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誦:楊絳《一百歲感言》

朗誦:楊絳《一百歲感言》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生者,寄也;死者,歸也。無中生有,有復歸無。生滅,自然形態。壽命、生命能是不由自主的,人作不了自己的主。命者,口令也。口令一到,嗚呼哀哉。未悟透生死,非學者也。楊先生,大學者也。)


我得洗淨這一百年沾染的汙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裡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準備回家。(心靜至此,如《大學》言:“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佛家則以“戒定慧”洗淨“貪嗔痴”的汙穢。未悟透此理,非學者也。楊先生,大學者也,與儒佛一轍。) ——來自《文匯報》採訪先生的筆會


在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所言甚合佛家“四聖諦”之“苦諦”,眾生皆苦,有求皆苦,苦海無邊,認苦為樂。從百歲學者口中發端,比大和尚講來,更是字字重如須彌山。與世不爭,你以為無求品自高,結果遭利用欺侮;忍辱呢,結果遭侵犯損害;濟世呢,結果遭嫉妒排擠;處處小心,還要營一個殼保護自己,要隨時準備吃虧。苦呵,苦呵。可見,做人之苦,之不堪言,之不值留戀。) 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於成名成家,暮年自安於自欺欺人。(人生處在貪痴嗔慢疑之中) 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鍊,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慾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一切皆有因果作用) ——來自《走到人生邊上》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鍊,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上段講精神,此段講內心即靈魂,境界更“搗”一層。此處鍛鍊,即為修煉,亦為修養,亦為修身,亦為修心。寒山悟道詩:“我心似明月,碧潭獨皎潔;無物堪比倫,更與何人說。”楊先生心跡與此接近。讚歎啊,造化啊,隨喜啊。祝福楊先生,一顆靈魂,經輪迴人世之鍛造,終於脫塵離俗、鉛華自現了。弘一說“華樹春滿,天心月圓”即為此意。人生,終得大圓滿。) ——來自《走到人生邊上》


朗誦:楊絳《一百歲感言》

朗誦:楊絳《一百歲感言》

朗誦:楊絳《一百歲感言》

朗誦:楊絳《一百歲感言》

朗誦:楊絳《一百歲感言》

朗誦:楊絳《一百歲感言》

朗誦:楊絳《一百歲感言》

朗誦:楊絳《一百歲感言》

朗誦:楊絳《一百歲感言》

尾部歌曲:

<code>人生於世張德蘭人生於世有若寄塵 人人尋找那夢裡人得到接近去愛去恨 有誰會保證心相印陽光普照 照耀世人 茫茫人海你扮那人只要有利個個搏命 世人0既紛爭只欠公允日日在鬥 引誘你是情與欲個個去爭 引誘你是名與利人生於世上有若寄塵韶華如飛 歲月老人衰老以後你會問我何故手腳都顫震我何故人生一世打滾/<code>
朗誦:楊絳《一百歲感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