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電影影響觀念——教科書式的《蝙蝠俠》

好電影影響觀念——教科書式的《蝙蝠俠》

《蝙蝠俠:俠影之謎》一部非常棒的電影,前後看了幾十遍,從視覺、價值觀、經歷等等,透露出了主演克里斯蒂安·貝爾、克里斯托弗·諾蘭以及蝙蝠俠,三者共同的優秀!故事的基本劇情很簡單,布魯斯小時候掉坑裡被蝙蝠嚇到了,後來經歷各種事,控制了自己的恐懼,也讓他成了高譚市的恐懼——蝙蝠俠。

最早喜歡超人,似乎擁有無窮的力量,能飛、防彈、力大無窮、眼睛還有射線、透視等超能力,讓自己能跟著他無限徜徉。後來知道了一個蝙蝠俠,在我的印象裡,蝙蝠俠是個時好時壞的人,有時候做正義的事,有時候也和超人作對(可能是超人粉,所以有時認為他是個壞人)。後來超人的電影、動畫不夠看了,開始看《蝙蝠俠》系列,慢慢的開始喜歡這個角色,從動畫到電影挨個看,有一天看到了這部《俠影之謎》……

我在枯燥中看完了前半部分,我的蝙蝠俠應該是飛簷走壁有個很拉風的交通工具,到處打壞人的,你這演滴個啥?一個人在監獄和其他罪犯幹架,然後聽一個人忽悠上了山,開始了各種無聊的回憶。好不容易練完功夫,出山了,戴個頭套出去混,和高登局長聊了一會兒撤退的時候,跳樓差點被摔死。真是跌爆了眼鏡。

直到我看完這部電影,確實喜歡,又看了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

在看完幾十遍之後,再來體會其中的觀點、說辭,總會和現實生活中的經歷和感悟產生共鳴。

在和忍者大師對話的時候,聊出來這句話,似乎生活中很常見的現象,憤怒促進人體腎上腺激素分泌,有更大的能量,卻也會衝昏頭腦,不懂得控制,就可能會犯下錯誤。

好電影影響觀念——教科書式的《蝙蝠俠》

下面這個白頭髮的大爺,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演員角色,在電影中飾演蝙蝠俠的管家——一個很睿智的智者。他勸人的方式很特別,在後面的情景都是這種風格,始終圍繞著主要問題去開導對方,不會因對方的負面想法而糾纏自己的思路。布魯斯問:過去是否應該埋在地下?阿福(白頭髮的大爺):很多人更關心你的未來。現實中,很實用的技巧。

現在回想下過去的好多事,真的是剪不斷理還亂,要知道如何去處理不太容易。每當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都是情緒低落、意志消沉的時候,這時重要的不是如何去處理解決這些痛哭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讓自己重新振作起來。

好電影影響觀念——教科書式的《蝙蝠俠》

為了瞭解犯人的心理,就親身去體驗,一個很接地氣的富二代。蝙蝠俠有一個不開槍的原則、不殺人原則,可能都和現在這個時候的經歷有關係。做壞事做多了,就會與是非善惡的觀念越走越遠。

自始至終,他都沒有主動殺人,即使是邪惡的boss,因為他明白,一旦打破這個原則,有一次就有第二次,有第二次就有第三次,最終不在乎這個原則的時候,就會釋放某種和壞人一樣的野性,也就和壞人沒什麼區別了。換個繞一點的概念,“因為壞人做壞事,而自己也做壞事,那麼自己和壞人又有什麼不同”。

好電影影響觀念——教科書式的《蝙蝠俠》

想要什麼結果,就去做什麼事情,“假裝找樂子的時候,也許真的會找到快樂”。和剛才那個有些相似,做壞事做多了,就會失去是非善惡的觀念。我突然覺得,這個電影怎麼讓我當成了教材寫成了教科書……

這是個調控情緒的招兒,很多情侶失戀以後,就一個人窩在家裡,聽些傷感的歌,讓這種情緒肆意蔓延。其實,這個時候就應該出去走走,旅旅遊,多參加社交活動,歡樂明快的事情,才會扭轉自己頹廢的狀態。人失敗、受到挫折等情況,導致了自己情緒低落,都是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調整自己的狀態。

好電影影響觀念——教科書式的《蝙蝠俠》

太好了,蝙蝠俠的第一個女朋友亮相,出口成經典,誤以為布魯斯回來以後就不幹正事,開豪車泡妹子,語重心長的勸了他一句,你再牛X,不幹正事有啥用啊?

這真是讓阿福挖的坑給坑進去了,本來好好的晚上出去抓壞人,多麼好,非得讓出來泡妹子。這下好了,讓撞個正著。

好電影影響觀念——教科書式的《蝙蝠俠》

蝙蝠俠少爺因為救人出去飆車回來,阿福怕他走歪路,趕緊警告一句:為了徇私,就會變成惡徒。這個時候,布魯斯還是識大體的,要想在這個城市乾點正事,一個正義的法官、一個正義的警察,是必不可少的,而瑞秋和高登就是。路障和汽車撞壞了可以修,而關鍵人物沒了,是個大事,所以,沒辦法,上演了一出在外人看來是飆車的戲。

好電影影響觀念——教科書式的《蝙蝠俠》

忍者大師沒死,趁布魯斯在自己的莊園過生日,帶人來鬧事,還一把火把他的莊園燒了。祖宅被燒了,布魯斯很絕望,還好有阿福大爺:“家族精神不是磚石瓦礫!”又引用了布魯斯父親曾經教導他的話:為什麼跌倒?這樣才能學會站起來。

哪兒跌倒就在哪兒爬起來,現在很多人知道這個道理,都爬起來,但是不知道為什麼跌倒還是會再次摔下去,久而久之,就趴那不動了。告訴自己,現實大概就是這樣吧。

好電影影響觀念——教科書式的《蝙蝠俠》

電影到這就基本上結束了,後面還有收尾的工作——蝙蝠俠收拾了忍者大師一行人。

整部電影從一個有錢的凡人,成長起來,變成一個凡人英雄。剛開始說是導演、演員和角色的綜合體現,電影的編排體現了導演的個性,包括劇情和臺詞,都是導演想對觀眾說的話;克里斯蒂安·貝爾,這個演員本身經歷就勵志,從貧困的家庭中走出來,從小賺錢養家,憑演技和敬業精神,一路走來。

蝙蝠俠電影結局是很好的,但還是有一些凝重,並不是像其它電影,結局皆大歡喜。這樣的安排,讓我覺得他的故事仍在繼續(不是彩蛋的原因),也更像是現實生活中的某一次成功,沒必要太高興,生活還在繼續,我們需要更多的精力,繼續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