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第一天的上學結束了,孩子喜歡學校嗎?

小小曲兒


讓孩子喜歡上學,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更重要的應該是家長的事。讓孩子喜歡上學,既是他學校生活的開始,也是貫穿他整個學習生活始終的事。一個學生只有喜歡上學才會愛上學習。是不是喜歡上學,將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和能否健康成長。作為一個一年級學生的家長,經歷了孩子上幼兒園和上小學,有幸的是,孩子自上幼兒園以來,除了第一天去幼兒園時不太願意之外,從來沒有發生過不願意去學校的事。學校生活對他來說是愉快的,媽媽還會時不時地因為他犯的一些小錯誤拿不讓他去上學作為“威脅”,這中間自然少不了老師們辛勤的付出。今天我想作為一名家長談談自己在讓孩子喜歡上學方面的一點心得體會。

一、家長的焦慮會帶給孩子更多的不適。

對於剛剛獨立的孩子,家長總是有太多的擔憂。在論壇上經常看到孩子入學前焦慮甚至有些神經質了的母親。孩子是敏感的,家長的這種焦慮他們能感受到,並且將直接影響到孩子,會加重孩子的不適應。開學前的培訓上,我不知道有多少家長是在專心地聽老師生動的講座,而不是心神不寧地東張西望擔憂著孩子。我是一直認真地傾聽老師的講座並認真地做了筆記。到了領孩子的時候,我只是說了句“兒子,上學真好”。無論你有多少不安,一定不要表現出來,把上學當作一件很平常的事,一件令人開心的事,相信孩子一定能行,孩子會平穩地適應新的環境。只有家長不焦慮才會有孩子的不焦慮。

二、老師是學校教育的核心,讓孩子儘快地喜歡上老師。

我們作家長的可能都還有記憶,我們上學的時候,如果我們喜歡哪科老師,即便是我們本不那麼喜歡的科目,這科的成績也會好,這是一種良性的循環。對於尚不太懂事的孩子,喜歡老師是他喜歡學習的關鍵。家長一定要不斷髮現老師身上的閃光點並不斷地強化給孩子。兒子上學後,我們回家後談論最多的是老師。我經常會說“哎,兒子,我發現鄧老師很厲害哎,她能一下子就知道小朋友在想什麼”;“兒子,猜猜鄧老師今天給媽媽說了什麼?她說你今天上課注意力集中了很多,是真的嗎?”;“兒子,王媽媽說你寫字比以前規範了很多,進步很大,真好”…… 經常這樣強化這些觀念的結果是現在孩子自己就會回來說“媽媽,我喜歡鄧老師,她很嚴格,可她對我們可好了”;“媽媽,王媽媽笑起來眼睛象彎彎的月亮,可好看了,生氣的時候只是臉稍微變長點,也不發火,我可喜歡了”;“MS王聲音可溫柔了,很可愛”;“國學老師教給我們很多道理”;什麼國象、美術、音樂等等這些我還不認識的老師兒子回來總能夠說出他喜歡他們的理由。抓住了孩子反饋回來的這些信息,我在家會找時機不斷地強化這些,並且經常用羨慕的口氣說“哎,兒子,媽媽太羨慕你了,有這麼好的老師,教給你們那麼多本領,要是他們也能給媽媽上課就好了,哪怕上一天也行呀。”每每這時候,兒子就特別自豪。當孩子喜歡上老師的時候,他就不會不喜歡老師教的課的。兒子上學以來,會認真地完成每個老師佈置的作業,我想和他喜歡老師是分不開的。當然這些最主要的是兒子碰到了好的老師,但不可否認的是,家長自始灌輸的這種理念也幫助了孩子。

三、抓住孩子在學校的興奮點,讓孩子對上學充滿期待。

當孩子對上學充滿期待的時候,能去上學成為他認為的一件開心和光榮的事情。孩子進入一個新環境時,會有一些不適應,但新環境同樣對他有很大的吸引力。比如他會交到新的朋友,學到更多的本領,有更多他喜歡的科目等等。一定要及時抓住吸引他的地方,不斷強化,孩子腦子裡就會有一種企盼,希望能去學校。

