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分享翡翠的種、水、細說 分解

鑑定翡翠的基本三個角度分為:種、水、色、

先講講翡翠的種與品質

”是一個複雜的概念,在不同場合所指的內容也有著很大的差別,歸納起來主要有三種含義:一是指礦床的類型:如“新種”“老種”“嫩種”,這個意義上的種直接指明瞭翡翠的品質高下;二是指透明度,;如:“有種無色”、“透明度高則種好,反之則種差”;三是指顏色與透明度的關係,例如:花青種、白底青種等,這是種的最常用的含義,用於區別翡翠的品種。


本篇分享翡翠的種、水、細說 分解


而無論使用哪一種含義,“種”說明的都是翡翠的結構。比如、變結晶結構中的硬玉礦物顆粒越細,翡翠的種就越“”,透明度就越好。又如,如果顆粒大小與排列程度均勻有序,就會種老 水好,表現在翡翠上的綠色就會有靈氣,不顯呆板;如果顆粒大小懸殊,翡翠的質地就會疏鬆、透明度差、種新。在如老種翡翠的硬玉含量達到了硬玉的理論含量,雜質極少;而若翡翠內的雜質含量增多,就會使玉種變新質量下降。

種的高下分佈有一些規律,例如:翡翠中的玻璃底、糯化底、冰底的都是老種;翡翠中的潤瓷底、潤細底、石灰底、灰底和狗屎底的,大多為新種或是新老種,部分為老種;而綠色很純的翡翠為老種,(豆種除外,因其雖綠色鮮豔,但顆粒粗大鬆散)。紫色和紫紅色的翡翠,一般為新老種,行業有“十紫九木”這一說法,即紫色翡翠中絕大多數種新水短。


本篇分享翡翠的種、水、細說 分解


再講翡翠的水與品質

”是指翡翠的透明度,即透過光的能力,它是光經過翡翠表面反射和內部折射產生的效果,烘托這翡翠內部的美感。高檔翡翠寶光靈動,嫵媚滋潤,主要也是因其透明度高。一般認為翡翠透明度可分為一下幾種:(透明)(亞透明)(半透明)(微透明)(不透明)等級別。透明度是評價翡翠的重要標準之一,而水的好壞,也直接影響到種的優劣。


下面講下:透明度分級的陽光透進程度和比較常見的品種

1.透明 (陽光透進程度10毫米以上)(常見純淨無色老種玻璃底品種)

2.亞透明(陽光透進程度6~10毫米)(常見部分淺綠老種和玻璃底品種)

3.半透明(陽光透進程度3~6毫米)(各品種的特級翡翠)

4.微透明(陽光透進程度1~3毫米)(部分特級翡翠、綠色雖濃但含雜質顆粒粗)

5.不透明(陽光投射不進)(色濃、地差、雜質多、粒度粗細不均勻)

影響翡翠透明度的有六大因素:翡翠的內部結構、晶質類型、顏色、厚度、雜質元素和雜質礦物,其影響表現各不相同。


本篇分享翡翠的種、水、細說 分解


結構對透明度的影響:硬玉顆粒結晶越粗,結構就越鬆散、透明度就越低;反之則顆粒越細小均勻,粒間隙越小,結構就越緊密,透明度就越高。

雜質元素和雜質礦物對透明度的影響:組成翡翠的硬玉集合體越單純潔淨,透明度就越高;反之如果翡翠中含有較多非硬玉礦物如角閃石和沸石等,阻隔了光線,透明度就會差。


本篇分享翡翠的種、水、細說 分解


顏色對翡翠透明度的影響:顏色越深透明度就越差,這是由翡翠顏色成因所決定的。

厚度對翡翠透明度的影響:厚度越大透明度越差。然而翡翠飾品一般要大於6毫米厚時,才具有抗破損能力。在6毫米以上的厚度中,透明度高地區別顯的特別明顯。除此之外,光線強弱也會影響透明度。

影響翡翠透明度的許多因素無法改變。要改翡翠的透明度,只能除去內部雜質元素雜質礦物及包裹體,或採用厚度調節透明度,但上述說法必須不破壞翡翠的內部結構構造,才會被認可。

本篇分享到這裡,關注我 下期繼續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