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洞天-林屋洞

林屋洞位於西山鎮東北部,在林屋山西部。據《雲笈七籤》等道教經典記載,天下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所居,林屋洞為第九洞天,一稱“左神幽虛之天”,別稱“天后別宮”。相傳,古時有龍居林屋洞內,故洞體似龍,又稱“龍洞”,林屋山亦稱龍洞山。  

第九洞天-林屋洞

第九洞天-林屋洞​​林屋洞景點面積為18公頃,屬石灰岩地下廳式溶洞,洞內廣如大廈,立石成林,頂平如屋,故稱林屋。洞中路平水靜,人行其中,似閒庭信步,抬頭仰望,鍾乳倒掛,鬼斧神工。洞中有洞,洞洞相連,時而狹窄,時而開闊,既幽且深,既曲而折,深幻莫測,撲朔迷離。洞有石室、龍床、銀房、石鍾、石鼓、金庭、玉柱、白芝、金沙、龍盆、隔凡門、石燕、隱泉、乳泉等石景。  

第九洞天-林屋洞第九洞天-林屋洞​​出洞登山,暮眺山鳥歸巢,漁帆疏影,裊裊炊煙,冉冉升起,為西山著名古十景之一“林屋晚煙”。山頂有“駕浮閣”,高24米。站於斯,可觀梅園勝景。3000畝梅海,蔚為壯觀。“林屋梅海”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賞梅及梅文化活動基地。

第九洞天-林屋洞​林屋洞的特點:

一是石芽多

石芽是洞底板上突起的基石。形成石林,自成一格,在全國溶洞中獨樹一幟。

二是石塹多

林屋山洞圖冊石塹是溶洞底板上的溝槽。狀若戰壕。它的特點是深度大於寬度。石塹或直或曲,或長或短,深淺不一,變化多端。《五行》書稱石塹為地脈,它連通地下暗河,源遠流長,終年不涸。明鏡一般的水面倒映著巉巖峭壁,風韻別緻、美意至多。

第九洞天-林屋洞​ 三是象形石多

石臺,是洞壁上挑出的一塊水平基岩,道教稱它為仙人床。北宋末年的吏部尚書劉珏聽了道士的傳言,寫了一首神遊石床的詩: 瓊液新 貯滿瓢,洞天深處姿消遙。 長歌隱士紫芝曲,相和神仙碧玉簫。 月照石床雲不斷,風生嘉樹葉皆飄。 蟠桃忽報花如錦,飛渡瑤池酒未消。

石龕,是洞壁上的洞中洞,形狀好象廟裡供奉佛像的小閣子。道教稱它為神龕。

天溝,是嵌在洞頂板中部的曲槽。它的斷面水平寬度大於垂直高度。天溝長約20多米,在溝體上伴有起伏多變的石紋且有龍的形象,道教稱它為神龍。

對於這些石頭,觀察得越細緻,越多樣化,它所呈現的美也就越充分。誠如俗話所說,想象、想象、越想越象。洞中像蛙、像豬、像鷹、像魚、像羊……的石景層出不窮。

四是泉水多

林屋洞實際上是水洞,每日的出水量在300立方米左右。每天要排水,否則就無法進洞參觀。洞內無形的泉眼許許多多,有形的泉眼有兩個——乳泉和紫隱泉。乳泉之水白如乳汁,俗稱奶奶泉。它的特點是雨季水多,激烈奔放,狀如瀑布;旱季水少,輕柔徐緩,形似細線。紫隱泉水源充沛,終年不斷。明朝大學士王鏊的《紫隱泉》詩曰:“洞口有深井,雲漿湛虛空。我來攜一罌,會與仙源通。”

五是倒影多

水隨洞流,洞因水活,碧水倒影映照其間。虛實相見,妙趣橫生。

六是橋樑多洞內有平橋四座,汀步兩處。橋下都是天然的溝壑,經過探測,淤泥底下還有兩丈多深。考慮到安全因素,才未將液泥挖盡,所以現在只能給人以一個臨波之感。

開放時間8:00-16:30

門票:50.0RMB

請大家多多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