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人人都在“战时区”,服装品牌如何挺过去?

上海服装品牌Lulualways目前在全国有超250家门店,自1月疫情爆发后,线下几乎没有收入;


百丽2月份业绩下滑80%,3月无法预估;


Levi’s 李维斯近期关闭了中国市场半数门店,预计占集团收入的3%,这将为集团短期增长目标造成负面影响;


Nike宣布将暂时关闭中国约半数门店,剩余店面将缩短营业时间;


优衣库在中国关店270家,占总门店数的约40%,其在国际市场的收入短期内会进一步遭到打击;


H&M关闭了武汉地区的13家门店;

……



1

2020年疫情

对国内服装消费需求的影响


服装虽然是生活必需品,但是保暖、蔽体的基本生理需求已减弱,更多是心理需求,是审美、炫耀、场景需求、从众需求。


短期内服装消费需求数量在下降。毕竟,戴个口罩出门,穿的再漂亮给谁看呢?何况更多时间宅在家里,一套睡衣百搭。


短期内,疫情对旅游、娱乐、餐饮、酒店、百货、传统制造业影响较大,势必会影响消费者收入,消费者收入预期下降,用于服装上的消费支出自然减少。


01 对纺织服装生产工厂的影响


工厂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服装工厂多数处于产业链底端,地位可想而知。工厂面临第一个问题是“复工”。不开工就有成本,就是亏损,复工时间预计平均推迟20-30天。


疫情之下,很多企业即使在2月7日后陆续复工,但外地工人在3月份之前回来的比例不会太高,即使回来,隔离期间也无法上班。湖北、温州地区返乡老板回来的时间还要延后。


其次,工厂面临“夏季订单”延期的问题。


3月份左右是夏季交货高峰期,订单延误造成的直接后果,一是违约扣款问题,二是库存增加问题。


同时,工厂“成本上升和订单违约”还会导致“现金流吃紧”。


复工延迟,工资、租金等运营费用增加,订单延迟的扣款,客户不提货导致的库存增加,行情一差,导致的客户压价、欠款等等。

商由于信心不足谨慎备货,会导致有生意也会产能不足。


02 对冬季库存消化的影响


库存就是利润,消化出去就是现金流,就是下个季度上新的采购款。库存的增加,会产生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降低现金周转率,耗费人力、物力,占用仓储,增加管理成本。


库存的折旧速度是惊人的,一年下来货值不足原来一半。疫情下,冬季服装清货已经“完美的”错过春节这个时间段。


03 对春装销售的影响


按照地域差异,春装上新时间,一般南方1-3月,北方2-4月,对于线下渠道商而言,春装年前基本上都上柜。


线下的营销策划和推广方案早已做出来,很多营销预算也花出去;重点做春季产品的电商,大投入的拍摄和美工费用已花出去,主推款的推广费已投入,以天猫为例广告费占比销售额一般在10%—20%之间。


于线下渠道而言,2-3月份,消费者在疫情解除之前基本上是不会到实体店购物的。疫情解除之后,恐慌心理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春装消费的黄金时间段就一个月,所以,春装的销售会大幅下滑。


春装库存增加,间接影响秋季服装的生产和流通,道理很简单,秋季卖春季的库存。



04 对夏装销售的影响


夏装核心销售时间是4-6月, 7-8月消化库存,从时间点看,疫情对线下渠道夏季销售影响主要在前期,但是经济下行期加上阶段性消费者需求下降,线下渠道夏季销售下降是一定的。


线上渠道耽搁的主要是拍摄工作,很多电商夏季产品是分批拍摄的,2月份是一个重要拍摄期。


疫情之下,线下的份额会转移到线上一部分,加上疫情后消费的报复性反弹,夏季对电商是一个利好期。


2

疫情之下,

服饰品牌该如何自救?


