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一首情深意重的悼亡詞,竟和甄嬛有關

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有一個人都有著很高的聲譽。清初學者顧貞觀說他的詞“一種悽忱處,令人不能卒讀,人言愁,我始欲愁”,王國維稱他為“北宋以來,一人而已”,他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就是清朝著名的詞人——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原名納蘭成德,曾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他與漢人學者交往甚多,人們親切地稱他為成容若。

納蘭是朝廷重臣納蘭明珠的長子,母親是愛新覺羅氏,康熙是他的的表哥。“納蘭氏”就是葉赫那拉氏,位列滿洲八大家族之一,可見他們在清朝地位的崇高。納蘭二十二歲就以第十名的成績高中進士,後來又成為康熙皇帝的近身侍衛,最終晉升至正三品的一等侍衛。

可是,這樣一個文武兼備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隨身近臣,卻因為結髮妻子盧氏的去世而陷入無盡的痛苦深淵。

康熙十三年(1674年),納蘭與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氏成婚。康熙十六年盧氏因為難產,生下兒子後身體一直很虛弱,不久就永遠離開了納蘭。

公元1677年重陽節前三天,納蘭做了一個夢。在夢中,他又遇見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妻子,臨別之時,妻子盧氏留下一聯詩句:“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納蘭情難自已,回想起過往的種種,寫下了這首《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

蝶戀花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全詞上片開篇三句“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悽美而清靈,說的是自己最憐愛那天空中辛苦的月亮,一個月中只有一天是圓滿的,而其他日子都是缺憾;“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是納蘭對夢中亡妻所吟斷句的直接回答,意思是說妻子若是化作天上圓月,自己也一定不怕月中的寒冷,為妻子夜夜送去溫暖,從而彌補心中的遺憾。

下片前三句“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睹物思人,由燕子的呢喃想到與妻子昔日甜蜜而溫馨的快樂生活;

“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是納蘭對亡妻的傾訴,表達了自己的一片痴心。

這首詞中,“不辭冰雪為卿熱”用到了《世說新語》中的一個典故。《世說新語·惑溺》中有記載:“荀奉倩(粲)與婦至篤,冬月婦病熱,乃出中庭,自取冷還,以身熨之。” 意思是說,荀粲的妻子冬天高燒病重,全身發熱難受。荀粲為了給妻子降溫,脫光衣服站在大雪中,等身體冰冷時回屋給妻子降溫。

這個情節,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不錯,在電視劇《甄嬛傳》中就有類似的橋段。當時在凌雲峰上,甄嬛高燒不退。山路難行,無法請到醫生,情急之下,果郡王就脫下衣服,躺在冰天雪地裡,用自己凍冷的身體給甄嬛降溫,使得甄嬛逃過一劫,果郡王和甄嬛兩人也得以情定凌雲峰。納蘭的詞,竟然讓甄嬛得以重生,這是多麼神奇的一件事。

只是,荀粲與納蘭都沒有這麼幸運,他們與自己的妻子最終還是陰陽兩隔,這一世的塵緣終究斷絕。在妻子的墳前,納蘭悲歌當哭,縱使唱罷了輓歌,內心的愁情也絲毫不能消解,也許只能等到來世,才能再一次和妻子雙宿雙飛。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