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歌苓《穗子的動物園》,想不到人人都是善良的飼養員

沒有證據證明寵物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希望眾志成城的抗擊對象是病毒而不是無辜的生命,大家平安度過。

嚴歌苓《穗子的動物園》,想不到人人都是善良的飼養員

電影《寵物》不如《我家買了動物園》​

劇情破碎,線索強行耦合,催淚手段粗暴都可以原諒,人類站在任何不平等的位置卻是無可救藥的沙文主義:動物都很通人性的,主人要好好餵養他們;他們才是主子,我只是鏟屎的,伺候的。

從這個角度說,《寵愛》比不上老片《我家買了動物園》,一個衰敗的動物園重建,喪偶父親帶著孩子,重新找到了真愛與自我,典型的老美思維,it's your live!

嚴歌苓《穗子的動物園》,想不到人人都是善良的飼養員

人與動物的關係,推薦這本嚴歌苓《穗子的動物園》,這是一本只需一個晚上就能消滅的讀物,像一本屬於作者的日記,純真又溫暖,何況還有插圖,在這個特殊時期顯得好應景。

嚴歌苓《穗子的動物園》,想不到人人都是善良的飼養員

插圖,李鵠,對應書中《布拉吉和小黃》篇


嚴歌苓說:

我的童年是住在一個小小的動物園裡,我的外婆和外公都特別愛動物,所以起因是我的愛犬叫壯壯,它走了,我老是忘不了,常常會在酒後流淚,想它。我的編輯說寫作的過程也是療愈的過程,所以後來一篇一篇,把所有我能想起來的,回憶起來的動物都寫進了這本書,我覺得這是我最最真實誠懇的一本書,很多篇幅我都是含著眼淚寫的。我寫完以後發現,這就是我自己成長史旁邊的一條平行的線,我的很多人物都承載著我們民族的記憶,而這些小動物也同樣有這樣的功能。

眾生平等,動物豐盈了我們三觀建立,見證了時代更替,作為一個小小的縮影,與我們的成長史並行。

《穗子的動物園》裡的穗子,是嚴歌苓,也是你我,每個人一生都有一處動物園,“飼養”的動物個數不一、種類不一、時間不一,但也都是通過它們,見眾生見天地見自己。

嚴歌苓《穗子的動物園》,想不到人人都是善良的飼養員

散文加小說,節奏很輕鬆,處處暗含大智慧。

施予與接受,一樣平常

住在安徽合肥的外婆與上海的祖母(奶奶)從未謀面,在他們那個年代禮物往來不斷。祖母是個知識分子,外婆是個地道的勞動人民,特點是受不得人家好處,收到禮物記得的,總是要還祖母厚禮。於是,被外婆視為掌上明珠的四個月大的貓咪花花就被送給了祖母,一到祖母家,它就名字就被忽略了,就是叫貓咪,可見那不被重視的程度,常年相伴,直到祖母病逝,花花傷心而死,在它心裡是決意要給祖母陪葬,祖母有祖母的平常心,貓咪也有貓咪的重情義。

嚴歌苓《穗子的動物園》,想不到人人都是善良的飼養員

給任何動物命名,其實是一種儀式,登記下它作為一個生命出現的偶然性,作為個體存在的唯一性,儘管外婆並沒有意識到這點。外婆這麼做憑的是她對萬物平等看待的平常心。

在不同動物的有關故事裡都體會到嚴歌苓筆下的自然的、毫無矯情的、平等的情感連接。

可利亞是一隻7年跑過世界五大洲的狗,在尼日利亞期間還接受了當地獸醫院的診治,讓嚴歌苓破除了偏見,衛生條件可疑的本土獸醫,沒有煽情濫情那套,卻讓可利亞得到妥善治療。聽聞當地有吃狗肉的事兒,嚴歌苓選擇理性的尊重。可利亞在我們這兒做寵物,上人家那兒說不定就得做肉,我們不能強求別人把他們的狗也做寵物。

嚴歌苓《穗子的動物園》,想不到人人都是善良的飼養員

要譴責人家嗎?告訴人家吃狗有多野蠻嗎?又是一個外來戶對原住民的優越態度了。一個掙扎在溫飽線上的民族自有他們自己的主次,也自有他們的善惡準則。

在嚴歌苓住在農村李家的經歷裡,認識了張金鳳和李大龍,對,你沒看錯,這是嚴歌苓幫著起的狗名,張金鳳是隻中華田園犬,李大龍是個男狗,白底黃花,都是李家二哥與二嫂養的土狗。

