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觀!高寶邵伯湖一天捕撈梅鱭22萬斤

今日零點開始,高寶邵伯湖梅鱭(俗稱“毛刀”)、銀魚禁漁期結束,扳網、兜網、灘網漁船開始入湖從事捕撈生產。梅鱭迎來豐收季,今

壯觀!高寶邵伯湖一天捕撈梅鱭22萬斤

日一天,7幫漁船(共50多條)捕撈梅鱭22萬斤。為保護漁業資源,湖區今年開始試行灘網梅鱭配額管理(灘網是梅鱭捕撈的主要漁具)。漁管辦漁政處處長朱永順說,今年首日產量在多項措施限制下,捕撈量比去年少了10萬斤。

壯觀!高寶邵伯湖一天捕撈梅鱭22萬斤

湖區梅鱭今晨開捕

50多條漁船一天捕22萬斤

湖鱭屬定居性鱭魚,又稱梅鱭,俗稱風尾魚、毛刀魚、湖刀魚等,是高郵湖的優勢種群魚類,也是具有重要經濟意義的魚類之一,在高郵湖數量多產量高。

朱永順說,為控制捕撈強度,開捕前,漁政員就深入漁村船頭,根據《高寶邵伯湖捕撈準用漁具目錄及標準》對即將投入生產的灘網漁具進行了審驗,要求每本捕撈許可證核准的灘網網衣上綱不超過140米;單個鐵墜重量不得超過50克,鐵墜間隔8釐米以上,取魚部分網目尺寸為1釐米以上,上下綱高度300釐米以下,拖泥蓋網高度不超過80釐米,雙船配置捲揚機起網,距湖岸2000米以內核準地點作業(經核准的特殊水口除外)。

壯觀!高寶邵伯湖一天捕撈梅鱭22萬斤

開捕首日,考慮到高溫天氣,漁政人員決定減少捕撈船隻(湖區共有8幫灘網漁船捕撈,減少一幫),當天7幫漁船共50多條船的捕撈量為22萬斤,比去年減少了10萬斤,避免梅鱭資源浪費現象的出現。

漁民介紹,他們的捕撈區域都是固定的,當天從凌晨4時開始捕撈,一直到11時才結束,“我們這一幫漁船捕撈的魚有4萬斤左右。”

壯觀!高寶邵伯湖一天捕撈梅鱭22萬斤

記者看到,魚販子直接將漁船開到捕撈點,等網收攏後,直接將魚裝進魚艙。為了保鮮,魚販子準備了大量冰塊,每放一層魚就放一層冰塊。 記者看到,捕撈上來的梅鱭,與長江刀魚非常相似。

“調查發現,湖區梅鱭有短頜鱭和長頜鱭之分,而長頜鱭與長江刀魚同為一個品種,唯一區別在於它們的生長環境——湖鱭常年定居在湖泊,而長江刀魚是江海洄游性魚類。”朱永順說,正是因為生長環境的差異,也導致了梅鱭與長江刀魚市場價不一樣。湖區捕撈上來的梅鱭,主要用於螃蟹飼料,少部分也會加工成鳳尾魚罐頭,售價只有1元左右一斤。

開捕當天,漁政人員緊跟巡查,“漁業捕撈生產秩序良好,扳網、兜網、灘網漁船都能持證生產,銀魚產量與往年持平,鯽魚等雜魚整體規格較大,符合相關起捕要求,禁漁成效初步顯現。”記者 向家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