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鄉:1578戶百姓實現安居夢

紅網時刻12月13日訊(寧鄉站記者 範婷)“現在碰到下雨天,我也可以安心睡覺,不用擔心房子漏水、倒塌了。”水泥護砌的基石、嶄新的磁瓦屋頂……今年8月,寧鄉市黃材鎮寧峰村七組71歲的鄧寸飛與老伴從危房搬進了新房,內心充滿感激。在寧鄉,越來越多的老百姓通過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的方式實現了安居夢。

日前,記者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採訪瞭解到,今年年初,經鄉鎮(街道)摸排上報全市農村“四類”重點房屋存在安全隱患的對象為1578戶,目前1578戶已通過實施危房改造、鎮村自籌資金解決、集中供養、投親靠友等措施全面落實住房安全保障措施,全市394戶對象危改補助資金已於11月30日撥付到位,共計撥付資金966.5萬元。

政策好貧困群眾不再住危房

許多老百姓的老房子在歲月的洗禮中,變成了危房、“病”房,嚴重威脅著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市委、市政府將住房安全保障作為“兩不愁三保障”中最重要的工作來抓,狠抓住房保障措施落實進度,按照“每週一報、每月一小結”的要求,高位調度住房安全保障工作落實情況,全面落實“危房不住人、人不住危房”的總要求。

黃材村十組貧困戶寧伏波戶,是該村57戶貧困戶中唯一一戶還住土磚房的貧困戶。寧伏波與患有精神疾病的妻子住在搖搖欲墜的老房中多年,一到下雨天就提心吊膽。去年以來,支村“兩委”為他多次向上級領導反映,結合扶貧新政策,幫助寧伏波申請危房改建。申請後,考慮到寧伏波家勞動力不夠,支村“兩委”發動黨員幹部、愛心村民幫忙,為他家建好了新房,配置了新傢俱。今年7月18日,寧伏波搬進新家,他激動得熱淚盈眶:“這輩子沒有想過,還能搬出土磚屋,住進新房子,沒出一分錢,傢俱都有人送來了。”

寧鄉市農村危房改造重點圍繞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五保戶)和貧困殘疾人家庭等四類重點對象進行改造,按照重點援建4萬元/戶、一般援建2萬元/戶、重點修繕加固1萬元/戶、一般修繕加固0.5萬元/戶“四種類型”實施農村危改。自2013年以來,全市共計改造農村危房13809戶,共計支付危改資金35426.5萬元。有效推動農村住房提質升級,切實增強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措施好265戶困難家庭“換新裝”

“在我們的號召下,今年有9家愛心建築企業參與援助,為特困戶提供免費上門維修服務,目前已有265戶特困戶的房子得到了除險加固。”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寧鄉市農村居民基數大,在危改政策以外,仍有部分困難群體住房存在安全隱患,而愛心建築企業的加入,為問題的解決帶來了新方向。

“你看我70多歲了,以前一到下雨天,我就搭梯子到處接漏,有時候床都是溼的。”提起自己房子那些“難事”,東湖塘鎮羅湖村建檔立卡貧困群眾蔣庚午記憶猶新。現在,他家的房子在湖南海通建設有限公司的對口幫扶下,已經完成了整個屋頂的更換,全新的鋼絲石棉瓦讓他非常安心。

孟德良是湖南海通建設有限公司泥工班班長,是公司派出的危房加固除險項目負責人,他介紹:“初次來看,蔣庚午的房子外表看上去不錯,就是漏水嚴重,剛開始我們拿出的方案是局部維修。但經過深思熟慮,還是決定全屋頂換新,包括瓦片和架子。”方案出來後,孟德良帶著蔣庚午自己去市場挑選了材料,經過三天時間,房子煥然一新。

據孟德良介紹,湖南海通建設有限公司共負責5棟房屋的維修工程,分佈在東湖塘、壩塘兩個鄉鎮。為了保證項目實施順利,孟德良前後5次深入兩個鄉鎮,覺得很有意義,“這種工程是隻有投入沒有回報的,但能為困難群眾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我覺得心裡很滿足。”

因人因戶施策,已成為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落實住房保障的亮點工程:針對不同類型,採取不同措施保障農戶住房安全,針對有意願的、有能力、符合條件的危改戶,通過個人自籌、危改資金補貼的方式,進行新建或修繕加固;針對無能力且住危房的農戶,通過做好親友思想工作,以投親靠友的方式解決住房安全問題;針對無意願且無能力的五保老人,採取投親靠友或集中供養等措施落實住房安全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