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赊刀人

赊刀人,是指农村偶尔见到的一种特殊的买卖菜刀、剪刀类的商贩。说他们特殊,就是他们卖刀时,总是先把菜刀赊给顾客,同时说一些类似预言的话,等到这些预言真的发生后,他们才来收钱,如果不准就算赠送了。据说,最早从宋朝就开始流传,直到现在,在农村乡下,时不时还能见到这些赊刀人。赊刀人的活动范围分布很广,东北、湖南、江西、四川等很多省份都有,几乎遍布全国。他们预言的事情千奇百怪,而且大都相当邪乎荒唐,但奇怪的是若干年后,又常常能够兑现。乡下人喜欢添油加醋,这种事情,口口相传,越传越神,久而久之赊刀人就蒙上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记得小时候,村里就来过一赊刀人。大热天,穿一短褂,满脸淌汗,挑一担菜刀,到我家场边枣树下,歇了担,撩衣襟擦擦汗,就吆喝着卖刀。于是,村里人都围上去观看。记得我还挤到最前面,看架担上,绳子拴着刀,成串儿在架担上晃悠,明晃晃的,似乎刀非常锋利。有人问刀多钱一把,回答不卖只赊。言大米涨到一元时才来收钱,大家都哑笑,认为他说梦话,因为当时大米才一角三分钱一斤,而且还要白色色的上等大米才能卖到这个价,但我的一个婶娘很喜欢他的刀,又不卖,就按他要求,签字画押赊了一把。后来,过了几年,大概不到十年吧,大米真的涨到了一元三角,听说赊刀人收账来了,婶娘不想给,村里老人说这些人神秘,惹不得,于是婶娘恐惧,就付了钱。赊刀人这次来赊的是剪刀,收完账,村里人又开始赊他的剪刀,这次要的人多了,据说赊刀人又预言:等到农村人都往城里跑时,才来收钱。那一次大概是84年吧,我在华阳读高中,所以没有亲见这次赊刀过程,这些都是后来听人说的,不过事情是真实的。现在,农村男人出门打工,女人进城照料学生,的确是“都往城里跑了”,但赊刀人到现在还没有来收钱,也不知是不是忘了?

关于赊刀人的身份,历来就被传说的很神秘。有人说他们是鬼谷子一派的门徒,通晓阴阳术数,走南闯北说一些谶言,就是为了让人们在每逢世道变迁时,给人以警示,可他们要警示社会或者世人什么呀?也有人怀疑他们是盗贼团伙的探子,因为他们总是在边远的农村活动,但据我所知赊刀人过后,从没有那个村里丢东西的,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也有人说:这只不过是商贩的一种神神叨叨的蒙人伎俩罢了,他所说的预言只是一种大概率事件,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物价都在不停地变化,他们所“预言”大多都是一些社会必然要发生的事情。可是,如此说法,赊刀人为什么要冒着大热天,挑着担儿,走村窜乡去宣传他们的“预言”呢?从商业的角度看,无论赊刀人是否日后收回货款,赊刀人都是一种亏本的买卖,何况大部分情况,时隔久远,许多赊刀人根本就没有回收货款,赊刀人这种做法到底是为什么?

千百年来,这些赊刀人走南闯北,飘忽不定,没有人知道他们从哪里来,最后又去了哪里。赊刀人,可考证的,最早是在宋朝,当时叫做卜卖,也就是有一些商贩,卖货的方式很奇特,卖时分文不收,只吟一句谶语,但一语成谶之后,再来收钱,时而遇到饥荒战乱的,老百姓几乎用不着钱,这时候就成了以物换物,例如赊放镰刀、剪刀、铁锅等日用品,换取粮食或棉花。


  卜卖这一行当在宋朝之前是否存在,已无法考证。他们在中国后半世的历史长河中断断续续时隐时现,谁也不知道他们究竟是什么来路,时而从事这一行的非常多,几乎全国各地的乡镇村庄都会出现,时而又几年甚至十几年都没有人见过他们的踪影。据说明朝洪武年间,朱棣东征西讨,大量征集钢铁冶炼兵器,并一度下令加强兵器的管制,大肆征收铁器,导致许多老百姓家里的刀具铁器都被收了去,一时间菜刀铁锅等物成了稀缺品,卜卖者也要适应市场需要,所以渐渐地卜卖者就被叫成了赊刀人,其实那时候铁锅比刀更稀缺,但叫赊锅人实在不好听。于是赊刀人就这样传开了。


后来,出于好奇,我就经常在乡下询问,也上网查找,关于的赊刀人的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调查过程中有很多地方的人都言见过这些赊刀人。赊刀人为什么总是能一语成谶,这个谜到现在也没有人能解开。后来,看过一本书,专讲这些赊刀人的。这本书上讲,这些赊刀人大都是一个地方的人,也有一说他们是鬼谷子的传人,他们极善洞悉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而且他们所赊刀具质量好,成本高,他们采取类似今天期货一样的商业方式,在粮食类上涨幅度较大时,一般铁器类东西涨幅不大,于是,他们以预言成谶,使得乡里人深信不疑,以较高价格收取高额货款,取得不小财富。中国地域辽阔,即使部分赊款收不回来,他们也能聚敛丰厚的财富。这是一种特殊的商业方式。

尽管对这个解释不太满意,但对于神秘的赊刀人,实在又找不到更好的令人信服的理由,于是就半信半疑地权且接受这种观点。不知道赊刀人还会不会出现?如若再有机会碰见,我一定要问个明白:神秘的赊刀人,你们到底是个什么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