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語方言文化」 汾陽話裡的 "牛牛" (昆蟲) 們

收聽語音配合閱讀:

汾陽話裡,有很多動植物名詞都有自己的特殊叫法。很多名詞經常由於特殊音變、特殊用字造成大家「會說不會寫」。今天我們就先來介紹幾個大家常見的昆蟲。

首先,汾陽人把昆蟲都統稱為「牛牛」,這個其實不難理解。昆蟲的共同特徵都是有兩個觸角,和牛有兩個角很類似,我們在《為甚汾陽話裡有那來多的疊詞?》一文中說過,汾陽話用疊詞表示小稱,「牛牛」直譯過來就是指「小小的牛」,很是形象。接下來我們就說幾個汾陽話裡的「牛牛」:

蛨螽 - 音 biaq zhung

「晉語方言文化」 汾陽話裡的

汾陽話把蝗蟲叫做「biaq zhung」,正字即是「蛨螽」。蛨,普通話讀 mò,是個入聲字,m、b 聲母很容易對轉,在汾陽話中和其聲旁「百」同音。古代字書對「蛨」的註釋如下:

虴蛨,蟲名。蚣蝑也。又側伯切,音窄。蟬屬。《說文》虴蜢,草上蟲也。詳蜢字註。《六書正譌》別作蚱。

也就是說,「虴蛨」就是蚱蜢,而現代漢語中蚱蜢就是「蝗蟲」和「螞蚱」的統稱。而「螽」,普通話讀 zhōng,在辭書中就是蝗蟲的意思:

螽,《說文》蝗也。《陸璣疏》今人謂蝗子為螽子,兗州人謂之螣

我們可以看到,汾陽話用「蛨螽」二字表示蝗蟲,很是古雅。

扁擔 - 音 ban dan

「晉語方言文化」 汾陽話裡的

說完了蝗蟲,說說和他相近的昆蟲「螞蚱」,汾陽話叫做 ban dan,其實就是「扁擔」二字。因為螞蚱的特點是兩頭尖,和扁擔的形態類似。山西有的地方把它叫做「扁擔鉤」。

蝨子 - 音 saq zeq

「晉語方言文化」 汾陽話裡的

說實話,蝨子這種蟲子隨著人們衛生條件的改善,如今已經不多見了,但是小時候身體毛髮瘙癢的時候,還是經常聽到人們說「哎呀起了蝨子了」。「蝨子」普通話發音是 shī zi,然而「蝨」其實是個入聲字,汾陽話讀 saq,和普通話差異較大,導致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saq zeq」就是「蝨子」。

壁蝨 - 音 bieq saq

「晉語方言文化」 汾陽話裡的

同樣是帶「蝨」字的昆蟲名,汾陽話「壁蝨」,其實就是指臭蟲。同樣因為衛生條件的改善,現在很難見到了,但我們還是經常會聽到「得腦裡鑽著壁蝨」的俗語,用來形容人頭腦不靈光,愛鑽牛角尖。

蟞蜉兒/螞蟞蜉兒 miaq fur

「晉語方言文化」 汾陽話裡的

螞蟻,汾陽話叫 miaq fur。本字是「蟞蜉兒」。古代辭書《集韻》有註釋:

蟞蜉,蟲名,蟻也。

不過由於「蟞」字規則讀音應該是 piaq,所以從音變上,我們更傾向於是「螞蟞蜉兒」的合音。其他縣的方言中也可得到印證,如山西靜樂把螞蟻叫做「螞蟞蜉」,嵐縣叫做「蚍螞蜉」等。

油䗣 - 音 iou xi

「晉語方言文化」 汾陽話裡的

在樹木花草的葉片背後,有時會看到一些油亮油亮的深黃色小點,汾陽話稱作 iou xi,意思就是蚜蟲。蚜蟲有臘腺,可以分泌蜜露,看起來油亮油亮的,所以人們稱之為「油䗣」。

「䗣」普通話發音是 hàn,古漢語中的意思是葉子上的蟲。汾陽話有一類字普通話讀 han,汾陽話讀 xi。如「腳汗臭」汾陽話叫 jieq xi cou;丈夫叫做「老漢 lao xi」;久不下雨叫做「地裡旱xi得不行」,韓家垣村叫 「xi jia y」等等。可以在 一文中找到音變的答案。


「晉語方言文化」 汾陽話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