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遗嘱库:避免遗产纠纷、传承幸福家风,最需要的是规矩

世界上最大的不幸,就是家庭不和、亲人反目,可这样的不幸却每天都在不断的上演。起因并不复杂,仅仅是为了争夺更多的遗产。

在我们的身边,或多或少都会听到相关的案例:本来非常和睦的一家人,在老人驾鹤西去后,为了继承更多的遗产而出现纠纷,谁也不让谁,以至于矛盾越来越深甚至大打出手,和睦的家风不复存在。

这样的事件,在网上进行搜索,更是多不胜数。

是什么让原本和睦的一家人,为了遗产继承而变得形同陌路,甚至成为仇人?真的是遗产价值太高?综合众多案例,可以知道,引发纠纷的往往不是遗产的多少,而是遗产的分配。

换句话说,分多分少并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应该怎么分。如果分配上合情合理,有足够的依据,哪怕分得少也很难产生纠纷。

在以往,决定如何分配的,靠的是家庭成员的自觉性和宗族制度,以及宗族长老的调解。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宗族制度已经几乎不复存在,宗族观念也十分淡薄,依靠宗族长老来进行调解很难发生实际性的作用。

因此,如今决定遗产如何分配的,往往是依靠家庭成员的自觉性。而这十分不可靠,成功的例子百中无一。

避免遗产纠纷,传承幸福家风,所依靠的不应该是自觉性,而是“规矩”,也就是通过法律的途径,明确遗产分配给谁、如何分配。提前立好遗嘱,就是通过法律途径,制定规矩的最好方式。

然而,大部分的人并没有意识到提前立遗嘱的重要性,或者是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提前立遗嘱;即便是知道也会因为传统思想的束缚,比如说“不吉利”,而最终没有采取这种有效避免遗产纠纷方式。

为了让更多的家庭认识到提前立遗嘱的重要性,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深圳遗嘱库做出了一系列的动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比如开展了民生微实事项目“深圳遗嘱库公益服务进社区”,在深圳各个社区举办多场专题讲座以及咨询会,由深圳遗嘱库公益律师团,为社区居民传授家庭财富如何传承的法律知识。

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深圳遗嘱库已经走进社区开展超过300多场宣讲会,成功接待了3万余人次的遗嘱咨询服务,办理遗嘱登记已达6000多份。覆盖各个年龄层。其中,最年轻的遗嘱订立者为32岁,60到70岁遗嘱订立者有2601人,占比39.2%,比2018年高4.2%,往高年龄层看,70到80岁的占比26.3%,80岁以上的占比18.5%。

这显示出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家庭认识到了提前立遗嘱的重要性,愿意提前办理遗嘱的人越来越多,深圳遗嘱库通过社区的普法宣讲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但仅仅是改变思维,认识到提前立遗嘱的重要性是不够的,想要更有效地避免因为遗产问题而引发的纠纷,还需要做的是,保证遗嘱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遗产纠纷案例,不难发现,因为遗嘱不合规而导致无效的情况经常出现。保证有效性,是提前立遗嘱的重中之重。

深圳遗嘱库的建立,就是为此而搭建。为了提供更便利、更优质的服务,深圳遗嘱库设立了深圳市幸福和谐继承服务中心,并于今年在深圳各区建设起100个社区预约服务点。

例如在5月份,深圳遗嘱库驻盐田区预约服务点揭牌仪式已经圆满举行,意味着“百个服务店进社区”的工作取得了重要性的突破,和进入了新的阶段。

深圳遗嘱库的不懈努力,在推进服务升级的同时,也收获了良好的口碑。

6月26日,深圳遗嘱库的品牌项目“爱的传递,深圳遗嘱库公益服务进社区”,喜获2018年度民生微实事百姓口碑榜暨2019年度“民微好项目”十佳项目奖。

幸福家风的传承、和睦家庭的维护,需要将遗产纠纷消弭于无形,需要以法律途径,打造出规矩,使遗产能够合理、合法、有效地进行分配。深圳遗嘱库,致力于此、服务于此,将会精益求精,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