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居而龍興”,漫談為何說趙禎與劉太后權力博弈是場“僵局”?

引言

作為華夏曆史上四位廟號仁宗的皇帝之一,宋仁宗趙禎堪稱帝王至仁至善的典範,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不同於元明清時期三位仁宗皇帝的褒貶不一,宋仁宗可謂是實至名歸的仁宗皇帝。在第一位擁有仁宗這一廟號的皇帝宋仁宗在位期間,國家歌舞昇平,鮮有大的紛亂,朝中能臣輩出,經濟發展人民安居,華夏曆史上最早的紙幣也是出於此間,足見其社會經濟之繁榮。

同時,能被後世記得住叫得出名的北宋文士能臣干將也多集中於此時間,不論是作為歐陽修伯樂的晏殊,還是作為三蘇曾鞏伯樂的歐陽修,包括受晏殊邀請擔任南京書院講師的范仲淹,以及與范仲淹徹夜長談成為其弟子的後世大儒張載,甚至周敦頤、二程、司馬光、柳永,包拯、韓琦、富弼、狄青等人無一不是仁宗朝人。一時群星閃耀,後世無有能望其項背者。

“屍居而龍興”,漫談為何說趙禎與劉太后權力博弈是場“僵局”?

北宋三蘇

華夏曆史的四位仁宗皇帝,除了首位的宋仁宗,還有元仁宗、明仁宗朱高熾、清仁宗嘉慶,四位仁宗皇帝相較而言,均有宅人寬厚和再造盛世之處,但唯有宋仁宗在位最久,國家安平也最為長久。通過經濟手段維持的與遼國和西夏的邊境安定關係,前所未有,甚至在仁宗駕崩後,遼國皇帝還遙遠哭泣以為祭拜,國中百姓自發祭拜之人更是不可勝數。仁宗皇帝,堪稱一個“仁”字。

在仁宗皇帝趙禎成為真宗接班人的那天起,他的養母,成都人劉太后便開始成為了站在他背後護他周全保他皇位的第一人。雙方起始的相處可謂母子情深,但在趙禎登基之後雙方的關係開始產生了微妙的變化,一場長達十年的朝堂博弈由此拉開了序幕。

“屍居而龍興”,漫談為何說趙禎與劉太后權力博弈是場“僵局”?

宋仁宗

一、劉太后對趙禎無微不至的關心是母子二人和諧相處的基石

在趙禎還不明所以的時候,宮內周圍的很多人便知曉了劉太后其實並非趙禎的親生母親。劉太后本名劉娥,年少時身世悽慘,曾以孤兒的身份在成都街頭乞討為生,被同為成都人的龔美髮現,二人開始以兄妹相稱結伴同行,一路前往到了都城東京開封。龔美本是銀匠,手藝十分了得,在開封打製銀飾的過程中結識了宋太宗趙二奢第三子趙恆的幕僚張耆,張耆早有耳聞趙恆對四川美女情有獨鍾,便藉此機會將龔美的妹妹劉娥送給了趙恆,趙恆欣喜若狂,這樣本來身世悽慘的劉娥搖身一變竟成為了皇子的王妃。

更為重要的機遇是趙恆後來成為了大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真宗,劉娥又搖身一變成為了劉皇后,後來真宗去世,劉皇后的人生開始到達頂點,遵照真宗遺囑以劉太后的身份輔佐小皇帝仁宗趙禎治國理政。在劉娥還是皇后之時便將趙禎從生母李妃身邊接來當做自己的兒子養育,只因當時李妃是劉皇后的一位侍女。劉皇后視趙禎若己出悉心教導苦心訓練,也常被後世稱頌。

“屍居而龍興”,漫談為何說趙禎與劉太后權力博弈是場“僵局”?