二嫂與農村裡的女人都一樣,對生命的態度坦然而宿命,不寵也不虐,就那麼粗放的養著,拴在門口唬唬人,漫不經心,自在自然。

施予與接受是一樣的,一樣的稀鬆平常,沒有嗟來之食,沒有感恩戴德。

物競天擇

在我還是嚴幹事的時候,有生以來頭一次擁有了人生裡的寵物——一隻被遺棄了的小燕子。小燕子沒有學會飛翔,沒有學會覓食,它接受著人類媽媽的愛的供養,直到嚴幹事找不到飛禽伙食,偷懶用自己的饅頭假冒蟲類,餵養小燕子。第三天,小燕子就在掃把上嚥了氣。

所有做父母的也必須明白,孩子的成長必須獨自面對,無法假手他人。

嚴歌苓《穗子的動物園》,想不到人人都是善良的飼養員

最後的棲身地它沒選擇它的人類養母,而是選擇了類似樹林的地方,儘管掃帚是死竹子,但曾經活過、綠過、搖曳過,比會造假蟲子的人類養母安全。不知小燕子死前可做過瞬息即逝的夢,在夢裡它會飛,飛在無邊的綠色樹林裡,那裡有天敵出沒,可它也是別人的天敵,正因為處處藏著危機,所以那裡才更安全。

死是永恆

潘妮是公婆家的美人貓,一直還照顧著家裡的老狗坎那貝爾(老坎),潘妮生性要強敏感,連一次誤食了人類的藥品導致失足都能留下很深心理創傷。

潘妮長壽得出奇,一直活到23歲的這年,突然不知所蹤。最後它究竟是怎麼死的,沒有人知道,但是熟悉它的人都猜測,面對死亡它不需要任何見證者,死亡依舊可以很優雅。這不僅專屬於貓,應該是很多女人的心之嚮往,潘妮卻實踐了一把。

嚴歌苓《穗子的動物園》,想不到人人都是善良的飼養員

萬一死亡是醜陋的,萬一是痛苦的,而痛苦必將帶來扭曲走形……潘妮心裡裝著一個大寫的“NO”,緩緩地、從容地向山坡的松林走去,在高處,它回過頭,看看那承裝著它幸福時日的房子,然後轉過身去,面向大山,義無反顧,迎面來了帶松節油香味的山風,吹拂著它稀疏柔軟的紅銅色毛髮,潘妮眯上它美麗的眼睛,死亡,也可以這麼美。

因果循環,皆有定數

除了《壯壯小傳》,《漢娜與巴比》應該是全書最愛。

新聞裡曾看到有一個職業是“寵物溝通師”,據說能告訴主人你家狗子想開Party之類,看完暗自罵髒話。跟寵物互動我相信有的,比如電影《馬語者》那種;但是溝通師,什麼鬼?

漢娜的故事讓我大開眼界,她跟狗、貓、蛇甚至猩猩都可以溝通,從小到大就毫無歧視地豢養各種動物。她曾嫁入豪門,丈夫病逝,自己守著鉅額遺產卻被閨蜜暗算,從衣食無憂變成了打工一族,憑藉天賦,從動物旅館變成了狗狗看護,一天就能賺500塊。

《漢娜與巴比》裡的那位巴比是銀行女高管珍妮特的命根子,大火中舍狗身救人,男主人跟別墅還是沒有救回來,但是這隻忠誠的約克狗帶著男主人對女主人的愛活了下來,重度燒傷、沒有了聽覺與視覺,性情大變,撕家成性。珍妮特的工作需要必須出差,最終因緣際會通過漢娜,讓巴比得到了妥善照料,不僅情緒穩定,甚至可以離開自己的窩,開心住進漢娜家,挨著漢娜的臉睡覺。

最後巴比19歲腎衰,也是在無痛中上了天堂,珍妮特把巴比的骨灰和它最愛的零食,一同埋在它最愛撒尿的一棵大橡樹下。

至於漢娜,通過自己的一雙小手,在田納西置業養老,這些錢全部來源於照顧巴比的工資,漢娜下半輩子的安全感,部分也是巴比給的。

好人有好報,我又相信了,這感覺TMD好。

嚴歌苓《穗子的動物園》,想不到人人都是善良的飼養員

因與果,此刻明瞭了:施愛者,被奉還與愛,自然界總這麼公平,總這麼或明或暗地對稱。漢娜早年豢養救助的無數動物,全都附著在一個巴比身上,報答了漢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