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是大多數人對同一事物、言行的動情看法(或認識)》

《美學,是大多數人對同一事物、言行的動情看法(或認識)》


關於“美學”之說,我最早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一次名人講座中才第一次聽到的。此前真的不知道還有“美學”這一學科。

記得那位教授是這樣說的:什麼叫“美學”?“美學”是大多數人對於同一事物、言行的動情看法(或認識)。這句話聽起來彆拗,但他在舉例說明中卻能深入淺出表述清楚。

他說:廣州人夏天多赤腳蹬上夾板涼鞋(腳大栂指和食指中間夾個鞋帶那種),女性亦是,上身穿很薄的吊帶衣,下身穿短裙(指長短在膝蓋以上),這在我們北方人眼中,能接受嗎?當年的北方人真的還沒開放,沒見過這麼夥露打扮的女性,覺得不雅。教授說:誰不雅?在廣東人眼中,北方遊客穿得整整齊齊才不雅,彆拗、另類、怪異。

接著他又舉例說:在北方的游泳池如不穿游泳衣,還是衣帽整齊的出現在游泳池,那別人會以為你是規視或偷看泳者的夥體,甚或心懷不軌,反正不是與泳者為伍的人。接著他又說:如果這幫男男女女的泳者穿上泳裝上了公交車,公交車上的人又會怎麼看待泳者?肯定是少了大雅的另類了。教授說到這裡,我們聽課的學員竟暴以熱烈的掌聲,這不說明前邊關於“美學”的概念已被學員們完全理解了嗎?理解了“大多數人對同一事物、言行的動情看法(或認識)”這句話的含義了嗎。

說實話,關於美的摡念,我在讀大學古漢語教材《登徒子好色賦》一文時就能背頌,自以為懂得了美是“東家之子”,是“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施朱則太赤,施粉則太白”的才叫美。聽了“美學之說”的講座之後,我才覺得“其實則不然”,是指我背頌的只是空洞的、抽象的概念。只有大多數人對同一事物(或言行)動情的看法(或認識)才叫美。

作者簡介:竇文彬,1947年生於長安區斗門街道,曾任長安區人大常委會委員兼農工委主任,現為陝西省孔子學會理事,陝西省詩詞學會會員,西安市文史館文史研究員。著有詩集《生命的浪花》、文史著作《豐鎬探寶》《愛我長安》《尋訪昆明池》等。

《美學,是大多數人對同一事物、言行的動情看法(或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