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他是一個會用音樂來繪畫的詩人

​​

李健:他是一個會用音樂來繪畫的詩人

李健老師總說“音樂詩人”是經紀公司給他的包裝,真的“音樂詩人”應該是貝多芬,莫扎特,肖邦那樣,可是在我看來,李健老師就是音樂詩人,一位用音樂來繪畫的詩人。


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有太多太多的音樂作品可以將此例證。李健老師在《歌手》中選了一首在大眾看來相對陌生的歌曲《十點半的地鐵》,你用溫暖有力的聲音描繪了一幅深夜地鐵的生活場景。李健老師在演繹這首歌時,給我的感覺就是他已經很久沒有做過地鐵了,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告訴聽眾,在生活中吃過的苦受過的罪都會像這趟列車一樣週而復始的運行,卻又被多年不做地鐵的自己銘記。銘記的是自己那段清苦的經歷,李健老師在成名之前的生活在大眾看來是清苦的,住在北京的四合院裡,寫著作品,無聊的時候還在研究怎麼讓發動機運行。他說其實真正的生活是很枯燥乏味的。這是李健老師在演繹這首歌時帶給我的畫面,很惆悵,描繪了一輩人的“苟且”,這也不難解釋為何李健老師在演繹這首歌時為何如此動情。

李健:他是一個會用音樂來繪畫的詩人

其實《父親寫的散文詩》和《十點半的地鐵》風格差不多,但是散文詩這首歌描述的是父輩們的“苟且”,這似乎更加引起了觀眾們的共鳴。在聽這首歌的時候首先是淚目,接著我腦海裡竟不自覺的出現了畫面,這真的是繪畫的詩人。在李健老師的“男生版”這幾句中,卻是一個男人對一個未來的男人的體諒和傳遞,兒子在歲月的飛馳中,也會成為一個家庭頂天立地的男人,會像自己現在一樣,承擔更多責任,面對更多艱難,也會有走投無路疲憊不堪的時候、“痛往心裡鑽”的脆弱時刻,也可能面對父母的離去、不得不自己勉勵支撐、為妻子、兒女遮風擋雨,把這種祝福和愛繼續傳遞下去。這時“但願他們不要活得如此艱難”才真正的如同一聲太沉重又太美好的嘆息,呵出在心上。也正是這句,讓我從懷舊和心酸的狀態,頓時湧出了許多回憶和感慨,熱淚盈眶。我喜歡這種含而不露,舉重若輕的感覺。

李健:他是一個會用音樂來繪畫的詩人

早年的李健老師是時常晚睡晚起,讓李健老師做出改變的是在意大利的科莫湖畔創作《美若黎明》的時候。人在異鄉對時間的感受尤其深刻,李健因時差起得早,習慣熬夜晚起的他突然發現早上的陽光給了他一種從未有過的希望,欣喜的感受到一天起始的狀態,黎明的朝陽帶給他驚喜。而人在清晨處於半夢半醒間,很難分清現實與夢境,像是一個零界狀態,好像昨夜的夢還沒忘掉卻已走入現實,於是引發了這首歌的創作靈感:無論在什麼時間、在人生的任何階段,只要有新的希望和目標,那一刻就是“黎明”。所以當背景音樂一出現的時候,我腦海裡竟然出現了一縷陽光,我竟然有種“顱內推拿”的感覺,好神奇。

這首歌的創作借鑑了馬爾克斯魔幻現實主義的寫作方法,像在現實與夢境中穿行,從夢境走向黎明,寓意時光的過去,帶來充滿希望的開始。歌詞中寫道“我看見夢中人走出彩色的房間”,就像是一個幻影,也許是年少時候的自己看見夢中人的感覺,少年對於女性的印象都似油畫一般美好、充滿希望,恰如早晨的陽光。

在我看來“美若黎明”就是人生的各個階段、包括一天各個時段裡令人感到希望的那一個瞬間,它不是一個絕對時間上的概念,傍晚看夕陽西下、夜晚看靜謐月光,有如初般豁然開朗的一瞬間,都是最美的“黎明時刻”,因為有希望便是美麗黎明。

李健:他是一個會用音樂來繪畫的詩人

雖然李健老師已經上過兩次春晚,但是仍然給人不溫不火的感覺,真正走入大眾視野的應該是2015年的《歌手》,這個時候你已經健身兩年。我記得你說13年的時候去了一次西藏,我記得應該是拍飲用水的廣告,高原反應很厲害,身體很不舒服,從那之後你便開始健身。上《歌手》的時候,你把劉海抽了上去,增添了一種中年男人獨有的魅力。時至今日,您又變得更加淡然。從《滄海輕舟》中我便可以體會到這種淡然。這首歌讓我聯想到煙霧繚繞的清晨,我在湖中泛舟前行。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是在《快男》,歌詞寫道,運似輕舟,世間滄海。寓意不言而喻。但真正面對這群年輕善良的孩子,他最終還是唱道,終有輕舟越過萬重山!他希望大家淡化比賽中的競技,注重過程。

第二次聽到這首歌實在《中國好聲音》,這次是讓我真的愛上這首歌。其實四個人的音色不太好合,尤其康樹龍和旦增。這種詩詞感極強的歌,更適合清澈之聲,康樹龍的噪音顯得滄桑,旦增的藏族音色略帶異質。但是笛聲之後,藏語吟唱徐徐升起,竟有宗教化的聖潔之感,自然而然騰起仙氣。tiger的聲音太美了,清風朗月一般。康樹龍的滄桑音色,配上“放眼世界蒸騰一片”,反而凸顯蒼茫遼闊。

李健老師緩緩步出這幅山水畫,突然讓我想到張孝祥“穩泛滄溟空闊”一詞。在四組戰隊合唱中,李健算是唱詞少的,大部分交給了學員。他在編曲和演唱上照顧了各具風格的三人,自己去唱了個很高的key。任爾煙波杳杳,我自輕舟遊弋,萬象無非賓客,風雨驟歇,恍然回首,至今識得來時路,輕舟已過萬重山。高音清亮,似是柔情卻直指人心。自帶混響,現場聆聽會更動情吧。當然,本曲最過人之處在於境界和格局。“跋山涉水看不見命如山”,這是運命之下的艱難險阻。“運似輕舟世間滄海” ,我想起東坡“小舟從此逝 江海寄餘生”。最後一聲“終有輕舟 越過萬重山”,真乃神來之筆,“竹密豈妨流水過,山高任憑野雲飛”。

我覺得李健老師作詞作曲水平是穩步提升的,而且思維縝密,這也是我們作為理科生的優勢吧。我聽李健老師的歌曲不僅有畫面感,而且找不到漏洞,做到這些,已是不易。但李健老師又能將細膩的情感表達出來,在國內也是少有的,不愧是用音樂來繪畫的詩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