劉娥

真宗皇帝趙恆的兒子皆早夭,所以在得到趙禎之後,劉皇后十分愛惜,親自接到自己宮中撫養照料,在日常起居和培養方面竭盡心力。比如要求趙禎從小開始便在自己居住的慈元殿生活,方便看護他的安全,還親自對趙禎說明在結婚以前必須一直居住在慈元殿母后的身邊。

《皇宋通鑑長編紀事本末》記載:章獻明肅太后保護仁宗皇帝,最為有法,自即位以來未納皇后以前,仁宗居處不離章獻臥內,所以聖體充實,在位最為長久,章獻於仁宗此功最大。

另一方面,在對趙禎的教育方面,劉皇后也是下了一番苦心。趙禎登基之時年僅十一歲,當年的劉皇后成為了劉太后,太后選拔宮中飽學之士充任皇帝的老師,講授儒家經典,從小培養仁宗皇帝的治國施政理念。在這期間,劉太后甚至以真實案例教育仁宗。宋初太祖太宗皇帝四處征伐獲來的奇珍異寶均被置放於宮中一處禁地,這處禁地成為了仁宗皇帝的好奇所在,一日劉太后擇機將禁地開放,趁機教育趙禎,指出此地寶物皆是失德失政的君王所遺留,堪稱是宮中的一大警示,希望皇帝能夠有所領悟。

《曲洧舊聞》記載:若取以為玩好,或以供服用,則是蹈覆車之故轍,非祖宗垂訓之意也,詞色嚴厲,中官皆恐懼流汗,後之用心,豈不深且遠哉。

“屍居而龍興”,漫談為何說趙禎與劉太后權力博弈是場“僵局”?

曲洧舊聞

即便趙禎皇帝不是劉太后所親生,但在對其的教育方面,劉太后已經完全盡到了一位母親的責任。從生活習慣到道德觀和價值觀的培養,劉太后都已竭盡所能。另外在生活方面,也同樣做到了面面俱到,比如有一段時間趙禎患了咽喉疼痛的疾病,劉太后立即下令宮中御廚,不得將海鮮之類的食物進獻給皇帝食用,關懷細緻至此,可見一斑。

仁宗皇帝趙禎從小便認為劉太后是自己的生母,在這位母親的嚴厲教導下逐漸長大成為一代仁君,最終在位四十二年,成為宋朝在位時長最久的皇帝。十幾年的養育照料建立起了這對母子之間的深厚感情,作為母親的劉太后盡心盡責始終如一,仁宗趙禎也不負所望,母子二人的和諧相處也成為了當時的一段美談,即便後來趙禎知道了生母的真相也依然對劉太后抱有無限的感懷,不得不說這與劉太后從小對趙禎的深切關愛不無關係。

“屍居而龍興”,漫談為何說趙禎與劉太后權力博弈是場“僵局”?

北宋皇宮

二、劉太后執政教導背後隱藏在親情之下的政治考量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太后劉娥是有著高明的政治手段的,從她對北宋著名爭議宰相丁謂之的任用就可看出端倪。祖籍河北的蘇州人丁謂之是宋真宗時期的朝堂紅人,對真宗趙恆的心思可謂是揣摩的頗有心得。比如不顧群臣反對修建玉清宮,借真宗之死打擊寇準, 致使寇準最終病死在一路南下被貶的路途中,這樣的一個奸臣卻是真宗朝後期的宰相。劉太后作為真宗的皇后,對丁謂之不可謂不熟悉,卻在仁宗剛即位年幼之時依然任用丁謂、王欽若等有五鬼之稱的奸臣擔任宰相,政治考慮之深遠可見一斑。

“屍居而龍興”,漫談為何說趙禎與劉太后權力博弈是場“僵局”?

丁謂書法

作為孤兒寡母執掌趙宋皇家江山的劉太后和幼童趙禎,不得不依靠先帝的舊臣來暫時維持局面,一方面有利於爭取舊臣的支持穩定局面,另一方面也向外傳達出一個蕭規曹隨不會亂加更改朝廷政令的信息,一言以蔽之,即是讓所有人都能放心。在劉太后逐漸穩固大局後便開始了她自己的雷厲風行。劉太后深知丁謂之之德不宜擔任宰相,很短的時間後便將其罷免貶謫,值得一提的是將丁謂貶謫的那個地方叫雷州,正是丁謂當年貶謫寇準的地方。

