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私募基金也淪為遊資,散戶的結局只能淪為被收割

成泉資本成立於2015年7月,同年拿到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資格,而據財經君的瞭解,成泉資本雖然成立的時間不過只是短短三年不到,但是旗下的私募產品收益竟然至今為止都為正,這在私募機構裡也是極為少見。

特別是成泉匯湧一期,成立不過兩年多的時間而已,但是收益卻已經翻了一倍多,而財經君翻看了一下成泉資本的股票池中,發現這成泉匯湧一期的產品買的最多的股票就是“次新股”,沒錯,你沒有看錯,就是次新股,三十多隻股票裡最起碼有八成的股票都是次新股。

當私募基金也淪為遊資,散戶的結局只能淪為被收割

而且,在成全資本的股票池裡,財經君還發現,每一次成泉資本踩的點位都十分的準確,就比如說,成泉資本在2017年3月31號之前,成泉匯湧一期和尊享一期分別購買了京漢股份2%和2.3%的股票,原本這京漢股份不算什麼,是一家帶著地方性的房地產開發商,但是這京漢股份和雄安扯上了關係。

那段時間正是雄安概念的崛起,京漢股份藉著雄安這一股熱風,連續拉了6個漲停,從底部到高位,漲幅將近兩倍以上,財經君覺的,成泉系的進入時機實在把握的滴水不漏啊,當然,每一次一個概念的崛起,都有“先知先覺”的第一波資金吃肉,這已經成為了一種不能言的“潛規則”,至於能不能吃第二波,就只能看天意。

當私募基金也淪為遊資,散戶的結局只能淪為被收割

特別是京漢股份在高位的時候,短短七天的時間裡,換手率高達200%以上,而在股東明細裡,七月前,成泉系已經完全的退出了京漢股份,這不得不讓人懷疑高位那多巨量的成交量,是不是成泉系已經派發成功,從拉昇到最後的退出,一氣呵成,當然,成泉資本也因為雄安一戰成名。

除了炒概念以外,成泉資本還對次新股情有獨鍾,財經君從成泉一期的股票池裡選出一隻比較有代表性的股票吧,這一隻股票也算是成泉系的重倉股,而這一隻股票正是凱普生物,這凱普生物是在2017年4月左右上市的,是一家基因測序相關的公司,成泉系在6月30號之前,通過旗下的私募產品,買了這家上市公司流通盤6%的股份。

當時的股價是在40元左右,而到了9月30號的時候,成泉系從市場上已經購買到了這家上市公司14%以上的流通盤股份,成為流通盤持股最大的股東,而後,凱普生物的股票開始一路上揚,到2017年12月底的時候,股價已經上漲到了82元左右,而成泉系持股的市值也因此翻了一倍。

當私募基金也淪為遊資,散戶的結局只能淪為被收割

其實,在此前11月底的那一段時間,凱普生物的換手率就出現了明顯的“異樣”,8天的時間換手率高達266%,也就是說,可能也許成泉系在這個時候,已經開始派發一部分旗下的凱普生物的股份,直到12月底,也就是凱普生物股價到了高位之時,成泉系已經完全的退出了凱普生物,在股東明顯之中,成泉系已經銷聲匿跡,在回過頭來看2017年成泉一期的私募產品,收益翻了將近一倍,就可以說明,成泉系成功的從操盤凱普生物,又完美的退出,不得不讓人歎為觀止。

以史明鑑,才能知漲跌,掌握私募機構的操盤手法,有助投資者瞭解這個市場,從而規避相應的風險。

當私募基金也淪為遊資,散戶的結局只能淪為被收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