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兵集体逼迫皇帝皇帝进行封赏,赵匡胤:全部流放!

此时发生在北宋开宝年间,在一次南郊祭祀大礼之后,部分官兵因为没得到皇帝赏赐,竟然公开击鼓聒噪。向皇帝索要赏赐。赵匡胤大发雷霆,一怒之下将带头闹事的士兵斩首,其余人全部刺配流放边关。铁腕的处理了这次士兵闹事事件。

士兵请求赏赐,为什么会遭到斩首流放呢?因为赵匡胤想借此事敲山震虎。来震慑全国的士兵。众所周知,北宋初期士兵骄横,不把朝廷放在眼里。所以宋太祖想通过此事,镇压一下士兵的嚣张气焰。

自唐末五代以来,天下大乱,地方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地方政权也是此起彼伏。几十年间北方就换了五个朝代。大多都是被手握重病的大将所更替。就连宋朝也是如此。

其实决定政权存亡的原因不仅仅在大将身上,还有他们手下的士兵,不仅武将会背叛皇帝,骄横的士兵也常常会驱逐将领,正所谓“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赵匡胤的黄袍加身就是个例子。

所以在北宋建立之后。宋太祖赵匡胤吸取五代时期武将和士兵叛附无常的教训,采取“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策略。削弱他们的权利,让他们相互制约。消除了这一潜在风险。然而骄兵悍将即便被收归中央,但还是不安分守己。所以才会出现上文的那一幕。

在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十一月,宋太祖举行南郊祭祀大礼,典礼之后对参与典礼的官员、宗室、扈从的士兵等进行赏赐,郊祀后对参与者进行赏赐的做法,在宋朝形成了定制。而宋太祖赵匡胤最初这一做法是希望通过丰厚的赏赐,来安抚士兵的心。但没想到那些骄兵悍将没有感激收敛,反而变本加厉。这使的宋太祖赵匡胤怒火中烧。

祀后朝廷赏赐参与扈从的士兵,未参与的士兵则得不到赏赐。 骄横的川班内殿直士兵不甘心,一起向皇帝索要赏赐。宋太祖才会勃然大怒,下令将带头处死,其余人流放。之后又废除了川班内殿直这一机构。

宋太祖铁腕处理骄兵请赏之事,对打压骄兵悍将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但并未彻底根除此种陋习,宋真宗时期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但真宗没有太祖赵匡胤的气魄,只能士兵妥协并赏赐绢帛,最后还贬黜了处理此事不力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