相反的是,對於曾擔任過真宗朝宰相、以忠正耿直著稱的王曾卻被劉太后再次任用擔任宰相,任職時間也遠遠超過了丁謂,由此可見深居宮內的劉太后對朝堂官員政事看的極為清晰。山東人王曾是華夏科舉史上十七名連中三元的人物之一,一生正直忠誠,死後被授予文正的諡號,這一諡號在華夏史上也僅有二十七人獲得,可謂是文臣的至譽。清代大學士紀曉嵐博古通今文章卓絕,也不過被諡為文達,連中三元又被諡為文正者,史上僅有王曾一人。

“屍居而龍興”,漫談為何說趙禎與劉太后權力博弈是場“僵局”?

王曾讀書檯

除了在用人方面體現出幹練老辣之外,劉太后在范仲淹等人上諫請求還政於仁宗皇帝之時所表現出的智慧更不是一般人所有。在范仲淹等人提出建議後,劉太后立即在仁宗面前當中表露心聲,提出自己並非專權,僅是希望將仁宗培養成為熟知政事策令的明君,這一點也得到了當時尚年少的仁宗趙禎的認可。

《宋史》記載:臣無他聞,但人言天子既冠,太后宜以時還政。太后曰,我非戀此,但帝少,內侍多,恐未能制之也。嘗上三說五事以論時政。

劉太后是這樣說的,也同樣是這樣做的。實際上很多政事的抉擇劉太后均讓少年仁宗皇帝積極參與,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關於地方政府在審問犯人量刑的事件上,仁宗就依據《尚書》提出了希望不要濫施刑罰的要求。

《尚書》記載:欽哉,欽哉,惟刑之恤哉,惟刑之恤哉。

“屍居而龍興”,漫談為何說趙禎與劉太后權力博弈是場“僵局”?

尚書

劉太后盡心引導趙禎提高執政能力向著成為一位明君的路上前行,這不僅成為日後仁宗皇帝對劉太后心懷感念的地方,更成為了劉太后家族外戚得以保全的最重要因素。在輔佐指引的過程中,劉太后無時無刻不小心翼翼,在讒臣建議其稱帝成為武則天第二的時候能夠破口大罵,堅決維護趙宋皇室;在與仁宗皇帝一同進廟祈拜之時,自己的官轎一定保持在皇帝的後邊。這些細節也可見劉太后處事之時無時無刻不具有的政治考量。

在仁宗皇帝趙禎即位後的前十一年,劉太后兢兢業業悉心教導少年皇帝,逐漸將國家大事的脈絡機宜盡數傳授,還將朝堂之上的忠臣奸臣一併展現,在她去世之時除了為仁宗留下一個正氣的朝堂之外,還留下了一個蒸蒸日上的中原帝國。劉太后垂簾聽政時期,宋朝的經濟文化均有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人才的培養更是顯得熠熠奪目,比如唐宋八大家中宋朝的六位大家均出於仁宗朝。劉太后的宮廷做法堪稱大家手筆,在交給仁宗皇帝政權的同時既鞏固了與仁宗皇帝的母子情深,又保護了自己的族親。

“屍居而龍興”,漫談為何說趙禎與劉太后權力博弈是場“僵局”?

繁華的北宋都城

三、宋仁宗遵從之後的有限反抗僅是為了自立權威

應該說仁宗皇帝與劉太后的相處還算是融洽的,畢竟劉太后一直當仁宗為自己的親子,細心關照,教授朝堂軍國大事,仁宗趙禎也以同樣的孝心回報著劉太后。總體來說,在宋仁宗即位的前十年,母子融洽中葉隱含著博弈,只是這場博弈的天平始終傾向的是劉太后,比如對於皇后的選擇,對於新科狀元人選的定奪,可以說仁宗少年時期一直生活在劉太后壓迫和溫情並存的母子關係中,仁宗對於太后始終懷著一種複雜的感情。

這種遵從最終在公元1033年隨著劉太后的駕崩而出現了變化。劉太后生前曾擬定了仁宗的廟號,一曰天聖,一曰明道,僅從字面來看二詞氣勢宏大,堪為帝王廟號,但細思之下又會發現不一樣的地方,比如二聖,拆開來看便是二人聖,明道,拆開來看便是日月道,可見劉太后對當時天下權力的執著,認為當時天下存在著兩位聖主,存在著一日一月即一陰一陽的聖主,這些都引起了仁宗皇帝后來的不滿。

“屍居而龍興”,漫談為何說趙禎與劉太后權力博弈是場“僵局”?

