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临清之行

本文是[看聊城]的第2篇采访日记,记录采访拍摄途中的见闻,分享生活的美好。

每一次的出差都是一次发现“新大陆”之旅,因为不了解所以好奇,因为越来越多的了解,我开始更热爱这片有600万人生活奋斗的土地。

9月19日,终于正式开启了临清的采访拍摄行程,要知道我们现在制作的视频内容有80%左右为美食类题材,所以临清的行程让我异常的兴奋激动。出门去公交车站途中,发现步道上的这些零零散散飘落的小花,秋意的感知程度更浓了。


因为要到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南门去转乘公交车,下车后,便看到了东昌学院的迎新现场,乍一晃神,自己毕业大学毕业5年多了,怀念那青春纯洁的岁月!


注:本照已进行正面肖像脱敏处理

在聊城汽车总站的进站口,我看到了东昌学院的迎新服务点,他们在等候着从天南海北来校学习的“新聊城人”们,接下来的几年他们新的生活与学习,梦想的追逐都将在水城开启!


聊城交运的蓝白黄颜色喷涂的汽车,曾一度是我在外地生活学习时觉得离家最近的地方,每个人的思乡或许总都有一个寄托。在看到的那一刻,得到尽情的感情释放。如今,经常在聊城的各个地方穿梭,乘坐蓝白黄的交运汽车,自然成了常事儿。

作为90后的一代人,我不太清楚快客的起源,在外地时都是在“城乡公交”或者“客车”之间选择,甚至没有听说过“快客”这一说法。不过,在聊城,确实能感受到“快客”客车的舒适。从复工复产后,我发现从聊城城区到各县的车,唯独“聊城-临清”的快客舒适又便捷,去其他地方的快客也没有几条线路了,印象中莘县方向还保留着快客运营,但舒适性远不如临清方向的。再去其他地方的要么是只能选择公交(城际),要么是选择普通客车。在价格上快客与其他车型并没有差太多,能加几块钱提升一下差旅过程中的舒适度,还是值得的。

说了这么多,这些还是对于刚到聊城的人,或者聊大、东昌学院、聊职的“新聊城人”们有用,等到“战疫”彻底结束,你们就可以尽情撒欢儿好好认识一下聊城了!

到达了临清后,休整片刻,准备第二天的拍摄对象拜访。在新华路步行途中,看到一排沿街平房,一摞摞儿的砖垛应该是用来进行对墙体的保护的,看样子有些年头了。

拍这张照片是看到门的横梁是木制的,被阳光照的褪色的春联,在当时看着特别的舒服又有一种莫名的温馨, “家”的感觉。

在临清街头巷尾,看见这样的建筑很平常,它不一定是文物,却记录着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的回忆。




在这个胡同,看到两处这样的院落大门,门墙形状犹如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皇宫的门形状,属于倒着的U型。这样的院落大门形状的设计,是对富足生活的向往期盼。本想再沿着小路往里走,抬头一望,里面的门前晾晒着被子,由于是老建筑区域,怕冒犯到私人住宅区域,便折返了。值得一提的是,临清的新老建筑尽管如此鲜明,我从未觉得有任何违和感,被小城的温度深深感染。

在去拜访一家拍摄对象的乘车途中,师傅给我推荐了一家逸夫实验小学附近的店,看完老建筑后,就正好路过学校门口,随后拍了一张。门前的法桐枝繁叶茂,虽是秋日,仍挡不住它诉说生命的精彩!

漫无目的的记录,只是想把触动我的那一刻记录下来,或许不能共鸣,但希望记录的图片能让你体会一二:那个地方的那群人,他们用各自方式努力生活的样子,很美!(本文完)

图、文均为原创,转载引用请先征得同意,推荐身边聊城故事私信或留言均可!

看聊城:你就是生活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