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故事:這孩子說不想找對象

真實故事:這孩子說不想找對象

(一)

阿繁大學畢業的第一個新年,毫無例外地遭到來她家串門兒的親戚們的催婚。

這些遠道而來的長輩們一邊和她的祖父母談話,一邊問她:“阿繁畢業了吧?”

“畢業了。”

“現在……讀研?”

“嗯,讀研。”

“研究生念幾年啊?”

“三年。”

“有對象沒啊?”

“沒有。”

“咋不找個對象,唸完研究生你都多大了,還能找著了嗎?”

阿繁心裡有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火,忽然又想起當初在網上看的一段話,於是說道:“師範學校男生少,到現在這個校區研究生的男生更少,有一大部分還是學弟,我也不能找比我小的啊!”

長輩們哀嘆幾聲,再催促道:“得抓緊啊,你看你哪哪哪個姑,到現在都沒著落……”然後不再糾結此事。

網上有人說:別人問你一件事,其實他不是想知道真正的答案,而是想知道他最想知道的答案。

阿繁深以為然。

這個同學是阿繁高一的同桌,曾經不止一次地勸過她,“試著找個對象”“放低標準”“是別人挑你,不是你挑別人”諸如此類。但是等到高二這個同學輟學,阿繁也沒有找對象的心思。

直到上大學以後,她的另一個同學阿麗給她介紹了她班裡的男生,讓她去“相親”。

彼時,阿繁還沒有產生後來的想法,對“相親”之事還帶著些許的好奇,想著試著交往看看。

(二)

阿繁晚上有公選課,男生興沖沖地過來,說是要想看看文學院的課是什麼樣的。待見面的時候,阿繁差點被自己的口水嗆死。此男穿得著實鮮豔,紅衣服紅褲子,連腳上穿的鞋都是那麼紅。

確定這是相親,不是入洞房?

見面打招呼後,阿繁委婉地問,為啥穿得紅?

此男羞澀道,室友說這樣穿顯得亮堂。

下課後,阿繁去了阿麗的寢室,繪聲繪色地給她描述當時的情形。阿麗問:“別看衣服了,你倆聊得咋樣?”

阿繁仔細想了想,“沒聊出什麼實際的。”

“那你倆都幹啥了?光吃飯?”

“沒有,我倆聽課來著。”

“聽課?!”

“對啊!我說我有公選課,上完課再去找他。但他說他想聽聽我們文學院的課,然後去我教室了。”

“那你倆……聽得如何?”

“挺好的,他聽得比我還認真呢!”

阿麗目瞪口呆。

阿繁真正“相親”失敗是在那學期結束的時候。此男打電話來說自己要回家,希望阿繁去送他。阿繁覺得這個要求實在有點匪夷所思,皺眉問他幾點的火車。該男生回答,晚上十一點。

阿繁:“……”

阿繁有氣無力地問:“晚上十一點?我怎麼從火車站回來?寢室十一點封寢,回來之後我住哪?再說了,不都是男生送女生嗎?”

此男在電話裡漫不經心道:“不是男女平等嗎?”

阿繁掛掉電話就刪掉了此男的聯繫方式。

此次相親以失敗告終。

(三)

再後來,阿繁一門心思考研,八九個月埋頭學習,也沒考慮過自己的終身大事。直到考上研究生,在自己的導師那裡聽到一句話,“女研究生的生活,白天愁論文,晚上愁嫁人。”

當時同學幾個都笑彎了腰。

下邊一連串“哈哈哈”表情包。

阿繁堅信一點,除了爹媽爺奶是真的發愁終身大事以外,其他人不過是問問,感嘆兩聲。自己的事除了給他們增添聊天的話題以外,沒任何作用。

當又一位長輩上門,閒談期間問阿繁的終身大事的時候,阿繁直言自己不想找對象,不想結婚。長輩“哎嘛”一聲,“這孩子思想真是奇怪啊!唸書念傻了吧,哪個女的不結婚不生孩子啊?人都得走這一步。”

阿繁耐心道:“您看看我小姑,結完婚以後簡直成人家家保姆了。伺候姑父,還照顧孩子,天天沒有不忙的時候!有那時間我還不如去隨便走走呢!”

小姑就是這位長輩的小女兒。

說到這個,長輩倒是同意,但是還是勸阿繁:“人都得走這一步,都得按部就班著來,你看看你奶、你媽誰不是這麼過來的啊……”

長輩走後,阿繁有些孩子般的興奮,心想總算是反駁這群長輩的老話了。不想過了幾日,自家祖母訪親回來,對她說道:“你三姑奶和我說‘這孩子有問題,不想找對象,怎麼能不找對象呢?!’”

阿繁無奈地笑著。

她奶奶開始勸道:“不找對象,剛開始倒好。沒孩子可咋辦,以後老了,誰養你啊?”諸如此類。

阿繁不這樣想,年輕時掙夠錢,到老了害怕沒錢養老嗎?武則天活下來的兒子有兩個,可是晚年淒涼,不是因為她沒兒子,而是因為她的兒子奪了她的權。

阿繁當然沒有武則天的魄力和權力,只是想說,男人和孩子,不是女人生命的必需品。

若是沒把眼睛擦亮,碰上個渣男,別的不說,實在影響心情。

至於那些長輩,就算自己結了婚,他們也會議論來議論去,日子是自己過的,自己感覺好就好。

錢鍾書曾形容婚姻是圍城,圍城外的人想進去,圍城裡的人想出來。但在阿繁看來,圍城裡的人想把圍城外的人拉進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