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初高中生從被爸爸媽媽強制性學習轉變為自己開始主動學習?

前幾天期中考試成績出來以後,見了幾個期中考試成績比較差的初中和高中家長,這幾個家長的孩子的期中考試分數都很低,都存在著不及格的科目,家長看著孩子可憐的分數,即著急又生氣還費解,其中有一位初一媽媽傷感的對我說:“我兒子的同班同學和我們住一個小區,他們兩個每天騎車子一起上下學,經常在一起玩,他媽媽我也比較熟,人家孩子也沒有多上補習班,可是人家孩子卻是班裡的第六名學生,您在看看我家的分數,數學,英語,歷史不及格,每次考試都是這麼低,為什麼人家的孩子就能做到好好學習而我家這就不主動學習非要讓我盯著才去學習,而且成績還這麼差?還是咱家孩子就笨人家那孩子就聰明呢?”多年來持有這種疑問的家長我遇到很多,孩子不主動學習一直要讓家長在後面催促的被動學習,讓很多家長頭痛不已,而一個學生如果不是主動學習,即使被家長強制性的逼迫坐在書桌面前,也是人在心不在的熬時間,進行著出工出力不出活的低效率學習甚至是無效學習,那麼怎樣做才能轉變孩子的學習態度,從爸爸媽媽要我學習轉變為我要學習呢?家長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同時在此提醒每一個學生無論你是初中生還是高中生只要能夠做到以下幾點,那麼也一樣能夠取得好成績!

第一:讓孩子明白為什麼要主動好好學習的重要性,讓孩子明白貪玩不學習的行為是幼稚的,是不懂事的,是錯誤的行為,中考和高考過後必然懊悔不已!

初中面對中考,高中面對高考這是兩個很重要的考試,是一個學生求學歷程中的兩個很重要的轉折點,尤其是中考直接決定著這個孩子能否繼續上高中!而很多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早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大家不妨與身邊初中和高中班級前幾名的學生聊一聊就可以知道,這些孩子清楚的知道一旦自己不好好學習那麼就會在中考和高考被淘汰出局,以失敗而告終!因此在這種責任感和危機感的指引下他們是主動學習,他們已經完成了從爸爸媽媽要我學習到我要學習的轉變,而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共同的特點就是:做事情不計後果,做事情分不清主次,因此他們根本就沒有仔細去想中考和高考一旦失敗所帶來的嚴重後果,所以也就不會把學習放在第一位,因此他們始終是被動學習,遲遲不肯從爸爸媽媽要我學習轉變為我要學習,而一個學生一旦處於被動學習的狀態,那麼他就不會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而是會放在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上,出現了只要父母不盯著就不寫作業,每天早上只要父母不叫,就不起床背英語聽磁帶,只要父母不在家就會一直玩遊戲看電視,每天滿腦子都是想怎樣鑽空子就能拿到手機玩一會遊戲或者看一會電視,

這種非要被父母在後面推一下動一下,不推就不動的學習態度,非要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做錯誤的事情,這種非要痴迷於遊戲之中,非要每天遊手好閒,非要貪圖玩樂不好好學習的思維,又怎麼可能把學習搞上去呢?

因此多年來對於為什麼要主動學習?我經常給我的學生講:同樣的老師,用同樣的進度講的同樣的知識,時間不等人,知識不等人,所以學習和打仗一樣:“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而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正是如此,他們遲遲不肯下手進入學習狀態,很多初中的孩子面對學習一拖再拖,初一不下手,那麼學習成績就會差,被動升級初二了依然不下手學習,初三了知道中考的重要性了,想下手好好學習了,但是時間已經不夠用了,已經無法彌補初一初二的知識斷層和漏洞了。很多高中生也是如此,高一貪玩不下手學習,高二了依然如故不下手學習,高三了想學了,才發現高中的課程已經結課了,自己已經學不懂了已經太遲了,一目瞭然這種一拖再拖不主動學習的態度只會把這個學生的學習拖入越來越差,越來越聽不懂老師講課,學習越來越吃力,只能無奈被動升級的惡性循環狀態!那麼都是同齡人,同為初(高)中生,為什麼對待學習的態度會出現如此的天壤之別呢?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思維決定行為,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思維幼稚,他們是初(高)中生的身體,小學生的思維,必然會導致出現小學生的行為,如下圖所示中兩個案例,進入初三就要面對中考的初中生和進入高二面對高考依然不肯下手好好學習,


如何讓初高中生從被爸爸媽媽強制性學習轉變為自己開始主動學習?​​

有上圖可知一個初(高)中生如果始終用分不清主次,沒有責任感和危機感的幼稚思維來對待學習的話,他(她)怎麼可能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呢?因此家長要用《心智成熟教育法》來引導孩子的思維,讓孩子趕緊樹立責任感和危機感,讓孩子明白貪玩不學習的想法是幼稚不懂事的,自己應該向學習優秀的同學學習,把學習放在第一位,詳細內容下圖所示
如何讓初高中生從被爸爸媽媽強制性學習轉變為自己開始主動學習?

