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陳尋到底爲什麼拋棄方茴:愛容易,維持太難了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青春校園小說,最近颳起了一股翻拍風,從小說翻拍成電視劇或者電影,像《橙紅年代》、《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不知道大家看過了沒有,今天要細評的是2014年由彭于晏倪妮主演的同名電影《匆匆那年》,講一講陳尋方茴和沈曉棠的那點事。

這本小說看下來都會有一個問題,陳尋為什麼會拋棄方茴而選擇沈曉棠,很多人說他們也會選擇沈曉棠。其實我們最終都會選擇沈曉棠。沈曉棠聰明,漂亮,活潑開朗,容易接觸,善於表達感情,懂得妥協退讓,好上。陳尋怎麼會不選擇她呢?低投入、高回報,理性的男人都不會放下她。而方茴,她太不懂得如何維護感情,和她相處太難了。所以,陳尋放棄了方茴,選擇了沈曉棠。

我們都經歷過這個過程。愛上一個人,確定一種關係;然後發現好難維持;於是否定自己的愛情,開始在對方身上挑錯,說服自己不要再愛她了;然後分手。然後再相愛,再確定關係,又發現相處不易,接著否定愛情、挑錯、說服自己不要繼續愛,分手。週而復始。一直到我們找到一個容易相處的人,然後自欺欺人地說,這就是我最愛的人。和陳尋一樣,我們放棄了最愛的人,選擇了容易相處的人。所以說,我們最終都選擇了沈曉棠。

喬燃感嘆過最好的東西往往是得不到的。其實這不是最痛心的領悟。最痛心的領悟是,你最愛的人,不再值得你去努力付出。我想這是陳尋離開方茴的真正原因。可能,人就是從這點開始變得現實吧。不悔夢歸處,只恨太匆匆。謝謝作者這般優美的詩句。儘管無論時光倒流多少次,我都不會和我最愛的人走到最後,但是多麼希望和她在一起時,時間可以慢下來。

方茴後來自輕自賤,但這是唯一一部打架墮胎而讓我不反感的電視劇。有太多人不喜歡方茴,但又有太多人性格中有方茴的影子。她因為一些事情變得有些膽小,她缺乏安全感所以下意識地自我保護,她的平凡讓她自卑,傷害了愛的人,也在自我懷疑中傷害了自己。這使得這種類似慘烈的結局幾乎成了必然。但是一個人性格即使再不堪,被劈腿後也不該被責難,因為劈腿一方已經逾越了道德底線。沒人攔著你去追求更合適的愛情,但在忠誠裡結束上一段是對曾經愛情最後的尊重,同時愛著兩個人,結局就是同時傷害兩個人。就像宋寧說的:“想兩全其美,必定兩敗俱傷。”

我要說的是陳尋由始至終,從來愛的都是方茴而且比起方茴不會少,而他對沈曉棠可能是有愛但不是深愛或者說根本不愛!陳和沈由陳尋和方茴矛盾開始,這點大家應該都看得出。陳尋自己形容自己是一隻飛鳥,他的世界很廣很闊,而方茴的時間只有陳尋。而方茴,她一直禁錮在自己愛陳尋的圈子裡,陳尋一直在成長一直在飛,可方茴沒有跟不上陳尋的腳步。即使沒有沈,他們分手真的是必然的。沈的出現恰巧是一個契機,那時的陳尋不是不愛方茴,而是真的迷失了,而且也真的對沈動心不可否認。這正是年輕所致,他沒有正視和方的矛盾而是選擇了逃避,他和沈在一起是無比快樂的,和方那樣的女孩完全不一樣,新鮮刺激,還有就是輕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