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二本大學是學院而不是大學?網友:學院不比大學差

網友一:

學院只有某一門類的專業,比如只有醫學專業的叫醫學院 大學是有多個門類的專業,比如開了什麼社會保障,化學等專業的叫醫科大學 當然這只是一個資格,是叫大學還是隻能叫學院還要教育部批。有些人會覺得的說:“學校升二本,末尾是學院不是大學,聽著還是不舒服。”

我就想說一個學校的好壞是跟名字沒有關係的,學院就比不上大學嗎?這個不一定,像一些學校是學院但比很多大學都好,只是學校畢竟是專長財經類有點偏科,一直升不了大學。其實二本學院大多數都是某個方面厲害,二本大學有的裡面有厲害的學院,有的都很平庸。所以你報二本里那個大學裡的強勢學科就可以了。大學學院決定不了學校的好壞。

為什麼很多二本大學是學院而不是大學?網友:學院不比大學差

網友二:

積累知識:大學是為社會培養人才,那麼對應的它的專業分工也就更加細化,所教學的內容也就更加具體。而對於我們來說大學就是通往社會的橋樑,我們所選的專業,絕大部分來說就是我們以後工作的方向。作為一名學生,第一要務肯定是學習。掌握所學知識,是你的本分。而你專業知識的儲備的多少,是你以後找工作的“殺手鐧”,找工作不是一個人的戰場,你的敵人來自五湖四海,你對他們的實力一無所知,而且當今社會找工作難是眾所周知的,如果你的絕殺沒有足夠的威力,你憑什麼能夠戰勝別人。

網友三:

我們學習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以後更好的自己。如果你沒有爹可以拼,那麼就只有請你努力一點了。請你記住,在你剛進入大學選擇了那個專業起,你就已經進入了戰場,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請你時刻準備,等待幾年過後的決戰。而且,我們要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如果自己做不到,可以藉助一款APP叫做日事清,他可以有一個打卡功能來監督自己。而且它還可以規劃自己一天要做的事情,提高自己的做事效率。

自主學習:絕大部分剛踏入大學的人在一開始肯定是不適應的。為什麼呢?沒有了固定的教室,沒有了固定的座位,沒有了班主任的管束,也沒什麼作業等等等等,我們有的除了上課、吃喝拉撒,就是大把大把的自由時間讓自己自由安排,但這大把大把的自由時間卻讓我們很不適應。

為什麼很多二本大學是學院而不是大學?網友:學院不比大學差

網友四:

學院並不一定比大學低一層次,尤其在學術方面,也並不一定會追趕“升本”、“升大學”的浪潮。中央戲劇學院的戲劇與影視學也於2017年被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確認為“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我們能說她比一些大學層次低嗎?

覺得學院低級一些,不僅是咱們有這樣的感覺,就連一些學院的領導也是這麼覺得,也想專科升學院,學院升大學。如此不僅生源好了,領導自己的級別也上去了。但是我覺得在學術研究方面,學院不一定比大學低級。

網友五:

美國的大學和學院是平級,各具特色,美國的學院只是辦學規模小一點,但是是精英教育…而中國大學還真就比學院高級,這是事實,中國的學院辦學規模不比某些大學小,請不要再拿麻省理工來做學院的例子了,人家是真的精英教育才有對抗大學的實力,中國的學院就是規模大,招生多,撈錢的。

我覺得中國的學院要超過大學,必須採取精英教育的方式,人數限定,寧缺毋濫,比如大學在校生5000以上,那麼學院不超過1500,甚至不超過1000,這樣中國的學院才能走出爛學校的困境,只招精英,這樣才能有趕超清華北大的可能性,甚至可能在世界上也有一席之地。

為什麼很多二本大學是學院而不是大學?網友:學院不比大學差

​網友六:

其實,普通(學院)和大學主要的區別在於規模上,規模上不如大學大,專業不如大學全,所以現在很多學院都在積極努力開辦專業,努力把學院變成大學。很少有哪個學校直接上來就是大學的,都是一步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像我的學校前身還是當地的氣象學院呢,後來搖身一變,改了名字,才成為一個像模像樣的大學的。學院只有某一門類的專業,比如只有醫學專業的叫醫學院 大學是有多個門類的專業,比如開了什麼社會保障,化學等專業的叫醫科大學 當然這只是一個資格,是叫大學還是隻能叫學院還要教育部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