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最偉大的教育家:批評並不能幫助孩子改正錯誤

1、一個關於批評的小故事

關於批評,首先有個小故事。

學校裡, 一個校園暴力正在上演

一個小男孩拿起泥塊正在砸向另一個男生

這時候,學校的校長正好路過

及時制止了這個行為,

並且命令那個小男孩,

放學後,來我辦公室一趟

完了!

小時候經常叫家長的同學,可能會預感到以下的場景:

家長們心急火燎的趕過來。

校長老師一起批評。

家長們一直不停認錯,

最後回到家,你被按在地上一陣摩擦,

摩擦。摩擦。這是魔鬼的步伐。。。

一頓操作猛如虎

。。。。。。

當小男孩忐忑的來到辦公室後,心驚膽戰的等待著暴風雨的到來

校長笑眯眯的來了。

大事不妙,多年犯錯的經驗告訴我們,

這笑容的背後必有深意。。。

可是,校長卻遞給小男孩一顆糖!

是的!你沒看錯!而且是獎勵了一塊糖!

就在小男孩一臉懵逼的時候,

校長說:因為你比我先到,你比我守時,所以我先獎勵你一塊糖。

說完後校長緊接著又遞給小男孩一塊糖,

說:你打人時,我讓你及時停手,你就停手了,你尊重我,所以我獎勵你一塊糖。

小男孩還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校長又遞給小男孩一塊糖。

"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壞人作鬥爭

的勇氣,應該獎勵你啊!

小男孩被校長的行為徹底感動的痛哭流涕。

對校長說: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同學……"

最後,校長滿意的笑了,掏出了第四塊糖並告訴他:你正確的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我就剩最後一塊糖了,所以我們的談話也可以結束了。

納尼?還有這樣的操作?

近代最偉大的教育家:批評並不能幫助孩子改正錯誤

2、孩子犯錯,真的只有批評嗎?

相信讀過這個故事的朋友已經知道

這個校長就是近代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郭沫若稱讚他"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後陶行知"

一個足以比肩孔子的大教育家!

講這個故事,就是想告訴大家,批評有時候是可以換一種方式的!

好多自媒體都有很多關於如何批評孩子的文章,我分分類

大致分類如下:

一種是"不要系列"如:

1、不要在吃飯的批評孩子,會影響消化

2、不要在公眾場合批評孩子,會影響自尊

。。。

還有一種是"說教類"如:

1、批評孩子要就事論事的批評,不做道德評判

2、批評孩子要講述事實,做描述式的批評

等等諸如此類的

其實這些觀點都離不開"批評"兩字

也都沒有跳出"做錯了就批評"的思維。

近代最偉大的教育家:批評並不能幫助孩子改正錯誤

3、那我們該怎麼辦?

仔細想想,很多時候,我們批評孩子,

不是為了教育孩子,而是為了證明自己是正確的!

很多的時候我們會落入到:"我是家長,你就要聽我"的邏輯裡邊

我們通常會認為幫助孩子做的更好的最佳方法

就是對他們做錯的事進行批評

事實證明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

陶行知先生用自己的實踐真知告訴我們:

好的鼓勵勝過批評

正面管教這本書裡說:

我們提倡的鼓勵,並不是說,不應該讓孩子們知道還有改進的餘地,而是意味著,你不必為了孩子做的更好

而讓他們感覺很糟!

也就是說,孩子的情緒感受要大於錯誤的改進

可是這個觀點很少能夠理解!

面對孩子的錯誤,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這裡有效的方法就是:

在孩子不小心犯錯時,問孩子:"你覺得自己哪些地方需要改進?"

孩子往往不用你告訴!

他們自己就知道,而且當孩子們自己承認需要改進之處時。

改進錯誤效果會出其不意的好!

再然後,你進一步告訴孩子:"你需要做什麼來實現你的目標?"

這兩句話能夠不僅能夠幫助孩子改正錯誤,教給孩子設立目標

還能讓孩子做出自我評價的價值!

請記住,一句鼓勵的話勝過所有的批評!

近代最偉大的教育家:批評並不能幫助孩子改正錯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