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合一的懸空寺

三教合一的懸空寺

懸空寺,建成於北魏太和15年(491),是中國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現存建築是明清兩代修繕的遺物,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恆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的峭壁間,建築如臨深淵,以險峻而著稱,曾入選《時代週刊》“世界十大不穩定建築”。

三教合一的懸空寺

三教合一的懸空寺

“壯觀”二字由李白(701—762)遊覽懸空寺後書寫於唐開元23年(735)

懸空寺,建築構造獨特,形式多樣:屋簷有單簷、重簷和三層簷,結構有抬梁、平頂和斗拱,屋頂有正脊、垂脊、戧脊和貧脊;窟中有樓,樓中有穴,半壁樓殿半壁窟,窟連殿,殿連樓;橋上建樓,樓內建殿,殿內供佛,形成了奇幻、奇險、奇巧的景觀。

三教合一的懸空寺

懸空寺總長約32米,分南樓和北樓,兩樓之間以長約10米的“長線橋”連接,共有樓閣殿宇40間,分別為寺院、禪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關帝廟、鼓樓、鐘樓、伽藍殿、送子觀音殿、地藏王菩薩殿、千手觀間殿、釋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純陽宮、棧道、三教殿、五佛殿等。

三教合一的懸空寺

南樓,內高三層,長約8米,寬約4米,有純陽宮(也稱呂祖廟)、三官殿和雷音殿,主要供奉道教八仙之一的呂洞賓;三官殿(三官:賜福於人的天官,赦罪於人的地官,為民解厄的水官)是整個懸空寺面積最大的一個殿,殿內為懸空寺最大的、高約2米的明代泥塑佛像,下面左右均為侍女和老少臣子,天蓬元帥,龜蛇二將;雷音殿位於南樓的最高處,佛教認為釋迦牟尼弘揚佛法時,聲音如雷鳴般響亮,所以稱雷音殿。

三教合一的懸空寺

北樓,高三層,長約為7米,寬約為4米,分別為五佛殿、觀音殿、三教殿。五佛殿位於最低層,供奉五方佛而得名;觀音殿在樓中層;三教殿位於最上層,是體現“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閣,左邊為儒家創始人孔子,中間為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右邊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主供於一殿,這在全國各地寺廟建築中極為罕見。

三教合一的懸空寺

“天下巨觀”由徐霞客(1587—1641)書寫於崇禎6年(1633)

懸空寺的建築集中體現了民族共融,世界大同的崇高境界,是中華民族的國寶,是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其選址之險,建築之奇,結構之巧,內涵之豐富,堪稱世界一絕。英國的一位建築學家曾寫道:懸空寺將力學、美學和宗教融合為一體,做到盡善盡美,這樣奇特的藝術,在世界上是罕見的……

我們為有如此燦爛的民族文化而感到自豪!

(文+圖:王永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