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與狗不得入內這個木牌子真的存在過嗎

華人與狗不得入內這個木牌子真的存在過嗎


華人與狗不得入內這個木牌子真的存在過嗎

這個是《精武門》中的劇照

凡是在大陸接受教育的國人,大多聽老師講過這樣一個愛國主義故事:舊中國滿是瘡痍,列強在租借地豎起“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國人如同亡國奴一般活著……很多老師講到此處時,都是汗毛豎立,雙目放出怒火,若是荷爾蒙旺盛的男性老師,額頭上的青筋還會繃起,然後就是吧啦吧啦一大堆的愛國雞湯,而講臺下的學生聽得也會滿是悲憤,配合著臺上的表演。

華人與狗不得入內這個木牌子真的存在過嗎

外灘公園全景

1868年,在上海公共租界內,洋人修建了“外灘公園”,即今天上海的黃浦公園。這是在租界內公共設施,歸洋人的租界工部局管理。這裡需要說一句,當時的租界在法理上屬於外國人擁有的居住地,洋人用近代化的城市規劃與管理模式經營,其發展程度遠高於中國其它城市。外灘公園是中國近代最早的公園,但是建立後對中國人入園有所限制,僅允許外國人入園。限制的緣由沒有明確記載,然而在1919年出版的《上海遊覽指南》中可推測一二:

“此公園建築之初,西人亦本有中外與共之意,因華人既人數眾多,佔其良好之坐位,復因無公德心之華人,箕踞眠臥,遍地吐痰,以致見憎於西人。”

好吧,極有可能是華人素質較低,公德心較差,就像今天某些出國旅行時“愛國放水”、“偷馬桶蓋”、“隨地便秘”、“浪費自助餐”的國人類似,其行為習慣破壞了公園的環境與秩序,所以被洋人下了逐客令。在1903年,公園將這一限制寫入公園的規則以明文規定,這也許就是“華人與狗不得入內”謠言的雛形,原文是這樣的:

第一條,自行車及狗不得入內;

第五條,除外國人傭僕外,華人一概不準入內;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公園確實不允許狗進入,也不允許普通華人進入,然而將這兩條規定的部分文字單拿出來拼錯在一起形成“華人與狗不得入內”,這種“二次表述”與公園規定的原文意思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給閱讀者和聽聞者造成的衝擊力也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就像今天很多遊樂場的遊戲項目是不允許老人參加的,也不允許攜帶寵物進入,如果你表述為“老人與狗不得參與”,那顯然是在找罵!

但是規定裡確實寫了“禁止普通華人入內”,有種族歧視的味道,會讓華人不舒服。所以在1913年,公園規定作了修改:

第一條,這些公園為外國人專用;

第二條,狗與自行車不得入內;

在這個規定裡,“禁止華人入內”改成了“外國人專用”,但這也不行。就像今天“外賓專用通道”也會然國人不舒服一樣,很驚歎那時候國民的愛國情操,繼續據理力爭。所以到了1917年,公園規定再次修改:

第一條,這些公園為外國人所用;

第三條,服裝不體面者不得入內;

第四條,狗與自行車不得入內;

華人與狗不得入內這個木牌子真的存在過嗎

這個表述更溫柔了一些,也體現了公園規定的本意:並非是禁止華人,而是禁止衣裝不整及行為習慣差的人。

到1928年,公園徹底對華人開放,那些對“華人”與“華人特有屬性”的限制被徹底廢除,此事也算有了個相對圓滿結局。然而還沒完,洋人的“傲慢”結束了,但國人的“偏見”卻無法洗去。二三十年代,中國民族主義情緒高漲,“華人與狗”已然成為了神聖不可分割的組合,頻繁出現在中國的報紙和雜誌上。

然而考察歷史,並未發現華人與狗的牌子曾經出現過。如前所述,租界壓根就沒有把“華人”與“狗”寫在一句話裡。這樣的謠言在不斷髮酵,激勵著一批又一批的國人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偉大事業中去。新中國成立後,洋人在中國內的租借地基本被掃清,然而中國人對“華人與狗”的憤恨並未結束,甚至出現了“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告示牌,作為實物陳列品在博物館裡展出,可以想象到,這塊告示牌是一塊中國製造的山寨品。1989年,這塊“見證歷史”的告示牌被撤掉,而“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故事,還在廣泛流傳於中國的愛國主義教育之中,一代又一代。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儘管租界當局當初對華人入園有限制的規定,但在具體執行中,並未有嚴格執行。1926年,頗有俠義精神的日人後藤朝太郎,以華人裝扮進入公園,本想和前來勸阻的公園管理者理論一番,但進入後並未有人阻止,園內的印度巡捕僅僅是打量幾眼而並未過問。

好了,現在我們明白了,總願意把“華人”與“狗”放在一起相提並論的,並不是洋人,而是我們國人自己。方法很拙劣,但目的很高尚,為了愛國!今天,愛國主義已經成為我國義務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也是應該的,愛國就是愛我們世世代代生活的家園,就是為了讓這個國家不斷的修正不足、不斷進步,就是要讓這片土地更有人性與理性、更有人味兒。我們近代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鬥爭是無可厚非的,否則怎麼會有今天的獨立自主?怎麼會有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但反觀歷史,我們做正當的事,幹嘛非要用謊言呢?愛國就不能堂堂正正的嗎?看看當下,網絡上充斥著打著“愛國主義”旗號的偏激人士,彷彿“愛國”面前無一切,用各種謊言與謾罵宣揚所謂的“愛國正能量”,殊不知此行為依然成為網絡社會最大的負能量,是對國家最大的抹黑。

傳播正能量,本文來自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