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堂|正確掌握心衰的保健知識有利於減少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健康科普堂|正確掌握心衰的保健知識有利於減少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健康科普堂|正確掌握心衰的保健知識有利於減少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心力衰竭的誘發因素

在基礎性心臟病的基礎上,一些因素可誘發心力衰竭的發生。常見的心力衰竭誘因如下:

(1)感染 如呼吸道感染,風溼活動等。

(2)嚴重心律失常 如心房顫動,陣發性心動過速等。

(3)心臟負荷加大 如妊娠、分娩、過多過快的輸液、過多攝入鈉鹽等。

(4)藥物作用 如洋地黃中毒或不恰當的停用洋地黃。

(5)不當活動及情緒 過度的體力活動和情緒激動。

(6)其他疾病 如肺栓塞、貧血、乳頭肌功能不全等。

健康科普堂|正確掌握心衰的保健知識有利於減少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心力衰竭的臨床表現

(1)左心衰的症狀和體徵:

大多數左心衰患者是由於運動耐力下降出現呼吸困難或乏力而就醫,這些症狀可在休息或運動時出現。呼吸困難是左心衰最主要的症狀,可表現為勞力性呼吸困難、端坐呼吸、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等多種形式。運動耐力下降、乏力為骨骼肌血供不足的表現。

健康科普堂|正確掌握心衰的保健知識有利於減少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2)右心衰的症狀和體徵:

主要表現為慢性持續性淤血引起的各臟器功能改變,患者出現腹部或腿部水腫,並以此為首要或惟一症狀而就醫,運動耐量損害是逐漸發生的,可能未引起患者注意。

掌握一些心衰的保健知識很重要

【休息(十分重要)】

休息是減輕心臟負荷的重要方法,包括體力的休息、精神的放鬆和充足的睡眠,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安眠藥。心功能改善後,儘早下地活動,可以防止靜脈血栓的形成。休息方式和時間根據病人的心功能情況而定:

v 心功能Ⅰ級應避免重體力勞動。

v 心功能Ⅱ級應休息充分,可增加午睡時間和夜眠時間,有利於下肢水腫的消退。

v 心功能Ⅲ級應以臥床休息為主,並抬高床頭,允許病人緩慢下床進行排尿,排便等活動。

v 心功能Ⅳ級應絕對臥床休息,自理活動由他人協助。

對長期臥床休息病人,應鼓勵其經常變換體位,在床上常做呼吸運動和下肢被動和主動性活動,以避免褥瘡、肺部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及肌肉萎縮等併發症的發生。因此病情緩解後應循序漸進的增加活動量,以不引起呼吸困難和疲乏感為度。

健康科普堂|正確掌握心衰的保健知識有利於減少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適當活動】

健康科普堂|正確掌握心衰的保健知識有利於減少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控制鈉鹽和水的攝入】

適當限制鈉鹽的攝入,可減輕體液的瀦留,減輕心臟負擔。一般鈉鹽(食鹽、醬油、鹹菜等)可限制到每日5克以下,病情嚴重者限制在每日3克以下。但服用強力利尿劑的病人鈉鹽的限制不必過嚴,用利尿藥後,尿量增加時宜多食含鉀高的食物如蘑菇、橘子、香菇、香蕉、百合、紅棗等。各種鹹食和醃製品均應禁食。;液體攝入量以每日1.5-2L為宜,但重症心力衰竭的病人應嚴格限制鈉鹽及水的攝入。

【飲食要清淡】

飲食要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少油膩,適量補充一些蛋類、瘦肉和魚類,多食一些新鮮的水果蔬菜及粗纖維食物,保持大便的通暢。少吃多餐,防止飽餐誘發或加重心衰。

健康科普堂|正確掌握心衰的保健知識有利於減少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多補充Vc】

多攝取含豐富纖維素及維生素C的食材,如山茨菇、馬蹄、茭白、百合、黃瓜、絲瓜、檸檬、豆芽等。 宜少吃多餐,忌過飽,營養力求豐富和多樣化。臨睡前不進或少進食物與水分。

【堅持測量體重】

健康科普堂|正確掌握心衰的保健知識有利於減少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加強皮膚護理】

心衰的患者最易在雙下肢和骶尾部出現水腫。水腫皮膚長期受壓容易產生褥瘡,給病人帶來極大痛苦。因此長期臥床的病人一定要勤翻身,避免長時間壓迫一個位置。骨突處使用軟墊,下肢水腫時穿肥大褲子,穿寬大、軟底拖鞋;應用熱水袋時,水溫不超過50℃,避免皮膚燙傷。

健康科普堂|正確掌握心衰的保健知識有利於減少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避免誘發因素】

【調整心理狀態,保持心態穩定】

健康科普堂|正確掌握心衰的保健知識有利於減少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本期專家

健康科普堂|正確掌握心衰的保健知識有利於減少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