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江 貴州母親河

母親之河

烏江為貴州省第一大河,長江上游右岸支流,古稱黔江。


烏江  貴州母親河

烏江流域


發源於貴州省境內威寧縣香爐山花魚洞,流經黔北及渝東南酉陽彭水,在重慶市涪陵注入長江。

烏江干流全長1037公里,流域面積8.79萬平方公里。

六沖河匯口以上為上游,匯口至思南為中游,思南以下為下游。

較大支流有六沖河、貓跳河、清水江、湘江、洪渡河、芙蓉江、唐巖河等15條,天然落差2 123.5米,年均流量1 650立方米/秒。

流域內年均徑流深600毫米,但年內分配不均,汛期5~9月佔全年徑流量的80%。



水電之河

烏江水系呈羽狀分佈,流域地勢西南高,東北低,由於地勢高差大,切割強,自然景觀垂直變化明顯。以流急、灘多、谷狹而聞名於世,號稱“天險”。

烏江水能蘊藏豐富,全流域水能蘊藏量1042.59萬千瓦,烏江渡電站壩是中國喀斯特地區已建成的最大高壩。


烏江  貴州母親河

烏江構皮灘水電站



富饒之河

烏江流域為貴州主要工農業分佈區,居住有漢、彝、苗、布依、回等民族。


烏江  貴州母親河

布依族美女


盛產糧、油、烤煙、茶、生漆、油桐、烏柏及天麻、杜仲、黨參等藥材,煤、硅石、鐵、磷、鋁、錳、鉛、鋅、銻等礦產豐富。


烏江  貴州母親河

烏江礦產資源分佈圖



航運之河

烏江自古以來為川黔航運要道,1989年在烏江天險江界河渡口興建的特大跨度橋樑,是貴州省橋樑中最壯觀的一座。


烏江  貴州母親河

楠木渡烏江特大橋



水源之河

烏江有南北兩源,南源三岔河,北源六沖河,習慣上以南源三岔河為烏江干流。


烏江  貴州母親河

烏江源頭


南源三岔河發源於貴州西部高原烏蒙山脈東麓,威寧縣鹽倉鎮營硐村石缸洞,海拔2260米。河源從石缸洞裡湧出一股清泉,形成一條溪流。石缸洞距威寧縣城約15公里,洞子呈不規則形狀,面積約三四平方米,潭深米許,泉水清冽透底。



美食之河

“烏江魚”是遵義烏江鎮的一個歷史悠久、獨具特色的飲食品種,四季皆宜,聞名遐邇。“烏江魚”是用真正的野生魚(即江中之鰱魚)精心配料,加以遵義“朝天辣椒”,以火鍋方式烹製而成,鮮辣味美,吸引了無數的遊客。烏江鎮大街上那整片的火鍋店、站在路邊向過往車輛招徠的女服務員和她們軟糯的口音,也成了進入遵義城區必經的一道景觀。


烏江  貴州母親河



紅色之河

193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在甕安猴場作出了決定指出:“建立川黔邊新蘇區根據地。首先以遵義為中心的黔北地區,然後向川南發展,是最中心的任務”。紅軍總政治部下達《關於瓦解貴州白軍的指示》。朱德電示紅軍各部,烏江“偷渡部隊不應小於一個團”。1月3日9時,紅軍在江界河發起猛烈攻勢,擊潰江防黔軍第3旅林秀生部第5、第6團,強渡烏江成功。

烏江  貴州母親河


烏江  貴州母親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