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九州臺:大禹劃分九州的地方

九州臺:大禹劃分九州的地方

站在蘭州市區的一些地方,抬頭就能看見黃河北面的一座山峰。這座山並不是特別高,但就市區而言能同南面蘭山相比的山也只有它了。這座山就是今天人們所說的九州臺。

九州臺是一座典型的黃土峁階地高山,東接城關,西起安寧,總面積約5000餘畝,海拔2067米,山頂是一個平臺,略呈長形,非常平常平坦。過去這裡人跡罕至,如今九州臺成了動力傘飛行的好去處。

蘭州九州臺:大禹劃分九州的地方

儘管九州臺很大,但是九州臺上的平臺比較小。這幾年,為了讓遊客能夠更好地看到市區景觀,人們在這裡修建了一個觀景臺。站在觀景臺前,就能將市區的一些繁華街道景色一覽無餘。每年夏天,許多遊客都會慕名登上九州臺,站在觀景臺前眺望蘭州市區,只見九曲黃河穿蘭州而過,市區內遍佈高樓大廈,一些地方綠樹成蔭,而一些地方卻綠色難覓;蘭州文廟、《四庫全書》藏書樓、大大小小的山莊就在人們腳底下,而市區內的高樓大廈則如同動畫片裡的玩具一般。

傳說九州臺的來歷與大禹治水有關。蘭州境內流傳著各種各樣的民間故事,關於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民間故事給我們講述了古人心中的期望,反映了某個特定時期的生活觀念和思路,記載了一個民族過去曾經發生過的事情。

蘭州九州臺:大禹劃分九州的地方

民間傳說,當年大禹“導河積石”路過蘭州,站在這座山上,眺望黃河水情,制定治水方案,並在臺上將天下分為九州,故名九州臺。大禹是怎樣到蘭州的呢?這裡面有一個故事,原來大禹王治理好了龍門的洪水後,就沿著黃河逆流而上,探尋黃河發生洪水的原因所在。他過河套,走寧夏,不知不覺來到黃河上游的桑園峽峽谷區。只見這裡峽谷相連,黃河水勢異常湍急,大禹王一邊探水情一邊往上游走,很快就來到今天的桑園峽口。大禹王看到黃河桑園峽入口非常狹窄,大量的洪水不能順利下洩,被迫倒流,形成了“墉塞”。導致今天蘭州市城關區、七里河區等地方,洪水氾濫,汪洋一片。為了躲避洪水,許多都老百姓都躲到了半山腰,人們既要面對的滔天洪水,又要面對狼蟲虎豹,生活困苦不堪。為了解除老百姓的苦難,大禹王使出了他神奇的力量,用大斧在桑園峽的口上,開闢了一條水道。於是,肆虐的洪水,開始逐漸退去,大地露出來了。沿著山脊,大禹王來到了九州臺。這個居高臨下的山頂平臺成為眺望洪水水情的好地方,於是大禹王在九州臺上安營紮寨,將這裡作為治理黃河蘭州段洪水指揮部。大禹王以九州臺為根據地沿著黃河瞭解水情,尤其對控制黃河蘭州的兩個峽谷區進行深入調查。大禹王在對八盤峽至桑園峽這一段黃河的水情做勘查的同時也留下了許多的民間故事,前面我們講述的八盤峽的傳說就是其中之一。

蘭州九州臺:大禹劃分九州的地方

在治理洪水的同時,禹王爺仔細觀察了九州臺的地勢。他發現九州台山頂平坦,山腰九條山脈如同巨龍蜿蜒而出,有的伸向黃河邊汲水,有的逶迤走向遠方;有的盤在一起張牙舞爪,似乎它們各有各的職責和分工。大禹王看後心中豁然開朗,如果把天下也按照這九條龍的樣子,分區管理豈不更好。於是,大禹王在此制定了劃分天下為九州的方案。據《尚書·禹貢》載:“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分天下為九州。”,大禹制定的九州分別為冀、兗、青、徐、豫、揚、荊、梁、雍,並鑄九鼎定天下。《博物志》載:“禹貢九州之畫,實在治水之後,因治水見地勢之分,斷皆出於自然,不可十二,乃復為九州爾。”由於大禹王在這個地方劃分了九州,因此人們把它命名九州臺。

當然。所有的一切僅僅是一個民間傳說,至於大禹王究竟有沒有到蘭州來過,至今仍然是一個謎團。

蘭州九州臺:大禹劃分九州的地方

資料來源

《蘭州歷史文化叢書 名勝古蹟》《蘭州志》

歡迎朋友們轉發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