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明君”宋仁宗去世僅六年,一代名臣開始變法

最近《清平樂》這部電視劇開始熱播,讓一個深埋在歷史塵埃中的北宋皇帝逐漸走入大眾的視野,其實對於這位官家,在熒幕上我們見到的次數並不比滿清康雍乾這三位皇帝少,幾乎有包拯的地方必有他的存在,那個整天被包大人的吐沫星子噴的滿臉都是,動不動就打開龍頭鍘到處鍘他的親戚,卻從不生氣更不會治包大人罪的好皇帝,就是宋仁宗。

“盛世明君”宋仁宗去世僅六年,一代名臣開始變法

《清平樂》宋仁宗劇照

宋仁宗在位時間長達42年,是北宋的第四位皇帝,他的老爹就是那位被宰相寇準強行拉著去前線親征的宋真宗,宋真宗這輩子做的最大的貢獻,恐怕就是和遼國簽訂了《澶淵之盟》吧。

宋仁宗的身世不可謂不傳奇,評書上有名的“狸貓換太子”中太子就是指的他,這也反襯出後世文人士大夫對於仁宗皇帝神秘色彩的渲染和構造。

王安石說宋仁宗駕崩的時候,北宋百姓如喪考妣,在家裡痛哭三天三夜,哀嘆仁宗皇帝的離世。遼國皇帝遼道宗,就是《天龍八部》裡面和喬峰義結金蘭,最後逼死喬幫主的那位,歷史上有名的無道昏君,在位時間超長,聽聞宋仁宗去世,淚流滿面,哭的不能自已,感慨兩國和平來之不易。

後人文人士大夫將宋仁宗奉為千古一帝,盛世明君,更如現代文人一般對其十分崇拜,常常懷念他所在的時代,哀嘆生不逢時,常常為無法遇到宋仁宗一樣的明君,自怨自艾。

造就如此盛世的宋仁宗,為何去世僅僅六年的時間,他的後繼者宋神宗便迫不及待的任命王安石進行變法呢?我們先大概看一下王安石變法的具體內容:

其一:進行機構改革。設“制置三司條例司”與“市易司”。其目的是增加財政收入,減少不必要的財政支出。

其二:改革稅賦。青苗法、方田均稅法、均輸法與募役法。其目的主要是抑制北宋時期越來越嚴重的土地兼併問題,減輕老百姓負擔,將人民從勞役中解脫出來,同時增加財政收入。

其三:興修水利。

其四:軍隊改革。保家、裁兵、將兵、保馬、軍器監法。其目的主要在於強兵,北宋時期的冗兵實在是太多,軍隊數量多如牛毛,質量卻是差之千里。

其五:改革科舉。貢舉法、整頓太學、三舍法。其目的主要是唯才是用,提高官員的能力,專門培養人才。

王安石變法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為壯觀,規模最大,也是最為徹底的一次變法,雖然變法最終以失敗告終,但是它對中國歷史的影響至關重要。那麼,為何如此激進的變法會發生在宋仁宗的盛世王朝六年之後呢?

“盛世明君”宋仁宗去世僅六年,一代名臣開始變法

王安石塑像

歷史上廟號能夠以“仁”的皇帝少之又少,應該只有四位,除了明仁宗朱高熾以外其他二人不值一提,而朱高熾也僅僅在位十個月的時間,所作出的貢獻少之又少。那麼廟號為仁宗的皇帝真的仁慈麼?

仁慈!如果有人說宋仁宗是一個不仁慈的君王,那這是開了一個國際玩笑。在做人方面,他可以說是道德模範,為人師表,謙恭有禮,堪稱古今少有之帝王,在開支用度上的節省也快接近清道光皇帝的程度了。但是,他的仁慈,所針對的都是他身邊的人,宦官,後宮,公卿大臣,文人士大夫。對於鞭長莫及的老百姓,他的仁慈絲毫見不到,宋仁宗時期,土地兼併到令人髮指的地步,公卿大臣佔地千傾以上的比比皆是,富者的田地一眼望不到邊,貧窮的人連立錐之地都沒有。這樣的盛世王朝,除了文人士大夫這些既得利益者們,誰會喜歡?

宋仁宗在慶曆三年時,為了解決冗兵、冗官、冗費的問題,任命范仲淹進行改革,史稱“慶曆新政”,但是僅僅持續了兩年的時間,面對官僚地主階級的反對,一直猶猶豫豫的宋仁宗終於下定決定,將范仲淹、韓琦這些改革派扔到西北地區了,改革廢止。

宋仁宗時期,常備軍隊一百多萬,軍費開支達到賦稅收入的十分之七八左右;各種貪官遍地走,冗官隨處見,一個職位多個官職,各種掛職吃空餉;祭祀活動以及宋仁宗各種賞賜的費用更是多如牛毛,如此這般入不敷出,國庫空虛,最終只能是加緊剝削,剝削誰呢,肯定不會剝削文人士大夫,官僚地主,最終買單的還是老百姓。這樣的盛世王朝,除了文人士大夫這些既得利益者們,誰會喜歡?

宋仁宗在位42年,除了與西夏發生戰鬥,並且是連戰連敗以外,和北方的遼國沒有發生過什麼戰爭,這要歸功於他父親的《澶淵之盟》以及宋仁宗個人的行為準則。然,更要歸功於每年數十萬兩白銀、數十萬匹絹以及大量的其他物資。宋遼兄弟相稱,宋每年給遼軍旅費十萬兩白銀,絹二十萬匹;西夏向宋稱臣,宋每年給西夏五萬兩白銀,絹十三萬匹,茶兩萬斤,並開放邊境貿易。後遼人不滿,想要攻宋,宋仁宗慌忙派人增貢,增加一倍。這些負擔不用說,最後還是落到百姓的頭上,對於文人士大夫階層是不會產生什麼影響的,反而會給他們增加一定的收入。雖然當時的軍事實力,北宋要相對差一些,但更多的是和宋仁宗的軟弱與文臣完全掌控軍事主權有關,一代名將狄青不就是被文臣活活氣死的麼。

“盛世明君”宋仁宗去世僅六年,一代名臣開始變法

澶淵之盟

如果書寫歷史的是宋仁宗時期的一個普通老百姓,我想他會把宋仁宗描繪成一個好人,一個仁慈的人,但絕不會像後世文人一樣將他奉為盛世明君,守成之主。何謂守成之主?漢文景之治,國庫富裕,錢糧豐足,為後世漢武帝創下豐功偉績建立基礎;明仁宣之治,國富兵強,威加海內,被明英宗半生折騰而不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