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孩子,也要有仪式感

如何教育孩子,是千家万户都要面对的话题。

很多家长以为,只要把孩子送到了学校,那老师就是全权负责人。

殊不知,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教育,才是孩子成才的根基所在。

谈到家庭教育,惩罚孩子,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何惩罚孩子才有效,变成了家长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几乎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或轻或重,被父母管教过,。

有的家庭,打骂孩子是家常便饭,久而久之,孩子被骂惯了,打皮了,打骂也就失去了管教的意义。

我应该是个幸运儿,因为,在我的记忆中,只挨过父亲一次揍。

可就这一次,却让我铭记了一生,全因了父亲惩罚我时的———仪式感。


01 我所感受到的惩罚的仪式感

那时的我,大概五六岁的样子。

挨打的原因是,我没有跟家里人说一声,就跟着一群小伙伴去看露天电影了。

害得父亲发动了所有认识的人找我。

找到我后,父亲没有骂我,更没有打我,只是阴着一张脸,把我带回了家。

吃饭,收拾碗筷,打扫,一切都如同往常,当时我以为,侥幸得以逃脱责罚。

等一切收拾停当,父亲把我叫到面前,我才知道,该来的,总是要来的。

他用非常平静的语气说,趴到床边去。

接着,他踱到里屋,打开抽屉,拿出戒尺,走向趴在床边的我……

这一切,不慌不忙地发生着,完全没有腥风血雨,大吼大叫。

打了六下后,他用依旧平静的语调问我,知道为什么挨打吗?

我使劲点头:我不该不跟家里打招呼就跑出去玩。以后再也不也会这样了。

父亲点点头说,去喝杯牛奶,上床睡觉。

期间,没有歇斯底里,更没有咆哮吼叫,却让我铭记一生。

这就是平静的力量


02 惩罚的仪式感:家长更冷静、更理性

这是我唯一的一次挨揍。

之所以每个细节记得那么清楚,是因为一切都是在清醒而不是混乱的过程中发生的。

每每回想,不得不佩服父亲的冷静和理性。

我见多了一语不合,就劈头盖脸把孩子一顿揍的父母。

更有报道,孩子被活活打死!

试问,孩子能犯多大的错,要以命相抵?

在惩罚孩子前,身为父母,我们应该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自己现在是理性的吗?

我惩罚孩子的目的何在?

我的惩罚方式能达到其目的吗?

可惜,有的家长,自己已经被气疯了,已经不可能理性考虑任何问题了,因而,他的惩罚只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而已。

他们试图通过打骂孩子来平静自己。


03 惩罚的仪式感:孩子通过自己的过失得到成长

其实,对孩子而言,父母理性的惩罚,具有更大的威力。

劈头盖脸一顿,来得快,去得也快,孩子只是皮肉上受苦罢了。

我相信,父母惩罚孩子,不是为了让他们皮肉上受苦,而是为了让他们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再犯。

我到现在都记得那天从小学回家的一路上,是如何忐忑不安的。

好容易到家了,该落下的鞭子仍没有落下,我的忐忑也就持续着,直到父亲将我叫到面前的那一刻,我感到一种解脱。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逃逸在外的犯罪分子,落入法网的那一刻,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其实,绝大部分人,在他们犯了错,或犯了罪之后,他们的内心也是备受煎熬的。

延迟的惩罚,非但不能减轻,反而加重了他们的负疚感或罪恶感,给了他们反思反省的时间。

这对他们深刻认识自己的问题,约束自己日后的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愚蠢的父母,打骂孩子,只不过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愤怒,这是缺乏智慧的表现。

而高明的父母,懂得给孩子时间让他成熟,成长。

只有心甘情愿地接受惩罚,才可能痛改前非。

有时,源自内心的愧疚比肉体的惩罚更有力量,也只有这样的惩罚,才能让孩子真正成长。


04 惩罚的仪式感,爱是根本

我执拗地认为,孩子的问题,一定能从父母身上找到根源。

可以肯定的是,一个从小被家暴的孩子,或遭遇不公正对待的孩子,内心一定会埋下仇恨的种子,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而已。

这不是说,不能惩罚孩子。

惩罚的方式至关重要。

首先,惩罚是为了沟通,而不是父母情绪的发泄。

如果觉得自己还没有控制好情绪,先放一放,等自己冷静下来再说。

这样,就不会口不择言,甚至出口伤人。

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明白,惩罚也是爱

孩子犯了错,父母更痛心。父母的痛心,对爱他们的孩子而言,其本身就是惩罚。

所以,爱,才是最有力的解决方式。

德国诗人维斯冠曾说:

父母与子女是赠予彼此的最佳礼物

这样的礼物,配得上所有的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