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的栽培技術

蘑菇的栽培技術

蘑菇也叫雙孢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和其他營養成分,被譽為“人類健康食品”。現將蘑菇栽培的技術介紹如下。

蘑菇的栽培技術

蘑菇

1、蘑菇培養料的配製

(1) 糞草培養料。稻草50%、家畜糞(乾重計)44%、過磷酸鈣1%、碳酸鈣2%、石灰2%,益富源菌菇生態寶1%。然後消毒滅菌。

(2) 半合成培養料。稻草60%、家畜糞(乾重計)35%、過磷酸鈣1%、石膏1%、石灰2%,益富源菌菇生態寶1%。然後消毒滅菌。

(3) 無糞合成培養料。稻草88%、麩皮或米糠7%、過磷酸鈣2%、石灰2%,益富源菌菇生態寶1%。然後消毒滅菌。

2、培養料的堆制

(1)堆制前的準備

工作堆料前1—2d,要把稻草切成30cm左右長預溼,讓其充分吸水。使用的各種畜糞和磷肥,經混合均勻後,單獨預溼堆積。原材料預溼含水量一般為60%—65%。建堆後,在每一次翻堆時,再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噴淋補充。

(2)堆制過程

建堆時先鋪放一層厚約1cm,寬1.5—1.2m,長度4—6m預溼過的稻草,再鋪放一層厚約6cm左右預溼的畜糞,如水分不夠,要適量均勻地噴水,這樣依次堆積至1.5m的高度,最上面一層用家畜糞全面覆蓋。堆時要注意堆的形狀,邊緣儘量垂直、整齊。

(3)堆肥中的溫度及翻堆

建堆後第2天,堆內溫度開始逐漸上升,到第5—6天時,中心溫度可升至最高70℃左右後,這時就要進行第1次翻堆。以後每隔5d左右翻堆1次,每次翻堆時,含水量保持在65%—70%為宜。在第2次翻堆時,要添加石膏粉和碳酸鈣。經4—5次翻堆後,堆肥即可腐熟。堆期需25—30d。

(4)堆肥後發酵——二次發酵堆肥的二次發酵可分為兩個步驟:

第一步,將堆肥溫度升至60—65℃,保持2—4h,以殺滅堆肥中殘存的害蟲和有害微生物(巴氏消毒);

第二步,稍微通風將堆溫降低至50—52℃,保持4—7d進行後發酵,使有益微生物(放線菌)充分生長繁殖,然後,溫度降至25—26℃進行播種。經後發酵(二次發酵)後的堆肥呈暗褐色,稻草(或麥秸)變軟、易斷(一拉即斷),但仍有彈性,水份含量以65%—68%為宜,酸鹼度7.5,無氨臭味,無線蟲及其他各種蟲害。

蘑菇的栽培技術

蘑菇

3、播種

(1)前期管理

以保溼為主,播後15d以內,料面不能直接噴水,料面宜適當放平。對於播種後遇到持續炎熱和乾燥的天氣,菇房內的相對溼度在70%以下時,為了防止影響菌種的定植和吃料,可以在培養料上(床面)覆蓋一層報紙,必要時可以在報紙上噴水,以及在菇房的空間、地面上噴霧,使菇房內的相對溼度保持在75%左右。

(2)覆土

蘑菇菌種定植後,約20d左右,菌絲即深入到1/2—1/3,這時可進行覆土,覆土含水量為70%—75%,覆土所用的土質,分粗土和細土兩種,下層覆用粗粒土,以保持良好的透氣條件,上層覆用細粒土,以保持料內良好的水分狀況。

4、後期管理

(1)溫度

發菌階段菇房溫度控制在23—26℃為宜,出菇階段溫度控制在14—16℃為宜。

(2)水分

從覆土到出菇,需15—20d。頭3—4d噴水稍多,使覆土的含水量達到最大後(75%左右),每天只需噴少量的水,以維持其水分平衡即可。覆土後10—15d,當蘑菇菌絲普遍長到覆土層,即覆土縫中已有大量的絨毛菌絲長出時,就噴灑較重的“結菇水”,結菇水用益富源菌菇生態寶稀釋300~500倍噴施。

同時加強通風。噴“結菇水”後,停水2—3d,再恢復正常的噴水量。出菇前期,即每批菇長到黃豆大小時,都要噴1次1kg/m2左右重水。以後每天噴1—2次,每次0.5—0.8kg/m2,噴水的時間最好在早晚溫度較低時進行,一直到採菇高峰之前。以後,逐漸減少噴水量,每天噴1次0.8—1kg/m2,直到下批小菇出土後,長到黃豆大小時再噴重水,這樣週而復始地進行水分管理。出菇後期,即第3批菇採收以後,蘑菇基本上不是成批生長了,這時要採取輕噴、勤噴、逐漸減少噴水量,每天噴水0.8—1kg/m2。菇房內的空氣溼度,發菌階段控制在70%—75%,出菇階段控制在85%—90%為宜。

(3)通風換氣

從覆土到出菇這段時間裡,呼吸作用比較旺盛,消耗的氧氣和排出的二氧化碳增多,應給予適當的通風換氣,並選定幾個通風窗長期開啟,使菇房內的環境變化幅度較小,保持相對穩定的空氣循環,避免出現死角,以保持菇房內的二氧化碳含量低於0.08%,覆土層表面上的二氧化碳含量低於0.1%—0.5%。

蘑菇的栽培技術

食用菌栽培

5、適期採收

一般的採收適期為菌蓋在2cm以上,菌幕尚未破裂之前,都屬採收適期。每潮菇採收完畢以後,應停止噴水5—7d,待菌絲恢復生長以後,繼續進行噴水及其他各項管理工作。

6、病蟲害的防治

(1)衛生措施

在出料後、曬料前、堆料中、進料前後等階段,菇房和場地都應消毒以除潛伏在菇房和場地的雜菌和害蟲。蘑菇栽培所用工具都應及時洗淨,定期消毒。大的工具用石灰水浸洗,小的工具用高錳酸鉀、石碳酸等藥物消毒。覆土的汙染是病蟲害暴發的重要原因。如果覆土材料已經汙染,可以用巴斯德滅菌,處理30min,或用甲基溴燻蒸。

(2)藥劑防治

(1) 蘑菇的病害和雜菌多數是由真菌所引起,因此在培養料中拌用,覆土前後及出菇前後噴用時殺菌藥品時,其藥品、劑量、濃度等都應按規定慎重選擇。

(2) 殺細菌藥劑漂白粉(次氯酸鈣)是廣為應用的殺菌劑。若局部發生較嚴重的細菌性病害,亦可考慮採用獸用抗菌素,如鏈黴素、青黴素等。

(3)殺蟲藥劑蘑菇害蟲種類繁多,可針對不同種類和發生時間而採用不同的藥劑。實踐證明,在出菇之前床面發生蟎類或蛆類害蟲,使用除蟲菊較為合適。菇房及配置培養料的原料,使用氨水燻殺效果較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