四、用努力而不是用分數去評價孩子。

家長不應該只注意孩子的功課、成績,而是要看孩子的整體性表現,一定要看到孩子的努力,並且不吝嗇稱讚。如果孩子已盡力,但仍沒有取得好成績,家長也應表示理解,不要讓他有太大的壓力。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分數並不能用來評估一個人的未來。要讓孩子知道,最重要的是自己努力過。

當今分數成了教育不可逾越的鴻溝,許多家長受“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誤導,從孩子上學伊始就將目光緊緊盯著孩子的分數,生怕孩子會丟掉一分,恨不得孩子從始至終都得100分。這將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壓力,可能會適得其反,造成孩子厭學。實踐中,我比較注重孩子學習的過程,看到他的進步而不是他的成績。兒子只要願意學習,有進步就是我最開心的事,而不是盯緊了那個100分。兒子上小學前除了幼兒園教得那一點拼音和計算外,我們沒學過學校的課程。加上兒子是左利手,上學後才正式要求改為右手,這樣無論從寫字的速度、規範還是正確率來說,他都和別人有不少差距。清楚地記得第一次測試時,兒子錯了一半多,屬於不達標的孩子。我和老師及時地溝通了情況,學著老師的樣子,給予了兒子鼓勵,幫助他找到原因,沒因為他的成績批評他,兒子當時感動地說了句“媽媽你和王媽媽一樣好。”這句話媽媽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這以後,兒子學習的積極性比以前大有提高,有時候週末會自己主動地要求多做一些計算或者將拼音一個寫幾行。我知道他不是最好的,但他喜歡學習,他努力了,他有了進步。家長一定要明白,最早到達終點的往往不是那個在起跑時最快的人,而是能始終保持前進的動力和熱情的人。我們要重視給孩子創造愉快寬鬆的環境,讓學習成為一種樂趣。

五、家長要有一顆平常心,將老師當作知心朋友。

把老師當作知心朋友就會寬容,心平氣和。必須承認老師也是我們普通人中的一員,他們不可能是完美的。有了這樣的心態我們就不會對老師太苛求,而是和他們坦誠地溝通。老師們沒有那麼多來自家長的壓力時也才能充分發揮出他們的潛能。記得兒子上幼兒園時有幾次磕碰的經歷,嚴重的一次整個小腳指蓋全掀起來脫落了。去接時老師很忐忑地給我說孩子碰傷的事,我摸了摸兒子的頭,輕描淡寫地說了句“嗨,沒事,我一對一地牽著他還會有碰傷的時候呢,何況這麼多孩子。”對兒子說“兒子勇敢,男子漢沒事的,這點小傷,以後小心點就是了,對吧,兒子。”雖然很痛,兒子還是點點頭。這件事雖然兒子很痛,媽媽也很心疼,但因為這種處理方法,既沒有讓老師為難,也沒在孩子心上留下什麼陰影。如果媽媽當時非和老師理論,我想最受傷害的應該是孩子,他會覺得這事是老師的原因,會對去學校有一種恐懼,而老師也會因為擔心而不敢讓孩子放開手腳。所以一定要換位思考,假如自己是老師的話,能做到哪些?如果自己做不到,就不要過分地苛求別人做到。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對學校,對老師的苛求,不說一些關於學校和老師的消極的話,維護老師的權威。當孩子受到老師的批評時,一定不要先覺得老師批評是不對的,要找出孩子的錯誤所在和老師對的地方,家長表現出的對老師的尊重將是孩子喜歡學校的很重要的基礎。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自己也在學習教育的方法,陪著孩子一直成長,是我們一生的使命。讓我們努力讓孩子喜歡老師喜歡學習,這將是我們家長和老師不懈追求的目標。


鄉村生活美麗景色


被疫情困在了家裡,孩子不能出去處玩,天天宅在家上網課,開學了,自然是開心的,可以和同學們聊天,但是依然不可以一起玩耍,上課時間隔一米。希望疫情早點過去,同學們就可以一起玩耍了。


石緣72602140380


肯定喜歡,早上多早就起來,我要去上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