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读书一一写在世界读书日

古人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世间有益于身心的活动挺多,若论益处,都比不过读书。

读书是世上第一等好事。

☆读书使人明志

读书之益处,首先在于增长见识

人生在世,"风物长宜放眼量",总不能做井底之蛙。

对广阔世界的认识,正是从书中来。

并非人人有机会行万里路,那么至少还是可以读万卷书。


读书是获得知识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

钱钟书夫人杨绛在《读书苦乐》中写道:"读书就好比到世界上最杰出的人家里去串门"。

☆读书使人忘忧

开卷有益,明代诗人于谦说"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江湖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读书是一种消遣,一种享受。

读书足以使人忘掉世间一切辛苦。

☆读书改变气质

粮食能够強壮人的肢体,书籍却能健全人的精神。

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鉴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刻。

读书,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涵养人的心态。

宋人黄庭坚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人要是不读书,时间长了就会变俗。

坚持多读书,多思考,多写字,则俗气日消,雅趣日长。

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就是读书改变气质的最好诠释。

☆读书可以兴家

读书,不仅是个人进步的阶梯,更是家族走向兴旺的起点。

清人姚文田有联曰:

世上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

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诗书传家,不止十代;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读书虽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却是非常公平的路,不计较天赋和出身,只看重努力与付出。

宋代的赵恒在《劝学诗》中说得更直白;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种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曾国藩,天资不高,出身寒微,正是通过读书改变了整个家族的命运;从进士——>翰林——>中兴名臣(清)。

他在家训中说:"吾不愿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

远在京师作官,曾国藩总不忘写信回家督促弟弟、子侄们读书,正因为如此,曾家百余年间人才辈出。