短期:消化冬季服装库存,解决现金流问题。


疫情的爆发,让服饰行业被迫按下了“暂停键”,也完美错过了这个清货的黄金时期。那么,服饰品牌们可以采取哪些应急措施呢?


01 利用直播卖货;


服装企业多方面发力线上渠道,直播也是重要的一环,如太平鸟在春节期间开启线上直播等多元销售模式,且均顺丰包邮。


电商平台也对直播给予资源的倾向,这对服装行业来说无疑是一大助攻。


如京东的京喜直播推出“滞销产业带直播帮扶”及“直播义卖”两大计划,启动专项赋能及补贴,百大主播对受疫情影响的产业进行专项带货。


淘宝直播亦有多场直播活动,如接下来2月的“服装日”等。


02 开展社群营销,收割私域流量;


面对疫情,很多品牌都会果断调整策略,联动多家门店店主开展社群营销。


比如每天早上9点半到晚上8点,门店店主都会在朋友圈、微信群或是与粉丝的一对一沟通中,推出特定的商品,每半小时一次,并引导顾客前往小程序中下单。


其次,还有其他品牌通过社群等营销方式及时自救,借势推动会员全渠道打通。例如雅戈尔门店导购通过组群、朋友圈、定向推送和客户关怀等方式开展线上线下融合。


03 线上内容营销,寻求潜在客户;


疫情推动互联网流量持续爆发,这个时候除了卖货,网络营销也正值好时机。


如马克华菲发力网红直播、短视频业务、内容共创营销、线上线下互通吸粉导流。加快、加大马克华菲抖音号、快手号、B 站号等账户的开设和内容传播。


百丽也将加快推进私域流量运营工作,同时要求各品牌加快线上内容营销的力度。


2020年疫情对服饰行业的警示疫情结束后一个周期内,消费一般会报复性反弹,服装消费也会阶段性上升。



3

疫情之后,

服饰品牌又该做哪些改变应对?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很多企业与品牌都措手不及。


此次疫情,服饰品牌除了想办法积极“自救”外,还需要总结经验,制定风险到来之后的应对手法与系统机制。


01 迅速应变,提升产品研发能力;


疫情之后市场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没人可以准确预测,所以,服装企业要时刻注意调整、创新,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


要基于满足用户的便利化需求、审美升级需求、个性化消费需求,以及疫情过后的消费增长需求,在产品、触达、连接用户的方式等各个维度持续创新。


02 保持灵活的库存;


服装行业分析师、关键之道体育咨询有限公司CEO张庆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提到,“目前人员流动相对停滞,服装企业存货无疑将成为巨大压力,这就考验企业是否能建立有效的快反机制。


很多一线品牌已经建立快反体系,不会囤积大量用料,灵活性强的企业库存损失会小一些。”


03 搭建自己的营销平台;


此次疫情过后,相信很多服装企业都看到了小程序、微商城、社群、直播等线上平台的力量,加速线上线下的融合,要建立自己独立的营销平台,应对市场情况的突发状况。


服装行业分析师、关键之道体育咨询有限公司CEO张庆表示,“虽然服装的电商渠道在增长,但相对占比还不够大,传统渠道依然是主流。


此次疫情过后也会给企业带来一些经验,提升电商运营效率,本土品牌则应更重视社群及会员营销,和消费者建立更紧密联系。”


04 轻化成本结构;


无论有没有危机,对服装企业而言,现金流、供应链和库存都是最重要的,控制好手头上的现金,控制好成本都是长远的企业生存之道。


05 注意分散风险;


不仅要强化线上布局,还要进行长期风险规避。


此次疫情过后,企业或将不会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国际品牌可以在多个国家设置工厂,国内品牌可以寻求多个地方的供应链,以应对意外带来的影响。



整体来看,此次疫情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较为广泛,对服装零售行业的影响也将会持续一段时日。


因此,作为企业,必须坚强强大起来,积极寻求各种方法,来应对疫情的冲击。2020对各大中小企业来说,机遇已来,需要的就是逆势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