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種植的香菇味道鮮美,畝均產值高達4萬元!

香菇,又名花菇、香菌、冬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國特產之一,在民間素有“山珍”之稱。香菇由於味道鮮美、香氣沁人、營養豐富,深受大家的喜愛。

在江蘇省如皋市城南街道新華社區桃花源農場,近30畝的香菇味道鮮美、品質上佳,為村民們帶來了豐厚的收入,畝產值高達4萬多元。

他種植的香菇味道鮮美,畝均產值高達4萬元!

種香菇是機緣巧合

走進江蘇如皋市城南街道新華社區桃花源香菇種植基地大棚,只見一排排整齊的木屑棒上伸出無數的褐色大腦袋,在涼風裡抖閃著厚實、肥大的身軀。

基地負責人張志勇介紹:這兩天我們以採菇為主,還有在整理菌棒的大棚。這個月的20號,有15萬個菌棒要進來,現在已經進入了第二批的採菇,每天採兩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15天左右就可以採了。

他種植的香菇味道鮮美,畝均產值高達4萬元!

張志勇不僅是這片香菇種植基地的負責人,也是新華社區黨總支書記。張志勇說:“種香菇,純粹是機緣巧合。”村幹部想要盤活村裡的閒置土地,想要讓這土地“生金流銀”。於是,張志勇把目光瞄準了高效農業。

學習技術經驗

張志勇:福建人曾經在我們這裡辦食用菌加工廠。我們到福建去考察,到泰興等地去觀看。回來以後,村幹部把一塊虧損的土地盤活起來,總共6個人投資。香菇在我們如皋來說僅此一家,其他地方都是種平菇之類,在我們這裡種的少,幾乎沒有。香菇主要是花人工比較多,我們的氣候適宜香菇生長。

在前期的考察中,張志勇帶著村裡的幹部跑遍了周邊的香菇種植基地,學習先進的技術和經驗。香菇一般都長在特製的菌棒上,而對於沒有任何經驗的張志勇來說,製作菌棒需要一大筆投入。考慮再三,他決定訂購菌棒,降低第一次種植的風險。

他種植的香菇味道鮮美,畝均產值高達4萬元!

張志勇:如東老馬塘有這個基地,我們也去考察,跟人家訂的這個菌棒,這個是如東的食用菌項目,幫我們制定的菌棒,我們回來以後直接把菌棒放到棚裡,十多天之後就可以採摘香菇了。

從觀摩到摸索

第一次種香菇,光看是看不出門道的,得自己去摸索經驗。香菇種植第一步就是搭架子。這一列列用鐵絲製成的架子,裡面有很大的學問,如果架子的高度不合適,會直接影響到香菇的生長。

他種植的香菇味道鮮美,畝均產值高達4萬元!

張志勇:彎路肯定是有的,我們第一次整理大棚裡面的架子的時候,達不到標準,又全部重新整理的。菌棒就靠在架子上面,原來我們的高度嫌高,長了以後就往回縮,那個是鉛絲拉的,增加了成本,損失了1萬多塊錢吧。

初次受挫

張志勇種植的香菇品種叫香菇106號,這種頂面呈黑褐色,菇底褶也是淡黃色、肉比較厚、像銅羅邊,肉質比較細嫩、食之脆口、鮮美。經過半年時間的準備,張志勇訂購的第一批12萬個菌棒到貨了,但是讓他始料未及的是,這次菌棒趕上了雨季,加上溫度較高,很多菌棒都出現了黴爛的現象,導致第一批香菇的品質比較差。

他種植的香菇味道鮮美,畝均產值高達4萬元!

張志勇:第一批我們進了12萬棒,3塊錢一個,就是36萬。困難也有,我們第一批採的時候天天下雨,路又不好走。不能淋雨的,淋了雨菌棒就要發黴的。第一批主要是溫度比較高,後果就是容易黴爛,對產量有些影響。第一次是9月20號,我們15號進棒的,下雨下個不停,而且人不好乾活,溫度高長得過快,來不及採,最多的時候60多個人採,還採不及,品質上肯定有影響,容易開,長的多,質量不好,開過了就變成次品了。

香菇長得好不好,關鍵在溫度、溼度兩個環節。溼度不能太乾也不能太溼,太乾了不利於香菇生長,太溼了菌棒本身又會黴爛。溫度同樣如此,最適合香菇生長的溫度在10℃到20℃之間。為了香菇種植不出閃失,張志勇帶著幾個村幹部從早到晚地紮在大棚裡潛心研究,種植過程中遇到了技術難題,便上網查資料、找書籍,若是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就找農業專家諮詢。

張志勇:生長環境溫度要在10℃到20℃之間。主要掌握好生長的溫度、溼度,就能長出好菇。主要是潮溼,我們一天都打兩次水的,一次打5分鐘到10分鐘的時間,噴水,太曬了我們上面就用遮陽網,用水噴淋降溫。

他種植的香菇味道鮮美,畝均產值高達4萬元!

溫度和溼度,這兩點在種養殖中特別的關鍵,而這兩個要素有的時候還會相互牽制。所以怎樣才能處理好這兩者的關係呢?請期待明天的致富幫!

《致富青年幫》廣播節目收聽: 中波收聽:AM720(華北、華東部分地區)

網上收聽:央廣網(www.cnr.cn或country.cnr.cn)

致富幫,助您

打開財富之門,點亮人生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