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在這5種家庭的寶寶,越長大越自卑,寶媽可別不在意

寶寶能健康成長是父母最大的心願,我們不僅希望寶寶們身體健康,寶寶的心理健康也是非常的重要的。一個自卑的寶寶,會存在社交障礙,不僅不能與他人進行相互理解和溝通,還會表現的敏感多疑,語言表達能力低下等。寶寶的心理健康和家庭環境的影響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家長的一舉一動,家一言一笑,一吵一鬧都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寶寶的心理健康成長。究竟是什麼樣的家庭會讓寶寶的變得自卑?

生長在這5種家庭的寶寶,越長大越自卑,寶媽可別不在意

生長在這5種家庭的寶寶,越長大越自卑,寶媽可別不在意

1.父母上班孩子無人照顧的現象。三歲以前寶寶生活自治能力差,甚至連穿鞋穿衣服都不會,很容易被其他小朋友嘲笑;而且三歲以下的寶寶抵抗力弱,很容易生病導致跟不上學習的進度;沒到三歲說話都不是很連貫,這樣會導致他的表達能力差。老師和小朋友不能像媽媽一樣瞭解孩子的說話模式,就會導致聽不懂寶寶想表達的意思。這樣寶寶就不能很好地和老師互動,和小朋友很好的交流。寶寶在幼兒園與人交流少,他會感到很自卑,更不喜歡去幼兒園了。

2.經常和寶寶哭窮的家庭:當寶寶想買點什麼東西時,家長就會和寶寶說家裡窮,沒有多少錢,讓他省著點花。其實家長的這種方教育方式也沒有太大的錯,是想讓孩子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但是由於孩子還比較小,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還有些欠缺,如果一直給孩子灌輸這種家裡窮的觀念,很可能會導致寶寶覺得自己家裡事事不如他人,不由自主的覺得低人一等,進而產生自卑。

生長在這5種家庭的寶寶,越長大越自卑,寶媽可別不在意

3.家長有絕對話語權的家庭:有這麼一種父母,喜歡掌管寶寶的一切,寶寶的一切都要按照家長的想法和指示去做,寶寶內心的想法長期被積壓到內心深處,就很難對父母敞開心扉,遇到困難,受到委屈時還擔心會受到父母的責罰,從而選擇自己默默承受。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很容易壓抑自己的內心,存在社交障礙,甚至習慣性的委屈自己,討好他人。家長學會和寶寶做朋友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不管是在寶寶的學習上還是青春叛逆期,以及以後的事業和談婚論嫁上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父母太強勢,寶寶心理上必然會出問題,給以後家庭和睦埋下隱患。

4.家庭不和睦存在暴力傾向的家庭:家是一個你受傷後可以得到溫暖和安慰的地方;是一個無論你做錯了什麼,你犯了什麼大錯,都能容納你的地方。家就像空氣,雖平淡無奇,當你失去她時,才會突然明白家對於我們是那麼重要。寶寶出生是一張白紙,單純善良可愛。如果一個家庭,夫妻不和睦,上下不和睦,經常吵架鬥嘴,甚至對寶寶“惡言相對,拳腳相加”,那麼很容易對寶寶幼小的心靈造成重創。如果帶給寶寶不是自信和溫馨,那麼寶寶何來昂首挺胸的勇氣。

生長在這5種家庭的寶寶,越長大越自卑,寶媽可別不在意

5.動不動給寶寶貼上笨蛋、沒用等帶有貶低性的標籤:對待寶寶做不好事情的時候,有的家長經常這樣說寶寶是“沒用的笨蛋”“廢物”“連豬都不如”的話語,這能很輕易的摧毀寶寶的自尊心。常常聽到父母說這句話的寶寶,會在心裡構成一種自我暗示,進而開始自我疑心,自我否認,以為自己就是個“笨孩子,一無是處的人”,所以做任何事情都缺少自信,束手束腳。家長千萬不要隨意的給孩子貼上“笨蛋”之類的標籤,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適當的進行誇獎。有時候一句鼓舞的話,乃至會改動寶寶的終身。

生長在這5種家庭的寶寶,越長大越自卑,寶媽可別不在意。既然讓寶寶降臨到我們的生活中,就要努力給他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這是我們為人父母的義務和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