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自傳”人生,金錢觀決定愛情

都說女作家的第一部小說通常都帶有濃厚的自傳色彩,對於張愛玲來說,何止是第一部作品,個人色彩幾乎貫穿她的整個文字創作生涯,到了最後那部極大滿足“張迷”窺私慾的自傳體的小說《小團圓》,我們幾乎不得不去忍耐一些傳了又傳的情節了。

張愛玲“自傳”人生,金錢觀決定愛情

年輕時的胡蘭成、張愛玲

張愛玲的散文,從18歲時寫下的《天才夢》開始就差不多篇篇都是在寫自己,事無鉅細、不厭其煩地談自己的衣食住行、所思所想,甚至連朋友、親人說過什俏皮話都會被她收錄進文章津津樂道一番。如果擱現在一定是個在朋友圈內活躍到要被熟人屏蔽的角色,但在微博會很受歡迎的網紅。

張愛玲“自傳”人生,金錢觀決定愛情

張愛玲屬於那種極少數的、靠天賦本錢寫作的消耗型作家,這讓她不能像那些毅力型作家靠死乞白勒也能寫下去,也沒法如技術型作家那樣憑閱歷熟能生巧筆耕不斷,她的才情如同生命的能量一樣隨著歲月的消逝遞減,不可逆轉地走向了枯竭。

張愛玲“自傳”人生,金錢觀決定愛情

到了後期,在駕馭《小團圓》這部長篇時已經明顯感覺到了她的力不從心,像是以一個排長的能力帶了一個團的兵力,處處都透著籠不住人氣,壓不住陣腳。但天才畢竟是天才,即便是型散了,但“神”還沒散盡。特別是張式刻薄的幽默還時爾能帶來驚喜,讓人絕倒:“每個家庭出了一個離婚的人就像出個科學家一樣讓人感覺很現代。”

張愛玲“自傳”人生,金錢觀決定愛情

很多人看了《小團圓》後,都對張愛玲天賦異秉的敏感和近乎殘酷的細密心思感覺可怕,我倒覺得那正是成全她締造張式文字風格的必要特質,如果沒有這些,可能也就沒有“張愛玲”了。她之所以成為這樣的她,從她的文字脈絡中也能窺出端倪。

張愛玲“自傳”人生,金錢觀決定愛情

曾有心理學家說一個女性跟母親的關係會在未來間接地影響她與男性伴侶的關係。少女時代的張愛玲為逃離父親的禁錮投奔她崇拜卻情感生疏的母親,沒想到經濟上的窘迫最終磨損掉了她們母女之間本來也不是那麼深厚的愛。

張愛玲“自傳”人生,金錢觀決定愛情

張愛玲媽媽

很多張愛玲的粉絲都納悶冰雪聰穎、清醒犀利的張愛玲為什麼要對別人眼中無恥下作的胡蘭成那麼麼仁至義盡,在《小團圓》中張愛玲終於借書中的人物回答了世人的疑問,那個男人除了最懂得欣賞讚美她,還能滿足她對金錢的慾望,給過她很多錢,一度讓她以為從母親那裡缺失的東西,可以從這個男人那裡得到彌補。

張愛玲“自傳”人生,金錢觀決定愛情

《色戒》中王佳芝在易先生給她買大鑽戒的時候由靈魂深處發出的那句:“這個男人是真愛我的”,在《小團圓》中又由女主角一字不差地原音重現了一遍,我想這大概是張愛玲的某種情結——錢以及等同的物質可以是愛的一種替代。

張愛玲“自傳”人生,金錢觀決定愛情

後來張愛玲還錢給供她唸書的親媽,還情+錢給那個至少曾一剎那讓她相信自己真的被愛了的胡蘭成。她一生最在乎的這兩個人,都給她的精神世界帶來無法癒合的創傷,她以為這種精神創傷能通過某種“物質”形式來回擊。母親的確被她還錢的舉動所傷,當場就哭了,而對胡蘭成那種二皮臉應該就沒什麼功效。

張愛玲“自傳”人生,金錢觀決定愛情

胡蘭成

張愛玲在書中不厭其煩地交代胡蘭成給了她數量可觀的多少錢,給了幾次,恐怕也不是為了炫耀,更像是給自己行為所做的開脫:我也不是你們想像的那麼傻,我也是看在那幾箱子錢的份上才對他那麼盡心竭力,就像王佳芝看到大鑽戒一時糊塗一樣,是可以被原諒的女性愚蠢。畢竟為了貪錢而做蠢事總比什麼都不為做蠢事顯得有智商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