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劉若英《後來的我們》

劉若英執導的《後來的我們》,剛上映即遭遇票房造價和涉嫌欺詐電影市場。

這部原本期待有情懷的電影,一時成了輿論風口浪尖的批評對象。

撇開電影行業營銷經濟因素不講,就電影本身故事而言,這部電影的價值觀也廣為病垢,有人說,“後來的我們,都綠了現任”。

的確,《後來的我們》更像是一場銀幕上的出軌行為,教觀眾學會如何優雅地出軌。

很顯然,這是男主角老婆在查崗。這是以孩子的視角來述說的,是否意味著,未來的社會,婚姻情感世界更加不安全?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對於男主角而言,他的行為綠了現任的妻子;對於女主角而言,她的表現很沒尊嚴。混亂的價值導向,和當下的愛情倫理失序現實形成互文。

最讓人無法理解的是女主角,她為何總是抓住過去不放?如果前任或者之前的我們那麼好,為什麼要分?既然分了,為什麼還要念念不忘?可以說是自討沒趣。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影片還有七大姑八大姨式的不尊重人隱私的追問: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田壯壯讀的那封信,讓我感覺到一種中國式的婚戀,也即,將戀愛演變成家庭內部的親情,於是,分手後,男方父母總是對女方念念不忘,以親情綁架婚戀自由: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拋開從文化價值觀的立場談《後來的我們》,如果從電影本體來談,好的電影,人物角色要有弧光,角色要經歷成長。很遺憾,後來的我們,還是不長記性,人物性格是扁平的,沒有得到發展,角色從過去中學到了什麼?如何面向未來?這些都不了了之。

最美的青春愛情電影,《美國派》四部曲算是其中的吧。從告別青澀到步入大學到戀愛結婚到久別重逢,四部曲一點也不汙,它試圖詮釋青春歷程,嘗試定義青春喜劇電影該有的樣子,並在娛樂中,透過角色告訴觀眾,該堅守怎樣的人生態度。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扯遠了,我們的主題是聊美國版的“後來的我們”。

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愛電影的人都知道,1994年是一個奇特的年份。

有人說上帝想在這一年看電影,於是這一年的《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低俗小說》《獅子王》《這個殺手不太冷》《夜訪吸血鬼》等成了影史經典。

這不重要的,重要的是,這一年,美國拍了一部“後來的我們”,而且成了世界經典。這部“後來的我們”,全世界喜歡電影的人估計都看過。

美國版“後來的我們”中,他準備去見她,在車站板凳上等車時,他自言自語,向身邊的陌生人講他的故事,有人不屑一顧,有人嗤之以鼻,有人則感動得潸然淚下。

其實現實又何嘗不是如此,我們都是有故事的人,而又有多少聽故事的人,會為我們的故事而感動呢。

他和她從小青梅竹馬,他很傻,她告訴他:你要學會跑。奔跑成了他一生的命題。最終,他們有情人終成眷屬,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但不久,她即臥床不起。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他守候在她床沿上。她問他,在越南害怕嗎?他說:當雨停的時候,有時能看到星星,那感覺很美妙,就像太陽下山前海面的閃閃鱗光,就像山間的湖水清澈潺潺,彷彿兩重天空。還有在沙漠裡,當太陽昇起,天地融為一體,我分不清哪兒是天哪兒是地,真是太美麗。

最美的愛情,就是當他孤獨的時候,她一直在他心裡,她是和他在一起的。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聰明的你,已經猜到,美國版的“後來的我們”,就是《阿甘正傳》!

劉若英《後來的我們》和《阿甘正傳》的敘事模式極其相似,都是現在時間裡講述過去,兩條時間線交叉進行,最終單線敘事走向未來。

《阿甘正傳》整個敘事嵌套在阿甘來見珍妮的短短時間裡,回顧了阿甘與珍妮的愛情馬拉松,詮釋了電影震撼的敘事藝術。

再看看《後來的我們》,同樣的敘事模式,卻不過是一次銀幕上的出軌。同樣是PPT電影(這麼表述,對《阿甘正傳》非常不公),《阿甘正傳》一直穩居IMDB TOP 250榜首,深深感染世界歷代觀眾,其中必有過人之處。

其實,《阿甘正傳》是一部愛情正傳,從一開始,就是“確認過眼神、我遇上對的人”。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美國版“後來的我們”三觀有多正?

