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上市公司为何值得重点关注?

前言:

作为港股市场的医疗器械龙头,威高股份最近一个月可谓是风光无限。

自财报公布以来,股价持续上涨,近日更是创出历史新高,总市值达到545亿元,估值也从23.16倍提升到29.56倍,使得公司迎来了“戴维斯双击”。

上市以来的股价走势图 来源:东方财富网

2019年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6亿元,同比增长17.7%;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8.4亿元,同比增长25.3%。整体业绩表现靓丽。

威高股份整体经营情况 来源:公司财报

但是,从往年业绩情况来看,威高股份的股价能创出上市新高,却是经历了几次曲折的发展,2016年和2018年,公司净利润增速分别下滑0.61%、14.79%

那么,如今强势的股价表现,是否意味着公司已经彻底地实现“困境反转”了呢?

01

公司发展史

威高股份成立于2000年,2004年在香港创业板上市,2010年转入主板。

2018年8月公司股票在香港市场顺利完成全流通并成为恒生港股通成分股。

同时,公司也对产品结构进行了梳理,至此确立了五大主营业务,实现从器械一次性耗材龙头逐步向医疗器械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变。

成立之初,公司主要以一次性医学耗材为主业。

如今,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公司业务已涵盖医疗器械、骨科产品、介入产品、药品包装和血液管理等五大领域。

其中,医疗器械产品又分为临床护理、创伤管理、麻醉及手术、医学检验和其他耗材,并于多个细分领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威高股份五大板块 来源:公司财报

我们来看看威高股份的发展史:

1、高速成长期(2004-2013年):

自威高股份上市融资后,实力大增,加上得益于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高景气度,公司的产品线得到扩充,并且实现快速成长。

2005年成立骨科业务,2008年推出透析器进入血透市场,2009年拓展骨科产品及血液净化业务。

2004-2013年,公司总营收从4.08亿元增长至46.1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1%,增速非常快。


2、增速放缓期(2014-2017年):

由于受到限抗、限输和招标限价等政策影响,公司的业绩增速下降到10-15%。另外,公司也依靠产品的更新换代和产品组合的拓展来维持收入增长。


3、成长恢复期(2017年至今):

自2017年开始,威高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改革。2017年1月,威高对威高血液的持股由70%降低至49.34%,后逐步稀释至43.3%,不再纳入上市公司报表。


2018年1月,完成对美国爱琅的收购,持股89.8%,获得后者的肿瘤介入和血管介入产品。同年8月,更是实现了H股全流通。

那么,2019年的财报是否足以说明,威高股份要进入新一轮的快速成长期呢?


02

快速成长,市场广阔

骨科类产品是用于治疗骨科疾病的医用耗材及相关手术配套工具,属于高值医用耗材类。从产品类型来看,骨科类产品主要包括骨科植入耗材、骨科手术耗材以及骨科手术配套设备等。

其中,骨科耗材作为最主要的骨科产品,上游是材料、医学生理学以及生产工艺等,其中材料是骨科耗材的核心。

另外,产品设计和加工工艺对骨科产品的临床性能和质量非常重要,随着高精度加工设备和金属3D打印技术的广泛运用,骨科产品的临床需求得到大幅提升。

骨科耗材产业链 数据来源:西南证券

从市场情况来看,2018年我国骨科市场规模达到258亿,2010-2018年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预计2023年将超过500亿元。

关节类产品占骨科市场份额最多,达到37%,其次是脊柱类,占比18%,而创伤类和运动医学类则分别占比14%、11%。

从市场增速来看,国内骨科细分领域市场增速分别是运动医学>关节>脊柱>创伤。这一增速跟技术壁垒不无关系,关节类和运动医学类产品的技术壁垒最高,其次是脊柱类和创伤类。

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集中度高,我国骨科行业还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


03

2019年财报看点

从产品结构来看,2019年五大板块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

威高股份的产品结构 来源:公司财报

(1)医疗器械,是威高股份第一大主业,实现营业收入54.14亿元,同比增长12.2%,占总营收比重52.2%。

其中,临床护理类业务占总营收41.1%,达到42.56亿元,同比增长9.4%;创伤管理、医学检验业务快速增长;预充式注射器与冲管注射器保持高增长势头。


(2)介入产品产生营收16.56亿元,同比增长14.6%。自2018年1月完成对美国爱琅的收购后,该板块从影像介入拓展至肿瘤介入和血管介入,使得介入业务占比从2.4%迅速提升至16.4%。


