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湘游·诗词湘景 | 车水马龙的长沙营盘路,藏着悠长的宋词故事…


今天的长沙营盘路,车水马龙,安宁繁华。

人人都知道营盘路隧道川流不息,却少有人了解,这条路,还藏着悠长的宋词故事……

梦回吹角连营

可恨东君,把春去春来无迹。便过眼、等闲输了,三分之一。昼永暖翻红杏雨,风晴扶起垂杨力。更天涯、芳草最关情,烘残日。湘浦岸,南塘驿。恨不尽,愁如织。算年年孤负,对他寒食。便恁归来能几许?风流早已非畴昔。凭画栏、一线数飞鸿,沉空碧。


——《满江红·暮春》 辛弃疾

公元1179年,39岁的辛弃突然接到南宋朝廷发来的一封调离信函,要他离开熟悉的湖北到陌生的潭州(今长沙)任职,远离抗金的前线,像当时的南宋朝廷一样偏安一隅?故土难收,让生性豪迈的辛弃疾有无限的愁思与痛苦。

骑着高头大马在长沙道中踽踽独行,辛弃疾看到有妇人题壁,词语间透出无限遗恨。这便触发了词人的愁思,他在《减字木兰花》中写道:“盈盈泪眼,往日青楼天样远。秋月春花,输与寻常姊妹家。山村水驿,日暮行云无气力。锦字偷裁,立尽西风雁不来。”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那一天到底什么时候会来?收复失地的满腔热血又一次贲张沸腾。

当时的湖南地区农民起义、武装暴动时有发生,老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到了长沙的辛弃疾通过弹劾贪官、打击豪强使湖南的治安有了很大的改善。不过,一向以“将种”自命的辛弃疾,并不满足于安逸的生活,当他在民生、吏治等工作中干出了一定成绩之后,他便向朝廷提出:在湖南建立一支精锐的地方军队。辛弃疾最终顶住重重压力,依靠过人的胆识和智谋,终于建立了一支自己可以指挥的精锐部队——飞虎军。《宋史》上说,飞虎军成立以后,“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然而,让辛弃疾想不到的是,建军这件事情,既成为他一生中的得意之作,替他赢得了不少的掌声,同时又惹出了一连串的风波,在他的仕途中埋下了“暗礁”。

辛弃疾最终没有实现自己收复失地的愿望,又到一年暮春时节,长沙城里红杏花开,绵绵春雨好像愁思不断,词人怀抱满腔的愤懑与孤独,面对多情湘水最终咏出了《满江红》:“可恨东君,把春去春来无迹。便过眼、等闲输了,三分之一。昼永暖翻红杏雨,风晴扶起垂杨力。更天涯、芳草最关情,烘残日。湘浦岸,南塘驿。恨不尽,愁如织。算年年辜负,对他寒食。便恁归来能几许?风流早已非畴昔。凭画栏、一线数飞鸿,沉空碧。”

后来,长沙百姓为纪念辛弃疾,把营垒所在的街道命名为营盘街。只可惜这里的麻石路早已不在,两旁低矮的店铺也多成了水泥楼舍,还可见少数宋时的影子,若有时间,可以去这里走走,品味历史。

出品:今日女报/旅行杂志/凤网

编辑: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