仁宗時期狀元王拱辰墓誌

最大的不滿爆發於仁宗皇帝最終知曉了自己的生母並非劉太后,還知曉了劉太后的遺照中曾要求在其去世後由楊太后垂簾聽政,仁宗對於劉太后的不滿達到了頂點,開始宣洩。首先將劉太后生前任用的一干人等係數放還,比如曾寄養劉娥的張耆、詞人宰相晏殊等人,隨後又將宮內的一些人員進行了更換。

《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辛巳,供備庫副使楊安節、東染院使張懷德併除名,配隸廣南。技術人張永信杖脊配沙門島,婁文恭配儋州。又降內侍高品陳思忠為西京高品,上清宮道士韓文成配廣南。

除此以外,仁宗皇帝對劉氏族親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打壓,同時將劉太后時期貶謫的官員進行了部分召回,尤其是在上書太后要求還政於仁宗的范仲淹、林獻可等均得到重用。

《續資治通鑑長編》:文成亦因劉美家婢及思忠請託禁中。至是,有司發其奸狀,故皆坐之。

“屍居而龍興”,漫談為何說趙禎與劉太后權力博弈是場“僵局”?

續資治通鑑長編

仁宗皇帝在親政後處於樹立自己權威的需要進行了一系列動作,包括調查親身母親的事件,這一事件甚至流傳至後世成為了“狸貓換太子”的原型,還包括打擊劉太后生前重要的朝堂大臣、打壓劉太后的宗族親戚、將劉太后貶謫的官員重新重用等等。這些均可看成是仁宗與太后十年博弈的一個有限反彈,實際上,仁宗並非懼怕劉太后留下的這些安排,只是需要藉此樹立自己的威名和聲望,仁宗的這些舉措也確實達到了自己的目的,連石介都稱讚道:發號施令,風行雷動,可謂屍居而龍興,水默而神竦。

評價

自古皇權最擔憂的便是外戚和宦官兩事,尤其以漢朝的外戚與唐朝的宦官最為臭名昭著。宋仁宗與養母劉太后的博弈也正是外戚與皇族的一場爭鬥,不同的是,劉太后出生苦寒,背後本身不具備強大的勢力,這也決定了劉氏外戚始終只能是一個附庸的角色,無法真正威脅到皇權,劉太后後來的舉措也說明其早已認識到了這一點。

“屍居而龍興”,漫談為何說趙禎與劉太后權力博弈是場“僵局”?

仁宗作品

實際上在宋真宗去世後劉太后在宮中唯一的親人便僅剩仁宗皇帝趙禎了,趙禎不僅扮演著親人的角色,還是劉太后地位得以鞏固的唯一依憑。雙方的博弈也是從此處開始,一方面劉太后盡心盡力輔導少年皇帝趙禎,另一方面,趙禎也需要一個強有力的親人助自己站穩位置,母子雙方出現了這樣微妙的互相依靠又提防的關係。

劉太后最大的擔心是仁宗皇帝聽信了其他朝臣的讒言,不僅不再接受自己的安排,甚至可能將生母李妃之死怪罪在自己的頭上,這樣不僅威脅自己的位置還可能禍及親族。幸運的是仁宗皇帝一生純仁,並未對此有太大的芥蒂,尤其是在看到劉太后將自己的生母葬禮安頓的頭頭是道之後,更增添了他對自己這位母親的尊崇。後來劉太后還政,宋仁宗通過有限打擊劉太后的生前安排樹立起自己的權威,雙方的博弈可謂畫上了一個較為完滿的句號。

參考文獻:

《皇宋通鑑長編紀事本末》

《曲洧舊聞》

《宋史》

《尚書》

《續資治通鑑長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