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流逝 精神永恆《紅巖》原型可歌可泣的故事


時光流逝 精神永恆《紅巖》原型可歌可泣的故事

2013年,《挺進報》舊址列入南岸區文物保護單位,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時光流逝 精神永恆《紅巖》原型可歌可泣的故事

舊址以圖片、影像、複製實物等方式展現《挺進報》的印刷過程。

在重慶市南岸區野貓溪正街31號,有一幢青磚白牆的兩層小樓,庭院碧樹環繞,佔地面積16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平方米,它就是70多年前《挺進報》舊址。這裡曾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一場場用筆墨書寫的戰鬥在這裡激烈交鋒。

1946年6月,國民黨反動派悍然對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戰爭大幕開啟。1947年2月28日,戰爭形勢愈發激烈,國民黨重慶當局查封設在重慶的中共四川省委和新華日報社。3月5日,省委和《新華日報》的全體人員被迫撤回延安。由於《新華日報》的撤離,重慶消息閉塞,謠言充斥,白色恐怖加劇,許多人感到苦悶焦慮,悲觀情緒在群眾當中蔓延。原在《新華日報》領導下的“灰皮紅心”進步雜誌《彷徨》,仍在重慶堅持出版。其相關編輯和工作人員陳然、蔣一葦、呂雪棠、吳子見等為了鼓舞廣大群眾的鬥志,爭取與黨組織重新取得聯繫,利用從香港寄來的新華社編的《新華社電訊稿》,秘密印發了一份油印小報《讀者新聞》,向群眾傳播解放區的聲音,這就是後來的《挺進報》。

面對嚴峻的形勢,有人痛苦彷徨,也有人一時失去信心。陳然痛感有大講革命氣節的必要,與蔣一葦合作寫成《論氣節》發表在1947年《彷徨》第五期上。文中寫道:“氣節,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優良傳統精神……在平時能安貧樂道,堅守自己的崗位;在富貴榮華的誘惑之下能不動心志;在狂風暴雨襲擊之下能堅定信念,而不驚慌失措,以至於‘臨難毋苟免’,以身殉真理。不讓自己的行為違悖自己這種認識,而且能堅持到最後,這就是值得崇尚的,一種真正偉大的氣節。”《論氣節》鼓舞了廣大進步青年的革命熱情,堅定了他們的勝利信心,《挺進報》創辦後,《彷徨》仍繼續出版發行,直到《挺進報》被破壞。

1947年夏,《挺進報》正式成為地下黨重慶市委的機關報,由蔣一葦負責編輯和刻寫,陳然負責印刷,劉鎔鑄負責籌款、採購和發行,呂雪棠於1947年底加入刻寫工作。

1948年3月,劉鎔鑄奉命轉移,陳然兼任《挺進報》特支書記,並承擔最機密的印刷工作。川東臨委根據上級指示精神決定,《挺進報》主要寄給敵方人員,並針對性地增加了開導、警告敵特人員的內容,用以瓦解動搖敵人,由此引發了敵特的震怒和強力偵緝。

1948年4月,地下黨員陳柏林閱讀《挺進報》,被偽裝成進步青年的特務發現,導致陳柏林及其上級任達哉被捕。任達哉叛變,間接導致地下黨重慶市委書記、副書記被捕,兩人亦相繼叛變。特務在叛徒的協助下,對重慶、川東黨組織和川康特委進行了大破壞。《挺進報》相關人員中,李維嘉、蔣一葦等人被迫撤離。4月19日,陳然突然收到一封地下黨的報警信:“近日江水暴漲,聞君欲買舟東下,謹祝一帆風順,沿路平安!彭雲。”他明白這是黨內同志向他示警的信號,暗示情況危急,必須馬上轉移。他對姐姐說:“我的工作還沒有誰來接替,我不能走。”仍然堅守在戰鬥崗位。

4月20日,陳然在家中被捕。在獄中,他受盡種種酷刑,始終只承認《挺進報》從編輯、印刷到發行,全部是他一人所為——他決心犧牲自己,保護組織和同志們,特務們用威脅利誘的辦法要他寫自白書,陳然拿起筆,寫下了不朽詩篇——《我的“自白”書》。

任腳下響著沉重的鐵鐐,

任你把皮鞭舉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麼“自白”,

哪怕胸口對著帶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貴的頭,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麼?

死亡也無法叫我開口!

……

隨著劉國鋕、成善謀、古承鑠等人也先後被捕,《挺進報》被迫停刊,至此共出版23期。

《挺進報》雖然遭到敵人的破壞,但地下黨組織並未停止鬥爭。此後,《挺進報》曾兩度復刊,繼續戰鬥在重慶。1948年7月,在鄧照明領導下,《挺進報》第一次復刊。重組的《挺進報》特支成員是李累、程謙謀、唐祖美。此次復刊共出版8期,後因程謙謀被捕,於1949年1月暫時停刊。

1949年2月,在鄧照明領導下,《挺進報》第二次復刊。此次未單獨設立特支,而是由社大支部書記朱鏡進行直接領導,小組成員是宋禾、馬華滋、董夏民。此次復刊共出版12期,後因朱鏡被捕,於1949年8月再次停刊。

從1947年6月到1949年8月,《挺進報》三起三落,在敵人的“心臟”裡堅持戰鬥,以委託轉發和郵寄等方式,廣泛散播到重慶各階層群眾手中。《挺進報》宣傳了中國共產黨的政策,傳播瞭解放戰爭的勝利消息,揭露了敵人的欺騙宣傳,教育團結了地下黨員和革命群眾。

在《挺進報》的周圍,湧現了一大批英勇無畏的革命志士,如許建業、陳然、劉國鋕、成善謀、古承鑠、程謙謀、朱鏡等。他們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下堅貞不屈,後被分別關押在白公館、渣滓洞監獄,壯烈犧牲。

重慶解放後,羅廣斌、楊益言等人基於諸多史料,以解放戰爭年代重慶、川東地區的地下鬥爭為題材,寫成報告文學《在烈火中永生》,後改編為長篇小說《紅巖》。《挺進報》的秘密印發與遭敵破壞,就是《紅巖》的重要行文線索。《紅巖》中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形象,都是以《挺進報》相關的革命志士為原型。如許雲峰的原型之一許建業,成崗的原型陳然,江雪琴的原型江竹筠等。

在被白色恐怖籠罩的山城,《挺進報》撕裂黑暗,帶來光明的希望。它就像一面紅色戰旗,起到了傳遞信息、宣傳真理、引導人民、團結同志、鼓舞鬥志的作用。時光流逝,那些為了革命勝利的烈士已經逝去,《挺進報》也已經不再發行,但它所傳達的精神和力量卻是永恆的。(易利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