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你來說,三年工作經驗和讀三年研究生你會選擇哪個?

網友一:

如果你是實幹型的、不擅長理論,家境又不好、早點出來掙錢,認為社會大學更適合你、更能鍛鍊你,建議出來工作。答主機械專業畢業,當初也想著是考研還是出來工作,糾結了很長時間,問了不少老師和領導,也問不出什麼答案,最終還是看自己內心想法。

社會大學跟學校不一樣,靠的是真本事,真正檢驗你的各種能力的時候,不向大學裡考試突擊或論文東搬西抄。還會遇到各種你想不到的突發情況,關係複雜,不像學校裡同學關係。

工作中帶有強烈的目的性學習,都是現學現用,缺什麼學什麼,需要很強的學習能力,即使沒有,在那樣的環境下,也被鍛煉出來。在社會一年的成長遠比在學校1年的還多。

對你來說,三年工作經驗和讀三年研究生你會選擇哪個?

網友二:

考研不好考,我身邊考研的,有的大一開始就準備,大三大四基本上泡在圖書館,早6點出門晚11點歸來,週末也在學習,至少1年的生活節奏就是這樣,沒有堅強的持續自我調整、激勵、毅力是是吃不消的。

能考上研的人,尤其是名校的,不容易也很厲害在某方面,學歷這東西會跟著你一輩子,不管你在哪、多大了。如果是名校畢業生,那就是光宗耀祖,到哪都是榜樣,一人考上,全家跟著光榮。

有些高端、特殊崗位只招研究生,特別是國家管轄機構,包括政府、國企,以及一些有名的大型國企。這些組織機構都是福利待遇好,穩定。考研後,還能繼續讀博士。

網友三:

如果你上大學就立志做學術,那當然是需要讀研究生的。但是如果是商科類的學生,即使是立志做學問也建議大家可以先出去工作幾年,然後再去讀研讀博,這樣更有利於在商科領域做學問,畢竟這個領域有實踐經驗更重要。我研究生有一個講企業戰略規劃的老師,大學畢業後先去蒙牛做了幾年的營銷策劃,最後做到管理層,然後又迴歸學校做學問當教授,他的講課水平和看問題的角度就跟完全在學校待著的老師不一樣。

之前也聽他講過他認識的一個大學商學院教授,畢業後先去企業幹了幾年,然後又通過公開招聘進入了地方政府的招商局工作了幾年,最後再回歸大學做學問。這樣的人在商學院或者對經濟問題的研究更接地氣。

對你來說,三年工作經驗和讀三年研究生你會選擇哪個?

網友四:

工作對學歷要求的高低。如果你大學學的是工科類的專業,比如機械、計算機、自動化等專業,不建議讀研,技術類的工作對學歷的要求很低,基本師傅帶徒弟就可以做的很好了,三年工作經驗絕對比得上研究生學歷,你工作三年後是可以當研究生師傅的。如果你讀的專業是看重理論功底的,還是選擇讀研甚至讀博,比如哲學、文學、教育學、醫學、考古學等專業。這些專業的對口工作學歷高起點就高。

參考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如果你喜歡當大學老師,那還是老老實實的考研考博,因為現在大學招聘老師最低學歷要求是博士。如果你喜歡科研,那也要讀研讀博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如果你一心想早點步入社會,結婚生子,先就業再擇業,先找個工作養家餬口,以後再慢慢找喜歡的工作,那就先工作,以後可以讀在職研究生。

網友五:

這裡主要看你將來打算出事什麼樣的行業而定。有的行業對於學歷有著很高的要求,沒有達到相對應的學歷,就連門都沒有辦法進入。比如說特定的醫療行業,高校老師,外企的金融職位等等,這些職位雖然看起來工資比較高,但它們往往都有這樣的一個特點,那就是對於學歷的要求,普遍高的嚇人。

我的一位朋友,畢業沒有立刻去找工作,而是繼續去考研究生,因為他讀的專業是金融類的,今後想要獲得足夠的發展機會,就必須繼續考研,這是他們行業的一個潛在規則。有這個規則的存在,你不去服從,只能出局。

但在中國,大部分的職位,其實只要本科生的學歷就可以了,因為用人單位之所以要請一個人,歸根結底看中的不是這個人的學歷,也不在乎他是從哪裡來的,要到哪裡去,而是看重他能不能為公司解決特定的問題,最終為公司帶來收益。

對你來說,三年工作經驗和讀三年研究生你會選擇哪個?

網友六:

有不少學生認識不到這一點,他們只知道拼命的讀書,讀書,但卻對現實世界的運轉規律,沒有半點認知能力,這也是他們經常被人詬病為「高分低能」的原因。

所以,考不考研,最主要就是要看你將來從事的行業,對於學歷有多大的重視,如果學歷是一塊敲門磚,沒有這塊磚,你連門都進不了,那就必須得考研啊!

如果不是的話,在大學的時候,儘早去實習,去外面的世界多看看,比窩在宿舍裡喝雞湯要強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