沒有糾纏不清的“前任”,也沒有自我認知不清的“後來的我們”。

阿甘堅守對女主角珍妮的愛。雖然珍妮很叛逆,雖然珍妮跟著嬉皮士混過一段時間,但她始終是單身並回歸了現實,夢想成為歌手最後卻是餐館服務生。她經歷了自我覺醒,她發現了自我、發現了愛情,最終迴歸愛情、迴歸家庭。

最後他們結婚了!沒有出軌,只有愛情、家庭、親情!

由於太過經典,我不敢去過多闡釋,請大家看圖,看阿甘的執著。

小時候: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上大學: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當兵時,夜深人靜: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請假回來: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即便是被女主角、心中的女神拒絕奚落: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在越南戰場: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雖然後來,所有的信都退回來了。

但阿甘就是有股子傻勁,愛也是傻傻的。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越戰回來,阿甘向女神珍妮表白: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然而,阿甘被劃分到了好人區: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珍妮跟著嬉皮士走了。

一個人,新年,Auld Lang Syne(友誼地久天長)響起,望著煙花: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創業階段,那個聽到都會心顫的名字,真的很奇特。阿甘把船的名字命名成她: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雖然成了千萬富翁,可是阿甘依然想著珍妮: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終於,她等來了珍妮,久別重逢。真愛,不在乎你的過往。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她再次向她表白並求婚: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珍妮拒絕了他,其實也是一種無奈。

一夜之後,珍妮又走了。

對於阿甘,怎能忘記這段刻骨銘心的愛: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於是,他開始了奔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一路看過千山萬水,思考過許多人生中的經歷,但心裡依然牽掛珍妮: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阿甘的奔跑事蹟在電視上廣播,做餐館服務生的珍妮看到了。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珍妮的離開,其實就是為了改變自己,用更好的自己去面對阿甘。

阿甘跑啊跑,還有很多追隨者: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一句“shit happens”成了紙貼品牌,他的面孔成了文化衫圖案品牌。

他也感悟了:你得丟開以往的事,才能不斷繼續前進。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阿甘跑累了,終於有一天,靜下心來,像個局外人一樣看自己的故事: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電影結束了雙線敘事,變為單線敘事。阿甘跑累了,回到老家。

轉機來了,珍妮的一封信,給了阿甘希望。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愛情的捷徑,是需要時間和長跑的考驗。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於是,他們再次相遇。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阿甘有了個兒子,真是猝不及防。

最終,他們在一起了。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上帝接走了珍妮,但估計是珍妮在和嬉皮士浪跡的時候,吸毒加做愛,染上了性病,所以,潔身自好很重要。

在珍妮墓前,阿甘道出了我們這個世界的一個形而上的問題:兩個人的愛情,究竟是命中註定還是偶然?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阿甘正傳》以一片羽毛開始,以一片羽毛結束。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人生就像那片羽毛,飄向哪裡,會遇到誰,是偶然,也在於羽毛的選擇和堅持。

這就是美國版的“後來的我們”。

沒有出軌,三觀要多正有多正。

美國參加一戰、二戰,有一條原因是,為了捍衛他們的價值觀:和平、自由、民主、平等。至於美國的個人主義和家庭至上核心價值,更是不必贅述。

美國的文化產業特別是電影產業,不僅取得了經濟效益,也溢出了巨大社會效益,電影產業中的影像文本所倡導的價值觀,一直在豐富、塑造、規範、指引美國社會價值。

好萊塢電影所倡導的核心價值特別是愛情婚姻價值之一就是:忠誠。這就是美國的主旋律和核心價值。

這是美國環球影業100年時的企業宣傳片: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你一定看過美國版“後來的我們”

截圖中的這句話雖然是講環球自己的電影特點,但卻總結了美國電影在塑造社會價值觀方面的作用:環球塑造了許多經典電影角色,他們讓觀眾歡笑,倒不是因為這些角色有多麼了不起,而是他們能夠引起觀眾共鳴,讓觀眾在現實生活中體認自己。

關於對現實的影響,我想:

《後來的我們》教會我們優雅地出軌。

《阿甘正傳》教會我們如何用一輩子去愛一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