(3)骨科产品,实现营收15.56亿元,同比增长31.8%,占总营收的15.0%。威高股份的骨科收入主要由控股子公司山东威高骨科贡献。


受益于老龄化加速、进口替代和政策利好,公司的脊柱、创伤、关节业务均实现快速增长,其中关节产品受益于行业景气度与公司产品的优势,延续高增长态势,增速超过50%。

威高骨科的收入情况 来源:公司财报

威高骨科在脊柱及创伤市场分类占据最大市场份额,是我国打进高端骨科植入物市场分类的骨科植入物公司之一。

对比其他骨科同行来看,威高骨科营收规模也是最高的。2019年,春立医疗、爱康医疗、凯利泰、大博医疗的骨科收入分别为8.55亿、9.27亿、12.22亿、12.57亿。

更为重要的是,威高股份于2019年12月30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正考虑可能分拆山东威高骨科在A股上市。如果分拆成功,无疑能够释放骨科业务的内在价值,提升公司的市值。

(4)药品包装业务实现收入12.81亿元,同比增长34.1%,占总营收比重12.4%。预充式注射器与冲管注射器均实现了30%以上的增长,其中,由于预灌封注射器用于疫苗、生物制品等产品的包装,属于刚性需求,增长更为强劲。

(5)血液管理产品实现营收4.58亿元,同比增长13.9%,占总营收的4.4%。此板块虽然占比较小,但增速比较快。

之所以五大板块均能实现同比增长,归其原因,就在于遍布全球的经销商。

最重要的是,在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威高股份的整体毛利率较上一年增加1.6个百分点至62.77%。

同时,公司的期间费用率同比有所下降。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分别为27.81亿元、13.93亿元,同比下降0.8%、1.0%,占营收比例为26.8%、9.5%。

威高股份的期间费用率情况 来源:公司财报

另外,公司也保持着稳定的研发投入。2017-2019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74亿、3.11亿和4.06亿,去年研发费用率为3.92%,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

04

是否值得入手?

从估值来看,目前威高股份的市盈率PE为26.48倍,市净率PB为3.02倍,是港股市场四家骨科公司中估值最低的。

如果剥除公司的骨科业务,威高骨科作为国内收入规模最高的行业龙头,随着技术壁垒高、增速最快、潜力最大的关节类产品逐渐放量之后,未来的成长性也更强。

骨科公司数据对比 来源:东方财富网

总结来看,由于威高股份的产品结构丰富,弹性更强,业绩稳定性相对较高。而且,通过外延式扩张布局好产品定位之后,公司业绩得到进一步扩大,经营困境也得到初步解决。

因此,从长远来看,无疑拥有较大的投资价值。

不过,短期由于疫情仍在继续,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投资者不适宜追高买进,需要将风险摆在第一位。

- 未完待续 -

还有哪些骨科公司值得关注?

作为医疗器械行业前景广阔的“赛道”之一,骨科公司的成长差异性主要在于产品结构和渠道结构两方面。

目前,我国AH股市场有五家值得关注的公司,分别为大博医疗、凯利泰、威高股份、爱康医疗和春立医疗,前两家在A股上市。

1、总部位于福建的大博医疗(002901.SZ)于2017年9月上市。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公司已经完成了创伤、脊柱、关节、神经外科等全领域布局。

公司的总营收从2014年的2.99亿增长到2018年7.72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89%,净利润从1.38亿元增长到3.78亿,CAGR为22.33%,增长速度非常快。

