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俠:俠影之謎與開戰時刻

要說最好的的超英電影系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無疑是巔峰之作,受到廣大觀眾追捧,甚至一度出現“蝙蝠”熱潮。

三部曲從蝙蝠俠誕生到掙扎再到最後的突破,從始至終帶給觀眾的不僅僅是視聽上的享受,更多的是英雄與罪犯、個人與社會的深層次思考。

每部電影中,除了跌宕起伏、複雜多變的劇情,還可以看到了許多閃耀著人性光輝的正派人物,看到不止一個極具象徵性的反派出現,呈現出一個個立體飽滿的經典角色,編織出人性與謊言糾纏的大網。

忍者大師、稻草人、小丑、雙面人、貝恩等等反派都是我們看完《蝙蝠俠》仍會去思考他們的犯罪動機,思考為何會一步步成為社會的對立面,而作為英雄的蝙蝠俠又和他們有著什麼本質的區別。在這樣人性交織錯雜中,呈現出一場又一場英雄與反派的鬥爭盛宴。

蝙蝠俠:俠影之謎與開戰時刻

最近又重看了蝙蝠俠第一部,對於片名,香港譯為俠影之謎,臺灣譯為開戰時刻。在我看來兩種翻譯都只說概括出一部分,合起來才是完整的。影片前半部分可以稱之為俠影之謎,後半部分可以稱之為開戰時刻,不足的是這在劇情上給人造成了割裂感。

影片開篇即以回憶插敘雙線並行的方式進行講述,習慣於諾蘭的敘事風格,我們就會知道諾蘭擅於利用時間上的剪輯來使故事呈現出更大的跨度。

一條線從幼年陰影開始,一條線從監獄爭鬥開始,產生恐懼與克服恐懼。而杜卡的及時出現幫助,促使著這兩條線更加緊密,韋恩逐步回憶往事,追因溯源戰勝恐懼。

與眾多超級英雄一樣,有一段充滿波折的往事。韋恩父母遭遇劫犯槍殺,幼年韋恩將原因歸咎於自己的恐懼。而這恐懼又產生仇恨憤怒,使得韋恩想要槍殺罪犯,杜卡要做的是引導韋恩正確使用憤怒產生的力量。

蝙蝠俠:俠影之謎與開戰時刻

在高譚市,韋恩發現犯罪隨處可見,而且並不簡單,引起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複雜的。社會腐敗,正義被收買在他眼皮底下發生,對於犯罪一無所知,弱小恐懼的他束手無策。

為了打擊犯罪,就要接近了解犯罪。犯罪前的恐懼,得手後的興奮是他感受到罪犯的真實心理。掌握罪犯的心理,成為罪犯的恐懼,才能真正伸張正義,由此也和杜卡的引導匯聚到一起。

杜卡的每一步教學都幫助韋恩在後來成功創造出蝙蝠俠,對於蝙蝠俠的如何誕生做了很堅實的鋪墊。但俠影之謎的劇情過於標籤化以及人物動機不足又讓觀眾失去了一定的觀影體驗。

蝙蝠俠:俠影之謎與開戰時刻

在監獄中,杜卡幫助韋恩動機還不夠足,僅僅因為打擊犯罪動機相似,就教會韋恩一身本領而且認為他就會死心塌地聽從自己,而韋恩在得到真傳後僅僅因為發現信念不同就幾乎以一人之力毀掉影武者聯盟,表現出的劇情目的性過強,片面的為了塑造蝙蝠俠正確的人格信念。

可能也是由於改編自漫畫,在一定程度上為了故事設定和情節需要做了妥協,幸好這不影響劇情上對恐懼、對犯罪、對英雄的深層次探討。

對於高譚市,政權將近一半腐敗,看著同事幫助黑社會老大犯罪,戈登探長也束手無策,甚至到了投訴都沒有地方投訴的境遇,任由敲詐勒索發生。

蝙蝠俠:俠影之謎與開戰時刻

在這略顯悲哀的情況下,蝙蝠俠的出現,成為了高譚的救星。一次次自我更新改善,逐漸喚起更多的人加入打擊罪犯的陣營。在擁有足夠的力量之後,也極易產生偏差。

第一次在稻草人手中失敗後,再次抓住稻草人,便立刻以牙還牙,失去了冷靜。為了救瑞秋,不顧治安秩序,擾亂了交通。徇私也很容易成為惡徒。

伸張正義與暴力審判從不是相同的,在伸張正義的同時也冷靜的思考了蝙蝠俠是英雄還是怪物。

複雜的人性下,蝙蝠俠依然面臨著許多的挑戰,在下一部站在對立面的小丑又將再次挑起導火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