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啊,就应该快进时快进,缓存时缓存


嗨,从什么时候起,周围的人不再把你当成孩子,而是一个大人?

又是从什么时候起,还不完的房贷,加不完的班,还有赚不够的钱,开始塞满你的生活?又是从哪个时候开始,你开始不得不接受陌生的人会熟识,熟悉的人会离开?

有一句被嚼烂的话,狄更斯早就在几个世纪前说过:"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它的好,让你站在历史的尘埃之上,足够用坦然的姿态享受前几代人为我们创下的太平生活。

它的坏,同样足够你,咬牙切齿跟上它的步伐,被大众的洪流裹挟着往前,不知不觉中同化进芸芸众生。

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是在催促和顺其自然里开始又结束的。而我,就在这里。从什么时候起,在异乡工作,无线信号成为连接亲情的桥梁?"有没有男(女)朋友?什么时候带过来看看?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要孩子?"话语很短,微信视频那边的牵挂很长。

朋友圈里,从期末祈求不挂科,转向原来今晚的月色真美,再到从此以后你的幸福我承包,余生请多指教,慢慢来到有娃的日子真幸福。

我们啊,好像就是一步步过来的。

"你啊,要记住,什么年龄就要做什么事,这辈子,每个人都是这样过来的。"我妈在饭桌上曾经这么说过。

实际上呢,相比较于"我应该做什么",我更多的是"还没有准备好",不是幼稚的逃避责任,不是虚伪的挂起青春的大旗。仅仅只是,我,真的,没有准备好。

"我自己都还是一个孩子,怎么可能组建家庭,自己再养一个孩子?"我对我妈这么反驳道。

"你咋这么钻牛角尖啊,谁不是第一次做人,谁是准备好才开始过日子的啊,不都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我妈突然提高了音量

"你们年轻人啊,说到底就是还太年轻,我和你爸那个时候,不也是到年纪,被人说和着就结婚了,等你什么都准备好了,年级也大了,什么都晚喽。"妈妈对我一脸不赞同。

最后,谈话大多是在我妈的劝说和我的沉默结束。

对啊,你到年纪了,你该谈恋爱了,你该结婚了,你该要孩子了……,为什么人生的进度条,不是握在我自己的手中,而要参考别人的剧本,快进我的生活啊?

"隔壁王阿姨家又添了孙子了","你张大伯的儿子工资又涨了","听说,你大表哥自己付了房子的首付"………对啊,大家都很努力啊,可是这又关我什么事?我的人生也有剧本啊,为什么总要仿写别人的情节?

我就是这样,坐车要靠窗,睡觉要侧躺,习惯性熬夜,早上很晚起,晚上睡不着。走路玩手机,消息马上回,最爱五月天。

人生啊,不就是应该,该快进时快进,要缓存时缓存吗。我们每天都在无形中被这个社会教育,似乎渐渐的就迷失不知道怎么往前走下去。

你有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只要它是你的心之所向,神之所想,那么就去做吧。一辈子,每个人都有无数的选择,都有选择的权利。

最珍贵的不是你可以自己做选择,而是,选择了,可以不后悔。好多人做完选择之后,最难的不是去执行这个决定,而是承担选择之后的后果。

只要你想好了,你真的可以可以承担的了这个后果,你就去做。如果做不到,那就请闭嘴,不要抱怨。每个人都是第一次做人,每个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不可能倒带重来。

人生啊,就应该,快进时快进,缓存时缓存,只要你敢想,只要你敢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