通過《心智成熟教育法》讓孩子明白:自己一年年長大,總不能只長身體,不長思維,總不能去年不懂事,今年不懂事,年年都不懂事,總不能年年分不清主次,年年都是那麼幼稚,年年都是青少年的身體,兒童貪玩不學習,做事情不計後果,沒有危機感和責任感的思維!

第二:唯有在主動學習的思維引導下,才能做到在學習中勤奮努力,而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背後正是因為其勤奮努力的付出,而不是他們就比成績差的學生聰明。

一提到孩子的學習,多年來在我給家長上課的過程中總會有一部分家長說出“有的孩子確實不聰明,不是讀書的料。有的孩子比較笨”等等之類的話語,同時我在頭條問答和發表了很多文章,也有一部分家長留言說出上述之類的話語,不可否認“人同類而智殊”確實有個別學生智商高一些,但是這只是極少數的一部分人,其實包括我們各位家長在內絕大多數人的智商相差是不大的,只要我們留心就會發現很多成績差的孩子其實一點都不笨,而且都很機靈,他們無論是在社交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等方面的表現甚至比成績優秀的同學還要突出,只不過犯了前文所講到的心思沒有用到學習上的錯誤而已,

就像我們經常說的玩遊戲的孩子,難道他們真的就比學習成績優秀的孩子腦子笨嗎?顯然不是!因此我們很少見一個學生勤奮努力的學習,他的學習成績依然特別差,我們見到的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都在勤奮努力的學習,只不過他們的勤奮努力是在放學以後以及星期天節假日寒暑假在家中進行的,外人看不到而已!詳細內容下圖所示
如何讓初高中生從被爸爸媽媽強制性學習轉變為自己開始主動學習?​由上圖可知:凡是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背後必然是其勤奮吃苦的付出,他們優秀的成績是用勤奮的汗水換來的而不是別人眼中輕輕鬆鬆就可以得來的​!因為學習本身就是一件吃苦受累的事情,學習和家長在工作中的付出是一樣的:“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而這一點也是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中動物的生存法則!很多學習成績優秀的初高中學霸和狀元都是在勤奮刻苦的努力中採取的了優秀的成績!比如山東省的雙胞胎姐妹大年三十春晚都不看,還要靜心學習,多勞多得使她們最後考上了清華大學,我們再看看聞名全國的衡水中學的作息時間表,就知道優秀的成績背後都是其辛苦的付出。

接下來我們在看看下圖所示中的案例,面對中考這個初中生本身學習成績就差,可是依然要偷懶依然不肯勤奮努力的學習,我們能說這類學生就比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笨嗎?一目瞭然只不過他們也是犯了上文中所講的錯誤,始終把自己當做兒童對待,沒有建立責任心和危機感,詳細內容下圖所示
如何讓初高中生從被爸爸媽媽強制性學習轉變為自己開始主動學習?​所以多年來我經常給我的學生講:“不拼智力拼努力,不拼聰明拼付出”,一定要具備勤奮吃苦的品質,因為勤奮吃苦才是一個學生能夠獲得優秀成績的根本保證!

詳細內容下圖所示

如何讓初高中生從被爸爸媽媽強制性學習轉變為自己開始主動學習?有上述兩點可知
​:一個學生只要能夠做到上文中提到的告別幼稚立即下手進入學習狀態,同時在學習中不偷懶,做到勤奮努力的學習,那麼自己也一樣會取得優秀的成績,再次寄語閱讀這篇文章的每一位初高中生,看完這篇文章以後重新整理一下自己的思想,趕緊下手進入學習狀態,從現在開始用成熟的眼光審視身邊依然不肯下手好好學習的同學,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他(她)玩他(她)的,我學我的”!“他(她)幼稚,我不幼稚”!他(她)不上高中不上大學,我要上高中我還要上大學!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在學習中做到不勞而獲!坐享其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