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扶贫记】刘潇:甘当扶贫路上的“铺路石”

  4月22日上午11时,走进同心县河西镇上河湾村养殖基地施工现场,工人们挥汗如雨,各种机械紧张作业,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养殖基地3月24日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办公区域及3道圈棚的主体结构已建设完成,剩余相关配套设施预计5月中旬全面完成。待基地投入使用后,预计可带动200余贫困户创业增收。”宁夏交通运输厅驻上河湾村第一书记刘潇介绍,下一步计划将基地周边剩余土地整理、整平,为一些无法扩大、没有养殖地点的农户提供养殖渠道,让农户与村委上签订土地使用协议,自己建设牛棚,确保村级体经济和农户个体经济共同发展。

  2019年2月,刘潇接班来到上河湾村担任第一书记,继续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本着既要“输血”,更要“造血”的脱贫思路,刘潇及驻村工作队遍访全村农户征集民意,积极帮助养殖户协调扶贫贷款和养殖保险;与村两委团结一心,经过深入交流及实地考察后决定发展村集体经济,搞集体养殖产业。惠民政策的落实,加上刘潇等人扶贫工作的扎实开展,激发了村民养殖增收的动力,也坚定了脱贫致富的信心。

  “刘书记,现在养殖行情好,院里的牛棚都养满了,我还想继续搞养殖但是没地方建棚,能不能给想想办法帮帮忙。”“刘书记,我看隔壁老马家养那么多头牛,我也想跟着搞养殖,但手头有些紧,想问问您贷款方面的事。”

  2019年8月,上河湾村养殖基地最终定为宁夏交通运输厅帮扶援建项目,由宁夏交通运输厅批复下拨180万元建设资金。期间驻村工作队整合资源、挖掘潜力,为项目施工做足前期养殖场选址、测量等准备工作,并帮助完善上河湾村经济合作社相关制度规定。

  解决好农户的养殖问题后,刘潇将交通人“铺路石”精神再次延续,先后实施了中部饮水工程、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2019年通过查漏补缺,对冬季供水不稳定的85户实施自来水管道改造提升,建设保温井251座,定期还会对水质进行检测,从源头解决农户饮水问题,现如今全村农户实现自来水全覆盖。

  若想经济富,就得先修路。曾经的上河湾村路坑坑洼洼,到了下雨天,更是成为名副其实的水泥路,别说运输货物,就连村民正常出行都是难事。2017年在宁夏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扶持下,上河湾村新建了4.2公里基垦路便于村民生活生产,全村硬化路达到27.5公里,打通的不仅是宽阔的出行道路,更是昔日村民心中的堵塞。

  村支书田金福常常自豪地说:“所幸有宁夏交通运输厅这个强大的后盾给予帮助,要不想都不敢想能有现在的发展,以后拉玉米的车怎么跑都不怕秸秆掉下去了,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啊。”

  据了解,目前上河湾村共计1126户4006人,其中常住人口1089户3894人。2014年以来,按照中央及区市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全村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501户1918人,截至2019年下半年累计未脱贫人口6户16人,2019年村民年均收入11106元。

  谈起扶贫故事,刘潇笑着调侃起了自己,自从初中毕业后,再也没用使用过旱厕,更何况是这么简陋的旱厕。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刘潇从未近距离接触过庄稼,那种拥抱大自然的感觉,是城市生活带来不了的。直到现在还时常与家人讲提起农村的天空更蓝,星空也更加美丽。

  “驻村工作实际就是帮老百姓算算账,什么钱花的划算,如何引导每个家庭走上更稳定更富裕的发展之路,如何转变以往的落后思想,让孩子们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就是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成就着脱贫攻坚这样不平凡的事业。”刘潇说。

  一年多的时间里,穿村公路得到了改建,村内也通了公交,除了传统的种植玉米产业外,更有了养殖牛、羊和不同种类务工增加的收入,孩子们的义务教育不但得到了保障,还享受到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群众的日子越来越好......(记者 胡俊 金文阳)

来源:宁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