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人逸聞|趣人言慧珠

言慧珠(1919年,農曆己未年-1966年9月11日,農曆丙午年七月廿七日 ),原名義來,學名仲明;蒙族旗人,祖籍北京,京劇表演藝術家,京劇、崑曲旦角女演員。

她是民初京劇四大鬚生之一的言菊朋的女兒,也正是這個原因,她從小便受到了父親的影響,十分喜愛京劇。

她扮相豔麗、亭亭玉立,嗓音清亮圓潤,又文武兼擅;不僅創造性地繼承梅派,還開拓梅派表演領域。

今天,就讓我們通過翁偶虹先生之筆,一同瞭解趣人言慧珠。

昔年編劇,與女演員亦多往還,她們都是冰雪聰明,錦心繡口,偶出戏言,頗有諧趣。其中,就以言慧珠胸襟開闊,舉止調侃,趣語尤多。


伶人逸聞|趣人言慧珠

1943年春,她在長安大戲院上演予友吳幻蓀編寫的《花濺淚》,飾演主角花褪紅,乃兄少朋飾演白居易。李春恆飾演大腹賈。

幻蓀拙於導演,請予襄助其成。時予正忙於編寫他劇,有時到場較晚。有一天,她們正排練,慧珠用《長坂坡》“跑箭”的路數,在散勇(趙德勳飾)後面,快步跑圓場,跑老跑去,散勇卻射不到花褪紅。


伶人逸聞|趣人言慧珠

她一眼瞥見我已到場,高聲問我:“有何高見?”

我說:“你們忘了‘雙進門’,當然不好放箭。《長坂坡》是糜夫人尾隨張郃,不管跑幾個圓場,最後是‘雙進門’,張郃歸大邊,糜夫人歸小邊,人據一角,距離已遠,自然應弦出箭。但是這個路子,並不適用此劇。何不變化位置,改為散勇持弓追花褪紅上。你在前,他在後,跑兩個圓場,然後‘雙進門’,你歸大邊,他歸小邊,同時轉身,箭發即下。花褪紅是否中箭,後文又不交代,何必墨守成法、膠柱鼓瑟。”

伶人逸聞|趣人言慧珠

慧珠頗試予言,一試而成。她緩了口氣說:“翁先生的招兒,真是‘艾窩窩打金錢眼——又蔫又準’。

這是句北京的歇後語。北京舊俗。正月初一至十八,白雲觀例有打金錢眼的迷信遊戲,以錢打錢,多不能中。“艾窩窩”是北京正月的應時飾品,江米包餡,質軟而輕。故北京人以“艾窩窩”之輕軟,喻打金錢眼之必中,蔫以示其質軟,准以示其中的。

眾人聞之,鬨然而笑。


伶人逸聞|趣人言慧珠

1945年,日寇投降後,她在梅派《西施》的基礎上,改編了一出《西施復國記》,演於新新戲院,觀後祝其成功。

她說:“您別見笑,我們是‘敬德打糨(jiàng)子——糊鞭’。”糊鞭與胡編同音,謙抑而寄於笑語也。


伶人逸聞|趣人言慧珠

慧珠趣事極多,解放後,她路過南京,到雨花臺買雨花石子,售者已組織公社,統一領導。人知其為言慧珠,出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四紋以示之。慧珠愛不釋手,出價500元。公社領導答以:“尚未配齊白龍馬,暫不出售。”

慧珠笑說:“只欠一馬,就馬馬虎虎賣給我吧。”領導急搖雙手:“馬虎不得!配齊之後,也要售於國家。”言慧珠突然正色地說:“完全正確,我們社會主義制度下的新人,應當先公後私!”繼而又忍不住同我解嘲地說:“我真是馬大哈了!”

如此趣語,在其日常生活中,俯拾即是,予故以趣人稱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