从产品结构来看,创伤类产品的营收占比最高,其次是脊柱类产品。以创伤为龙头,实现产品线全覆盖,是公司区别于其他同行的地方。

根据南方医药研究所数据,2018年我国骨科创伤类耗材市场占比中,大博医疗(5.8%)排名第三,仅次于强生(14.86%)和史赛克(8.42%)。

大博医疗2019年上半年产品结构 来源:2019年中报

除此以外,在销售模式方面,公司采用的是经销商模式,向经销商进行买断式销售,再由经销商销售给终端用户。

近来年,随着大博医疗的产品逐渐渗透进三级医院并占有一席之地,市场份额和业绩在不断提升。

2月28日,公司发布了2019年业绩快报,实现总营收12.7亿元,较上年增长64.42%;净利润4.66亿元,同比增长25.57%,业绩可谓是非常靓丽。随着第二大核心产品脊柱类的稳定增长,产品线布局丰富的大博医疗,无疑成长空间会非常大。

2、凯利泰(300326.SZ)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脊柱微创领域,经过内生和外延相结合的战略,公司成为了椎体成形龙头,市场占比50%,而外资美敦力与强生合计仅占20%,与其他同行形成了巨大差异化。

2013年,收购北京易生、江苏艾迪尔等竞争对手,拓展心血管微创、脊柱与创伤等医疗领域。

2018年,公司又进行了管理层重组,一方面剥离业绩亏损的心血管业务易生科技,避免与龙头乐普医疗、微创医疗和蓝帆医疗市占率近70%的恶性竞争。

另一方面,以4.95亿元收购美国Elliquence公司,实现大骨科的全面布局。目前,Elliquence的核心产品已获得FDA、CE、CFDA审批通过,销售区域包括北美洲、亚洲、欧洲、南美洲和非洲,其中最大的销售区域在亚洲,中国是其销售额最大的单一市场约占50%。

公司采取的是独家经销商的模式。毫无疑问,此次收购进一步巩固了凯利泰在脊柱微创领域的龙头地位。

根据财报显示,截止2019年上半年,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为毛利率高达81.39%的骨科类医疗器械产品,营收占比70%,同比增长56.44%;其次是毛利率仅有23.72%的贸易类医疗器械,同比增长仅有7.6%。其中,椎体成形占据骨科业务近40%的收入。

凯利泰椎体成形产品的发展史,分为三个阶段:

2008-2012年,椎体成形产品收入实现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公司迎来了第一次“戴维斯双击”。

2013-2016年,收入增速放缓,进入调整阶段,股价也随之横盘整理。

2017年至今,实施学术推广,医生培训教育等策略之后,PVP/PKP手术治疗方式从原有的三级医院市场下沉到二级甚至一级医院,再次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由15%提升至30%以上,迎来了第二次“戴维斯双击”,仅半年时间股价涨了两倍。

凯利泰的历史股价走势图 数据来源:新浪财经

由于上年度处置易生科技和实施股权激励产生了费用,2019年业绩快报中显示净利润同比下滑33.74%,但扣除两项费用之后,同比增长高达101.12%。

这也是公司财报发布后股价“不跌反涨”的原因。

因此,可以预见,脊柱微创龙头凯利泰2020年的业绩会继续保持稳健增长。

除了A股市场的两大龙头之外,港股市场还有威高股份、爱康医疗和春立医疗“三大巨头”。

由于公司的产品众多,因此收入规模和总市值也是五家公司中最高的。2018年总营收为88.09亿元,同比增长14.62%,总市值达500亿元。

威高股份2018年的产品结构 来源:公司财报

其中,威高股份的骨科产品收入来自子公司威高骨科,是国内第一家总营收突破十亿大关的骨科公司。2010-2018年公司收入规模从1.8亿增长至11.81亿元,占母公司总营收的比重为13.4%。

最重要的是,威高股份计划将威高骨科单独在A股上市,一方面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另一方面给大博医疗和凯利泰带来压力。

3、春立医疗(01858.HK)同样专注于关节类业务,市占率仅次于爱康医疗,排名第二。

公司总营收从2014年的1.4亿增长到2018年的5亿,年均复合增速为39%,归母净利润从2014 年的0.4亿增长到2018年的1.1亿,年均复合增速为30%,是五家骨科公司中增速最快的。

从产品结构来看,春立医疗与爱康医疗不同的是,公司拥有独特优势的第四代陶瓷关节产品。这款在2015年推出上市的产品,填补了国产公司高端关节的空白,也拉平了与外资的水平。

文章来自粽哥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