生活的翻版。”

“饥饿与孤独是两笔财富”

莫言的孤独感仿佛是与生俱来的,作为家中最小的儿子,莫言的年龄刚好与兄姊和侄辈岔开。而他上小学五年级时,“文化大革命”爆发,造反、“革命”之风席卷学校。不同于村里其他老老实实的孩子,莫言当面给老师提意见,被直接开除,从此辍学在家。父亲的一句“不读书就干活去!”让莫言开始了放牛放羊的生活。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莫言“只能对牛,对蓝天、青草说话”。

莫言的大哥来了!莫言的这些事,我是第一次听!

莫言旧居。

在他们那个年代,管谟贤一家常常被饥饿的阴影笼罩。“有时候连野菜都抢光了,只能吃树皮。”有一次放牛,路过一片红萝卜地,莫言饥饿难忍,正拔出萝卜来就被队长发现,队长把他撵送回家,家里人觉得十分丢人,父亲往死里揍他,“那时他真是被揍得半死不活了,还好请来了爷爷,保住了一条小命。”《透明的红萝卜》就是以此事为原型创作的。

精神上的孤独感让莫言“离开农村”的愿望更加强烈,这些经历的确促使他之后选择当兵、成为作家,而饥饿与孤独也成为了莫言在小说中反复表现的主题。

“他是天才的莫言、勤奋的莫言”

小时候,莫言就表现出了对书、对文字的极度渴望他常和老二抢小说看,一拿到书就躲进草垛里看,

即使被蚊虫叮得满身包,也读得津津有味。没书看的时候,就背《新华字典》,连我的中学课本和作文簿,他都翻了一遍又一遍。”管谟贤说道。得知邻里有书,莫言还主动帮人推磨来换书读

“他只读过5年小学,能取得现在的成就,他的天赋是不可否认的。”管谟贤第一次看莫言写的东西,是莫言写给他的一封信。“当时我在湖南常德教初中,收到信后就把这封信念给学生听,学生们都说好,我说这我小学没毕业的弟弟写的,他们都不信。”

在保定当兵时,莫言白天要训练、上课、站岗、整理信件,到了晚上就熬夜写作,“有时候饿极了就跑到地窖拿盐里腌制的萝卜、大葱吃,久而久之就吃出了胃病。

莫言的大哥来了!莫言的这些事,我是第一次听!

1984年秋,著名作家徐怀中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创建文学系,他看到莫言的《民间音乐》后,十分欣赏莫言,“哪怕文化课不及格也要他”,破格给了莫言参加考试的机会,最后,莫言凭借努力,以文化课第一的成绩考入文学系。

在解放军艺术学院,莫言也抓住一切机会学习。

管谟贤说:“如果只有一个学生在听课,这个人一定是莫言。”同学们进入梦乡之时,莫言就搬着一条小板凳,在水房的灯光下写小说,通宵是常有的事

莫言的大哥来了!莫言的这些事,我是第一次听!

青年时期的莫言。

管谟贤有一回去莫言家里,看见他正在创作长篇小说《丰乳肥臀》。“他的写字台前贴满了随时记录灵感的小纸条。

由于习惯用钢笔稿纸写作,右手的老茧已经厚得像个小瘤子。”

在老家时,为了不影响妻女休息,莫言晚上在零下十几度的东厢房写作,生了满手满脚的冻疮。“这些一般人都受不了,但莫言就能坚持。”管谟贤说,“这就是他能创作出这么多优秀的作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图片 | 周梓南 郑雪静 部分源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